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游戏是课程资源之一,因为游戏是生活——客观生活、虚拟生活、主观生活,是文化艺术,它理当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习动因的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及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实践可采用寓教于戏、寓学于戏、尝试于戏、交互于戏四种途径与方法来开发与整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游戏是课程资源之一,因为游戏是生活———客观生活、虚拟生活、主观生活,是文化艺术,理当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习动因的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及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实践可采用寓教于戏、寓学于戏、尝试于戏、交互于戏四种途径与方法来开发与整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电子游戏是课程资源之一,因为游戏是生活———客观生活、虚拟生活、主观生活,是文化艺术,理当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习动因的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及信息素养的培养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实践可采用寓教于戏、寓学于戏、尝试于戏、交互于戏4种途径与方法来开发与整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对电子游戏的普遍认识是将其作为一种对青少年成长有消极影响的娱乐方式。这是简单化的判断。其实游戏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尤其体现在对电子游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电子游戏课程”的实质是将“游戏者”与“学习者”两种角色合而为一,形成“游戏者———学习者”的课程与学习机制,使得学生在乐学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子游戏,是一种集合了电子技术,将游戏对象从现实的伙伴移到电脑的游戏方式,是电子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所带来的诸多产物之一。它和其他游戏没有质的区别,只是体现了电子时代的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着其他类型游戏所不具备的电子化表征而已。(1)电子游戏是生活,生活就是课程资源;(2)电子游戏是游戏的信息化产物,信息是课程资源;(3)电子游戏是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6.
在“终身教育”的观念已从根本上影响全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今天,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深化了对“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认识。因为,一个人生命中每一瞬间的存在和发展质量,都是与学习的质量密不可分的。幼儿在学习中享受生活和在学习中享受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将我园的园本课程定名为“学习课程”,并把工作的重点定位在:教师和幼儿共同不断成长为更高水平意义上的自我教育者,即“终  相似文献   

7.
王正荣  刘军  赵艳丽 《继续教育》2005,19(12):54-55
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一个“瓶颈”问题,亟待得到彻底解决。所谓课程整合即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其实质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目前,不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只是让学生被动地看课件演示和听录音,这是一种单边的教学活动,不是那种师生互动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忽略了学生的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一重要环节,这只是一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变种。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起来,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的。  相似文献   

8.
“温州精神”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为“温州精神”教育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进中小学课堂提供了平台。发掘温州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温州精神”教育校本课程,传承“温州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培养一代新人,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的课程品位以及教育品位,从而促进温州地区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教育”是天津市红桥实验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和教育科研探索中逐渐明确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在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制约的认识基础上,他们对现行国家课程体系做了一些变通。力求与主动教育的研究主题相配合,从而开发出了具有“主动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一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以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主体、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ISTE)在其制定的教育技术国家标准(NETS)中,将“课程整合”直接解释为“在学术性内容的日常课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和改进学习和教学”。我国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其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包含课程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建构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等不同层面,它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诸多研究。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1.
智慧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础,美雅是享受品质生活的保证。“智”与“美”的结合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思想核心。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资源的整合实践为实现这一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江苏省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学从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起步,逐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学校社团建设活动型校本课程,并积极向部分学科教学渗透,开发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课程,既保证国家课程对学生基础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职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依赖于高职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开发,本文首先从课程和“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入手,介绍了课程和环境的多样性及复杂性。然后提出:应探索课程,以应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应解读环境,以保持校本课程开发的前瞻性。阐明了当前高职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可持续开发的一些重要问题。最后提出校本课程可持续开发的成功最终归结于校本课程开发者必须持续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趣味物理”、“名人轶事”、“尖端科学技术”、“地方资源”等校本课程资源内容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将校本课程资源与情感教学目标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现。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的出现反映了世界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了互为补充的“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使校长和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成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注意决策的民主开放和地方资源的充分利用,并纠正对校本课程认识上的偏差.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回归与整合——课程观演进的一种关系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知识和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观、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观是课程发展史上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观。从人与知识、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这三对关系中解读课程观的演进,可以发现“人的回归、、“生活世界的回归”、“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是其基本精神,同时,回归与整合也是我们新时代的课程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生活·实践”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育的新模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的新视界。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凸显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学生在具身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分析“生活·实践”教育视域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涵;透析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原则,建构“立足三个岗位、弘扬四种精神、争做五好学生”为宗旨的校本德育课程,并设计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生活实践教育场馆,在学生获得多元生活实践体验中,推动“生活·实践”教育与校本德育课程内容的双向对象化,在互为转化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精神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刘伯英 《江苏教育》2007,(12):41-41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教师教、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整合”不是指两者简单的相加、混合.而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具有辅助和支持学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人”作为教育目标,开发“国学立品”校本课程,做有根的基础教育。设定“1+4+8”的“国学立品”课程理念架构,搭建课程体系,做到有步骤地实施:“蓄德”课程,讲求“仁爱诚信”,培养学生“有仁心”“有善行”之品;“修能”课程,讲求“博观好问”,培养学生“有积淀”“有见识”之品;“怡情”课程,讲求“雅悦健康”,培养学生“有体魄”“有审美”之品;“启智”课程,讲求“慧思睿智”,培养“有智慧”“有创新”之品。  相似文献   

19.
吴邓 《广东教育》2005,(12):42-43
2001年,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课程资源的空间扩展到了校内、校外、网络等多维空间,再一次扩展与深化了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改变了课程资源仅围于教材的片面认识,给校本课程开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2003年,我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拟定了《信息化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素养教育理念下,我校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注重构建生命课程、生活课程和生长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