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关心、社会关注、学校重视的民生问题。缓解和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问题,既要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也要靠学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承,但根本上取决于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是借用波特先生的钻石模型来构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模型,探索价值观在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来自于学生、学校与相关社会主体方面,因此,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需要高职毕业生改变择业观与提高自身人文素质,需要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政府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需要企业转变择人观念。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社会工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正面临着较大的困境.这说明我国社工高职教育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文章针对社工高职毕业生就业进行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社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社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服务”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提高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质量、就业服务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已经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焦点,建立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服务"体系,则是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文章从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构建毕业生就业"后服务"体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和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60):181-182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政府、学校和学生共同合力解决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笔者通过对广西区内部分高职院校实地调研,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在各个相关领域重新进行有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解决问题的制度选择。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包括高职毕业生在内的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突出发挥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高职就业基地的拓展,不只是单纯增加就业基地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关系的深度、广度和密度,提高以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为主、兼顾其他的综合效能.高职就业基地的拓展,必须创建品牌,提供和推销优质教育产品和优质服务;必须以文化搭台,科研演戏,构建校企深化合作机制;必须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必须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要高度重视和应对高职就业基地拓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斌 《教育与职业》2012,(24):34-35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正从追求就业率转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注,就业率导向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就业质量指导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主要体现在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优化师资结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高职毕业生能否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顺利就业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保证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学业的关系入手,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了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间差"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能力等进行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满意度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高校组织的招聘会等。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和完善有效的高职毕业生求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当前大学生因就业困境而引发的就业心理危机日益凸显,成为了高校和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就业心理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度归因,并提出了社会为毕业生减压是前提,学校有效进行就业心理疏导是途径,毕业生自身心理调适是根本,家庭宽容对待就业现状是保障的全方位干预调适预警体系作为应对之策,通过调动毕业生周围的所有因素激发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化"被动"为"主动",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危"为"机",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上海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样本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不强,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薪酬水平不高,造成学生就业不稳定,部分企业没有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社会仍然对中职毕业生存在歧视。针对如上问题,政府应在技能人才待遇、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用人单位和社会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中职学校自身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村职业学校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严重制约着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通过对X职业学校的实地调研,探索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促进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校漂"群体问题日益突显而备受关注。那么,如何解决"校漂"群体就业难和就业结构失衡问题维护高校稳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北京、广州、重庆、西安、郑州等地高校"校漂"群体生存现状及其对高校稳定影响的定量研究,时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社交情况、网络行为、心理状态、高校稳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对解决这一问题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供应链模型始于对企业供应链理论的拓展研究。这一链式结构涵盖了高职教育从生源选拔到人才培养再到毕业生就业的全过程,全面反映了高职教育的供需过程,更加准确地揭示了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依据,尝试从供应链的全过程入手,创新人才就业模式改革,增强高职教育供应链每个结点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到位率"。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楚媛媛 《职教通讯》2012,(19):70-74
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保障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以"河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为切入点,分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薪酬以及就业去向等基本情况,提出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综合学科高中是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新型高中,主要以普职课程融通和科目选修制为特点,将升学为主的普通教育和就业为主的职业教育融合在一所学校体系内。综合学科高中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三级教育管理体制、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学分制课程管理方式、校外学分认定及毕业生双向出路等方面。但综合学科高中也面临发展中的深层困境,如政府后期财政投入不足、高中序列化问题加剧、课程优势削弱、教师队伍建设不充分以及"重升学、轻就业"倾向凸显等。日本综合学科高中在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改革中独有的优势逐渐消失,重新构建综合学科作为第三学科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类型,肩负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目前招聘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科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不容乐观,这使会计教学界面临着尴尬的局面。通过对高职会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创新专业理论教学,突出专业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举措.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有专业属性,所以这种升学办法的设计就要比对普通高考招生复杂.通过招生,高等职业教育可能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负效的反作用.以考试为主去选拔,将关于专业知识(技能)考试可选三种方案的利弊做了分析.同时,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办法改革的经历,又对部分省高等职业学院面向"三校生"招生办法进行了比较.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办学目标"双元化"改革,是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要从根本上破解高职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就业力培养体系。文章从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围绕"规划、就业、创业"这一主线,分析了其对高职生就业与创业的意义和影响,提出促进高职生就业创业的途径和方法,着眼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切实提升高职生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