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敏捷制造系统的内涵分析,提出了利用多智能代理的生产调度系统结构,设计了生产任务招投标敏捷化过程,并结合企业实际给出了基于多Agent敏捷制造系统设计制造模式结构模拟仿真方法,为企业实现敏捷制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按照面向智能体的程序设计思想,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可重构制造模型,把制造企业中各生产管理部门设计成独立的智能体,并借助多智能体系统开发平台JAFMAS来实现系统模型的运行.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符合制造模式的发展方向,还对多智能体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智能制造演进发展3个基本范式交织融合迭代升级所融合的先进技术,探析了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这3个基本范式迭代转型升级的典型特征、生态场景及各层级构成要素。基于此,揭示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但企业推进智能化转型发展路线不必串行推进次第展开,应并行推进融合发展。在夯实“两化融合”基础时,融合数字化转型先进技术,实现企业生产要素、流程的数据驱动后,融合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先进技术,启赋企业网络化共享与协同制造的同时,融合AI先进技术,赋能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六维智能生态的智能制造愿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环境参数、操作行为、随机事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判断数据不完善等问题,给出了一种有效的融合多种传感器为一体的三维虚拟监控的设计方法,模拟仿真和实现柔性智能制造系统中复杂的制造和控制过程。该系统实现了从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建模、通信,以及工件的库存状态显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物联网3D监控体系。仿真实验表明,与改造前相比,智能制造系统环境自适应、在线学习、系统运行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中的“功能—结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揭示复杂系统的功能特征与其内在结构、要素间的关系。以之为思路研究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下的制造类企业职业结构变迁趋势,与单纯的数据统计和案例研究相比较更利于澄清其中变化的本质所在。通过对智能制造系统中的生产制造、设计开发、商务运营、客户服务、业务管理五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从“技术—功能—结构—职位”间关系的视角对智能制造的职业影响及其中的人机智能协作机制进行研究,并概括了智能制造企业的职业结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6.
企业资产管理(EAM)已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对设备维护的需求。将EAM纳入CPS技术体系,分析智能化设备维护需求,提出EAM必将向系统之系统(SoS)级CPS演化的观点,实现关键路径是建立设备数字孪生,构建故障模型和运行控制模型,使设备具备状态自感知、自评估、自决策、自执行能力,为EAM制定未来研发方向。通过CPS总线与相关运营优化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字化车间功能,同时为企业资产优化、安全与环保管理、运营优化提供支持,以提升企业运营效果,促进智能制造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智能制造时代人才需求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级人才立方体模型,指出智能制造系统级人才需要掌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并熟悉具有较高复杂程度的单元或系统。实例阐述了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级人才培养的实训平台建设方案,以国家智能制造系统标准架构为参考,包含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数字孪生两部分,由网络层、设备层、控制层、运营管理层以及智能应用层组成。实践表明,该实训平台可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能够用于各类智能制造相关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8.
工业4.0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企业需要遵循数字化转型的一般规律。利用基础IE完成管理累积,以精益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率;以增效提质为本,实现产业级价值链的闭环;有效运用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生态运营。IE专业课程系统设计要回应区域产业升级需求,IE专业应鼓励学生养成更新智能技术知识的习惯,IE专业应激励学生尝试管理模式创新(IE+IT)。  相似文献   

9.
以中小板智能制造企业为研究案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对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第一,中小板智能制造企业的总规模、担保能力、资金周转能力与发展能力呈正相关性;第二,中小板智能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内部积累水平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性;第三,中小板智能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能力的关系不显著。针对实证研究结论,进行了原因解析并提出了中小智能制造企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实施,我国传统企业开始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生产模式的改变使一些工作岗位发生变化,尤其是机器人代替人后,使高职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文章从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了适合智能制造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对于支撑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阐述了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等制造业智能转型的人才新需求,并对高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核心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围绕创新驱动、智能化升级改造对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结合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自动化相关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体系进行优化,提出创新能力实践体系建设目标,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采用多种手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智能制造作为21世纪制造业范围内的一次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了国际制造业竞争的主要领域。文章综述了智能制造的相关文献,梳理了智能制造技术的运行机理,分析了智能制造对生产技术、产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成本结构变化,并针对成本结构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智能制造在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急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常州工学院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平台,力图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解决智能制造专业建设中普遍面临的痛点、难点。通过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探讨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改革经验,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以线缆制造企业中绝缘挤出工段的生产线为例,借助于面向对象的eM-Plant软件,运用生产线平衡方法,对生产线的工人利用率、产量的控制等方面进行精益改善,以辅助企业管理者有效进行车间作业调度与人力资源配置,帮助广大制造企业利用现代化智能仿真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最大限度释放潜在产能,实现科学发展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一系列智能制造产业宏观政策出台,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以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精密测量和先进制造等智能环境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平台,以满足新形势下政府、企业和学校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的人才须具有“知识结构系统化、技术结构高端化、能力结构多元化、素质结构人文化”的特征,这倒逼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滞后、专业结构狭窄、技术结构单一、教学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现实困境,制约人才培养变革,须通过完善职教体系、科学定位培养规格、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智慧学习平台等途径和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验室)是职业院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高职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智能制造"国家战略正在稳步实施。高职学院正在面对新型制造技术,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建设集智慧教学和智慧管理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探索各类先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