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时下,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生活作备受青睐。学生喜欢生活作,理由是:其一,生活作写的是真话。其二,生活作不用规定非要写什么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其次,学生讨厌命题作,有的学生讨厌《作大全》一类的作书,作指导课老师读的优秀例会把学生的思维框死。  相似文献   

2.
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从内容到形式做出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就一篇作所进行的心理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激情的呼唤,对学生作兴趣的培养。教师的评语,字字关情,好的评语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获得信心和力量,从而喜欢写作,写好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作评语呢?下面浅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中的虚假现象源自我们在作教学时脱离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生活积累的生活。而生活化的作教学,则是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融入生活,其基本做法是:感悟生活,拥有素材;描绘生活,放飞心灵;创造生活,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4.
徐玉英 《贵州教育》2014,(16):29-31
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改变了过去“作前指导、学生作文、作后评改”的模式,更加突出学生主体,更加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其大体流程一般为:作前指导、学生作文、作中指导、学生修改、作后评改。其中的作中指导,是以评议、修改学生习作初稿为教学内容的现场指导:它有别于作前指导和作后批改、讲评,它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帮助学生形成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把习作完成得具体真实的重要抓手之一。  相似文献   

5.
许东慧 《教育导刊》2001,(15):93-94
传统的作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按照这一模式进行作教学,尽管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但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能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何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最终达到“自能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呢?我在小学高年级尝试了指导学生分组自改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主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新能力是这种劳动的核心。作知识可以教会,作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教师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的。因此,作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语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现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没有积极性。教师说要作,学生就作;教师说写什么,学生就写什么;教师说写几次,学生就写几次。全是教师说了算,作好像全是教师的事。可是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练笔,写作训练才奏效,写作教学效率才能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传统的作教学,往往是学生作,上交后老师批改,学生接受。单纯的作指导、剖析范,不管是如何深入细致,授的终究是“鱼”,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处理社会的材料,才是真正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指导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教师批改、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回头”是学生作中的通病,严重影响了作教学。其弊端主要表现在:(1)“回头”是培养学生作兴趣,自信心的“最大障碍”;(2)“回头”是作茧自缚,缚了思,断了脉;(3)习惯于“回头”作,易造成思维迟钝、缓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呼吁“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尤为重要。且“一气呵成式作”的回归,既符合作教学规律,也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还符合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写作,批改和评讲是作教学三大环节。传统作教学只让学生参与其一,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作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曹韧 《新作文》2004,(9):1-1
学生怕作,学生不愿写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为学生进入作状态设置了较高的门槛。由此,学生每次作均不能很好地进入作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一次都没能完全投入地进入过。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学生作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作的基础,作过程是认知发展的途径之一,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教师要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将作教学与认知训练整合起来,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材料加工、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教育中的一个大难题,学生不喜欢作,写不好作,成为语老师最头痛的一件事情。而借助于学生非常喜欢的网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写作的难度,我在实践中是这样促进网络和作的结合的。  相似文献   

15.
作教学是小学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给学生批改作写评语是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教师把握好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恰当的作评语,不仅能使学生从中悟出习作的成功和不足,还能明确改进方向,激励学生乐于习作,提高自己作的水平。然而,我发现大多数教师批改作不够细致,写出的评语没有针对性,全是程式化,呈现出一副冷冰冰的说教面孔,毫无感情。  相似文献   

16.
眼下一些学生“望兴叹”、“谈色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交际作摆脱了为作而作的无病呻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作就是生活中的一次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是生活的一种需要。我在交际作训练中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作批改,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批改的方向。作批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的作教学方法,是学生写,教师改,尽管教师为批改作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八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作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是喜忧参半。所“喜”,多年来广大语教师、语教育工作在作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学生的作水平也的确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所“忧”,是那些作课上愁眉苦脸、毫无兴致,中学毕业后连封信甚至连个“便条”都不会写的学生;是那一篇篇、一本本或言之无物,或内容雷同的学生作;是那些日日“泡”在批改作繁重劳作之中的语教师!我觉得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是当前作教学的主要弊端,我们的作课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由教师定出调子制好框子来让学生去“填空内容”。  相似文献   

19.
批改作,在教师的整个作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都有通过批改,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能螺旋上升的愿望,这就涉及到了批改作的目的。用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就是:“非教自己作,乃修正学生之意义及字句也。”这就是说,批改学生的作,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为作所付  相似文献   

20.
作,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状况呢?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