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规模桌面虚拟化集群部署过程中,虚拟机镜像创建时,大量镜像数据在镜像服务器和计算节点服务器之间传输,下载速度直接影响着虚拟桌面的创建和更新速度。为了提高虚拟机镜像模板部署和系统的整体性能,从网络传输角度,提出一种基于BitTorrent的P2P技术提升镜像下载速度的方法。该方法在计算节点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大幅提高镜像下载速度,从而保证镜像模板的快速分发,提升用户对桌面虚拟化系统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以微媒介为载体的"微空间"的到来,我们似乎生活在二重镜像中,这两种镜像时而融合交错时而相差分离,我们生活在真实的现实中,却觉得一切虚假,我们生活在虚拟的微空间里,却寻找到真实的存在感。在沟通无限延展的微时代里,改变人们的不仅是某种外在的生活方式或某种内在的价值观,还有在现实与虚拟二重镜像里发生一系列的融合和错位。如何在二重镜像里"自为"的生活,或许才是我们真正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现实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产物,是作家生命力量实现的结果。文学创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组镜像反映。作家的文学创造过程就是拿自己的生命体验来照镜子,通过透视、折射和反射等各种途径来展示自己的生命力量,从中艺术化地截取生命力量聚集形成的影像。本文旨在对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镜像反映做一些分析。并由此阐释作家和作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科与学科之间总是相通的,它们存在着某种的相似。运用其他学科的特殊功能,服务于语文教学,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美术可以还原画面,音乐可以渲染情景,体育可以激发兴趣,数学可以加深体验。巧妙地进行学科的融合,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人生获得感悟的过程,而活动体验是获得感悟的基点。文章从通过感性体验还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通过不同活动体验方式,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课堂,促进深度对话;通过活动体验的开展,获得知识与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虚拟体验是数字时代一种全新、别致的体验,隐喻则是人们古往今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在虚拟体验中所接触、接受、加工大量的隐喻信息与符号,能促使人从获得隐喻到参与隐喻的演进,在无意识中进行着一种"隐喻式学习"。对此机制、过程进行解构并从镜像隐喻的视角进行审视,对于当今网络学习无疑具有新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指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感受某种气氛,产生某种情绪和认识的过程。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通过体验来接触语言,认识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感受成功体验。增强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8.
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来源,通过分析二者同拉康镜像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理清拉康镜像理论的发展轨迹。拉康的镜像理论有其自身的内部张力,基于对拉康镜像理论的内部分析,能够明确该理论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9.
朱秀成 《教师》2012,(32):63-63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在阅读文本中对学生体验加以唤醒、在情境中进行学生体验的融入和还原以及在自我观照中进行学生体验的升华等方面来分析初中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感悟人生真谛的一种心理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实践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体验学习是学生发展中必须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如何实施体验型活动方式呢?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1.
凡是优秀文艺作品的审美信息,都与其审美主体(作者)的审美体验具有一种微妙的同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再度体验”去“还原”作家的原初体验过程。那么。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去探寻他的心路历程吧。  相似文献   

12.
W博士,您看,那些异星生物怎么都蜂拥到这儿来了?果然如此!不知是什么吸引了它们?嘻嘻,这儿风水好呗。风水?别迷信了!或许,这儿很像它们原来星球上的某种圣地。遗传记忆?对了,有可能是某种遗传记忆把它们引来的……博士,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哦,不妨说来听听!您不是推测茫茫宇宙中有一颗与地球完全对称的镜像地球吗?是的。从它们D N A与人类有很大相似性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小。也许,这些“客人”就是来自镜像地球。你是说,由于巨大的时空差异,这些所谓的隐形异星生物,其实就是数百万年后的镜像地球人类?噢,它们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数…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2001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按结果目标(如"知识与技能")和体验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描述各科教学目标。由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性质,学习者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对体验学习做了这样的论述:“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那么,我们在品德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进行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镜像,即语言习得的逆向过程,是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将会导致其语言能力的丧失、磨蚀、僵化和退化。通过对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和我国日语专业学生对于日语和英语双语的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从教学人员、语言学习者和教学单位等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抵抗语言磨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师身份是其存在的本体论,即存在的依据与归属。"他者镜像",作为主体的对照物存在,反映了制度层面的规定性,多以"镜像"的呈现、观念层面的期望,帮助主体确定其位置在何处。"自我认同"是一种内在性认同,在个体生命体验中持续变化,追寻主体存在的价值。从"他者镜像"和"自我认同"之维,探讨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可行性,"他者镜像"塑造合理的客体身份、规范客体身份的工具价值、明晰身份的外显特质;"自我认同"在行动中建构主体身份认同、探寻本体性价值,促使自我内部不断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出现为感性审美教育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审美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小学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充分发挥镜像神经元"母思维"的作用,注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实现审美教育真正而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重点探讨了可能激发和保持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即:对英语学习的感受与认识、英语课堂活动、外部动机、自信心、自我镜像以及成功的体验等。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镜像写作”,一个方面是指小说频繁使用镜子/镜像这一道具,用以勾画一个个自我认证分裂的人物;另一个方面则是指小说中通过叙事的复杂所呈现出来的镜像式结构,体现在小说中互成镜像的叙事层面上。人物镜像与叙事镜像交叠更替,虚实相生,形成纳博科夫小说创作中独特的“镜像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探索策略的"模式"就是要创造条件去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种问题,体验某一个过程,体验某一结论;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教师的评价中升华。(以上模式因内容不同可以按流程操作,也可以分块操作)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了解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会对事物产生某种感受,进而产生情感,在心理和态度上都会产生某种体验变化,这属于人类特有的高级情感体验活动。教育者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会借助人们这种特有的情感,展开情感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情感领域的视角,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情感方向变化。本文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