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挑战。技术创新背景下,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面临作品传播隐蔽和侵权行为认定难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著作权立法不够完善、著作权侵权案件界定的合理边界认定不清晰和缺乏与现代技术相应的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破解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可通过完善立法、优化司法保护理念、建构“法律+技术”的综合治理模式等对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微博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出现了大量微博著作权侵权案件。以主体类型来分,侵权行为可分为用户侵权、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以及其他主体侵权。从行为来分,有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对两种不同的侵权行为进行认定时,需要在构成要件的适用上有所区分。应通过提高公共著作权意识、改进相关技术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加强对微博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软件产业虽然算是新兴的技术产业,但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近年来,学术界不乏对软件侵权认定的探讨和著述。但是,全面而系统地针对软件著作权侵权认定方法进行论述的却很少见。本文通过对不同侵权认定方法的对比性研究、分析和归纳研究,明确在处理不同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旨在促使司法人员更加合理地处理此类纠纷,更为有效地保护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打击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确保民族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日音乐著作权侵权认定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爽  李为 《陕西教育》2009,(3):119-119
近来我国音乐著作权侵权案件接连而出,热门歌曲涉嫌抄袭,但在我国<著作权法>中认定歌曲抄袭根本没有量化的规定.笔者比较申日音乐著作权侵权标准的异同,建议完善<著作权法>中实质相似的有关规定,并且建议政府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音乐著作权侵权案件进行裁决.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著作权法问题的讨论。微博应视为著作权保护范围中的作品,理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转发、上传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微博实际上已构成侵权,但依据现有的著作权法又很难界定。所以,急需对微博著作权法进行认定及立法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实名登记,完善对网络运营商的监管,大力加强对微博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著作权制度提出了挑战 ,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立足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现状 ,对网络作品的认定、网络作品传播中出现的复制形式的性质、网络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网络作品的侵权责任四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明确我国著作权法在面对网络技术的挑战所体现的不足 ,并提出对其予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传播权控制互联网中作品传播行为。在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中,搜索引擎没有直接提供内容,所以不构成直接侵权,但有可能符合"帮助侵权"的构成要件。"帮助侵权"具有"明知"的主观心态,后者通常适用"通知移除"的规则来加以认定。该规则使得搜索引擎避免陷入侵权之诉的汪洋大海,有利于这一新兴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人小说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其中非演绎类同人作品与"实质性相似"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难以从著作权的角度认定其侵权;而演绎类同人作品常常会出现与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的著作权冲突问题。在我国可从完善合理使用制度、引入知识共享协议以及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兜底条款进行补充保护的角度出发,探究完善著作权冲突与协调机制的法律对策,并推动同人市场及相关创意产业朝着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广告侵害著作权案件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注意义务的认定是界定各主体侵害著作权责任的关键。以可预见性及结果回避可能性作为判断标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负有审查广告是否侵害著作权的义务,广告发布者无此义务。根据《侵权责任法》关于共同侵权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只有具有共同故意才构成共同侵权。在修订《广告法》之时应明确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广告侵害著作权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其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与物权、债权受到侵犯的归责原则相比具有特殊性。正确理解和掌握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既是实践中处理好该类案件的首要问题,也是完善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由于法律规定存在不足,同人作品与原作之间的侵权纠纷成为焦点。前者主要存在的侵权类型主要是侵犯署名权、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侵犯改编权以及运用原作中的虚拟角色构成侵权等。从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同人作品法律调整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对该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仍有待完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同人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予以明确、依托创作共同协议完善保护机制、借鉴转换性使用完善合理使用制度等措施将有助于同人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各类作品及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共享,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传统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由于网络环境下作品传播简单、著作权保护困难,著作权人的利益受到威胁,因此,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现象亟需一套完整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3.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严重侵害,网络侵权已成为著作权侵权案的重灾区。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4.
死海古卷案是世界上第一个认可古代文献的重构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的案件,案件的裁决结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凸显出人们对于作品独创性以及作品保护范围的传统解释具有根本的缺陷。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人们对作品的概念没有进行科学的界定。作品是一种由各种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有机构成的符号组合,从存量要素、增量要素二分法的角度上看,本案所涉的"解密文本"既缺少独创性,也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的用途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版权侵权问题日益增多,而移动互联网APP的版权保护制度尚存在APP的功能保护相对空白、版权保护期限过长、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较为笼统、版权登记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应加强移动互联网APP版权保护与专利权保护的融合,适当缩短版权保护期限,完善版权侵权认定的规则和版权登记制度,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版权侵权行政监管力度,完善移动互联网APP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因著作权侵权情形严重,必须完善立法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完善的立法需要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性质与特征是一个需要明确的理论问题。著作权侵权行为在性质上应为特殊侵权行为,因为其符合法律对特殊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有利于切实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制裁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五个方面的特征是:侵权形式上的特殊性;法律适用上的严格地域性;侵权对象的多重性;侵权形式的多样性及侵权行为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于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苍白无力,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的问题,本文从司法管辖、合理使用和侵权的界线、经济赔偿问题三方面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司法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NFT数字藏品作为区块链和大数据时代新兴科技的代表,迅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著作权侵权方面的新问题。NFT数字藏品创作的本质是智能合约将一种或多种元数据和NFT进行绑定的过程。NFT数字藏品不仅属于表达的范畴,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故其创作过程存在一定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其次,由于NFT数字藏品创作过程的特殊性,传统的“接触+实质性相似”侵权认定标准已难以完成对NFT数字藏品的侵权认定。建议完善数字藏品创作的中间审核环节、健全版权交易制度、引入市场替代标准,从而实现著作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促进数字藏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大多出于第三方的地位,其承担的是间接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于网络侵权责任认定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该规定的粗糙、落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认定做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些规则已经成为间接侵权责任认定的一般规定。尽管如此,我国现行规定尚存在主观过错认定标准模糊、“未获利”和“标示”条款缺乏实际作用等诸多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游戏二次创作已经成为自媒体领域的主流创作形式。然而,由于涉及对在先作品的使用,网络游戏二次创作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著作权侵权的风险和责任,如处置不当,将产生较大的法律风险和利益纷争。另外,在我国的著作权体系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是十分明确的,但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合理使用的认定往往并不简单,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很难直接划定二次创作物的合理使用范围。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加快构建关于网络游戏二次创作物著作权的合理保护路径,并通过对网络游戏二次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