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教育创新是教育界一个常新的话题。当今时代,知识与创新主导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要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培育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要进步,科技要发展,根本之计在于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伟大的基石。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要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而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奠基工程是学校教育。英语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因素。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用人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提出了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在社会发展中起了具大的推动作用,创造性教育产生的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从创造性的教育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刘隽 《现代语文》2007,(7):38-39
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所形成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根本主旨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社会的共识,也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7.
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应自觉实施素质教育。文章着重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能力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李敏 《考试周刊》2010,(11):164-164
随着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教育领域改革的主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教育在职业院校已经广泛普及.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针对素质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占据的课程优势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性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特征,发展性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素质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特征和功能,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持续发展性。揭示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一发展性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特征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具有强大的发展功能,教育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发展性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叶 《学周刊C版》2014,(3):54-5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社会大力呼吁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众所周知,中学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水准教育,是体现国家整体教育水平和未来社会发展潜能的教育系统。同时,中学教育也更多地体现当今社会进步的现实性,它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因此,中学教育应以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为终极目的。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既要重视他们的共性化特征,又要重视他们当中的个人差异。为此,本文拟就“学困生”的个性差异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如何用目标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讲行调搭改进.促讲其发展.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进步与教育现状促使“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和完善,素质教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在社会发展中以人为中心的问题。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师范美术教育在培养人才时,要紧紧抓住培养完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适应并促进社会全方位和谐发展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类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 为宗旨,使受教育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培养受教育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然发展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的进步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宗旨,它顺应时代的潮流,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头戏,是当前教师的重要任务.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笔者就此浅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三大目标之一,在“内容标准”中把“化学与社会发展”列为五个一级主题之一,无不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动力,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勇  栾金昌 《考试周刊》2012,(67):173-173
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新一代。当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他们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情感爱好、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质。他们在读书启蒙时期的身心发展、成长进步的状况将决定着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走向。因此,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方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氛围.培养出适应时代进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它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从而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新教学大纲提出:“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兴农 《中小学电教》2011,(12):150-150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外,对学生实施“适应学生起点,激励进步”为特点的鼓励性评价,这对激发、形成学生的学习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在要求.又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罗玲英 《农村教育》2007,(12):60-6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它是以人的发展和人的潜力开发为本,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格为要旨。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历和实践.反思近年的教学效果和得失.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作为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宗旨.实现从传授历史史实向传授历史分析方法的转变:二是要主动调整教学方法.把吸引学生、接近学生作为教学组织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质上是新时期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体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学生有创新知识的能力和应付时代变化的各种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更好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因而它涉及学校的整体工作。而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所以实施素质教育也要以教学为中心。即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来实施。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我认为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