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  &#  &#  &#  &# 《出版与印刷》2015,(4):11-12
目前,越来越多的编辑部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即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或是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服务(PSPD)检测初审稿件的文字复制比,并将文字复制比超过一定具体值的论文直接退稿,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些编辑部以文章复制比是否超过40%为录用准线,有些以20%不等。但仅仅以文字复制比的值来决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作为判断稿件是否录用的标准是否准确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情况做了不同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秋民 《编辑学报》2014,26(2):159-161
中国知网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在编辑初审稿件时其检测结果会出现文字复制比为0和40%这2种特殊情况。文章分析导致这2种检测结果的原因是:AMLC检测不出来的论文文字隐性重复以及论文文字复制比40%的论文中的格式性语言的重复、实验方法或操作步骤的重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治疗方案、结果判定(或疗效)标准的重复,以及统计学处理描述的重复,并给出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建议编辑人员在处理上述情况时不完全依赖检测结果,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利用专业知识区分有无抄袭以及抄袭与不当引用,正确使用AMLC提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医学论文中重复文字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0,22(5):447-449
采用CNKI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AMLC)系统,对<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30篇来稿进行了重复文字比例的检测,发现约有50%的文章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文字现象,不同重复比例的文章数呈偏态分布,罕见重复文字比极高的文章.对其中重复比例较高的64篇文章进行了其各部分重复文字标记数的比较,发现医学论文中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重复文字标记数较多,而摘要、引言和材料等部分较少.对其中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文章进行了比较,发现基础研究论文在引言、方法和结果部分重复文字的标记数高于临床研究论文,但总复制比却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认为反对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是多个系统和部门共同协作的系统工程,期刊编辑也应尽其学术把关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张儒祥  唐萌 《出版科学》2013,21(2):45-47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某医学杂志一期36篇论文进行出版后查重,61.1%的论文文字复制比小于25%,77.8%小于40%。进一步分析文字复制比大于25%的14篇论文,发现有7篇论文作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因此,进行一次性论文查重是不够的,有必要增加论文出版前查重和出版六个月后查重,以及时发现学术不端论文并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孔琪颖  蔡斐  张利平  徐晓 《编辑学报》2009,21(6):544-546
归纳影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要素,对初审中运用该系统检测出的不同等级文字复制比的文章的学术不端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检测案例,得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初审,但尚不能取代初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AMLC检测医学论文的特点及期刊的应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成功开发和免费推广,为学术期刊抵制学术期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锐利的武器;但在多种学术不端行为中,AMLC仅能检测一稿多投(或多发)、重复或抄袭、不正当署名等.本文检测了178篇来稿和2期共55篇已发表论文,发现约有40%的医学论文存在或多或少的文字重复现象,其中重复文字比>30%者达16.7%.分析发现,医学论文"方法"和"讨论"部分重复文字较多、AMLC对数字和符号不敏感等,也发现了一些较易重复的论文或项目.提出了AMLC的一些改良建议和期刊编辑部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朱银周 《编辑学报》2015,27(3):249-251
由于多种原因,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存在自身的不足,只能作为纯文字复制检测工具,对纯文字复制行为做出分析界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所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主体人员不能过度依赖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软件,还应通过多种人工方式判别深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隐式泛滥.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成为近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应该成为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较多用于初筛环节检测文章的文字复制比,其基本原理是对文字进行比对和统计,基于比对,认为该检测系统也可以应用在审稿专家遴选和参考文献引用不实查证等方面.提出以文章重合部分检索潜在专家并建立可以共享的专家库,对不实引用参考文献实行标绿提示和统计标红参考文献字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应用AMLC对动物医学论文的查重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芳 《编辑学报》2011,23(5):416-417
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来稿进行全面查重。统计学术不端论文的类型、不同文字复制比所占的比例及作者的学历、职称、年龄和所在单位性质等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学术不端论文作者的特点,指出在使用AMLC查重工作中编辑应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医学论文在科技论文中占比居首,论文初审阶段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关口。然而,初审编辑因年资较低,实际工作中缺乏系统性、指导性、实用性的防范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三核七查”法在生物医学论文初审阶段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中的应用:“三核”是指核对标注基金与论文内容是否紧密相关、核对伦理审核是否真实进行、核对研究是否真实开展;“七查”是指审查论文中英文题名、文字复制比、一稿多投、IP地址、作者邮箱和电话、图片、稿费支付人。该方法对编辑个人经验要求不高,便于掌握,有助于增强生物医学论文初审阶段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字复制比检测的误区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复制比检测存在随意设置文字复制的时间节点,混淆文字的重复性与学术继承性,忽视检评制度性缺失的先天不足,夸大检测系统文献比对源的万能性,将人工理性让渡于工具理性等误区,造成了许多误检误判。为了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必须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科学严谨的方法弥补缺陷,克服弊端,推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医学期刊修回稿再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编辑学报》2013,25(2):146-147
对高文字重合度的刊发文章的初投稿、刊发稿的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和稿件内容进行比对,对本刊稿件和疑似源文献投稿时间和内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刊期和编修过程是影响刊发文章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建议编辑对修回的稿件再次进行刊发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近10年来文本查重工具的出现对学术出版中文字剽窃或重复相似度的检测比对已见成效,但图表中剽窃、篡改及伪造等不端行为却不易察觉和检测。本文主要针对学术出版中各种与图片相关的学术不端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类与定义;梳理收集了目前国际上对图片造假、重复和剽窃的鉴别方法、检测工具及效果评估;提出了正确分析图片原创性的一些建议与方法,力求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防止图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与规范,确保学术出版回归原创,保护版权。  相似文献   

15.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文亮 《编辑学报》2014,26(5):464-466
在讨论对期刊的学术不端检测报告作信息化存档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生成的文本复制检测报告单无法直接生成PDF文件的问题,提出利用虚拟打印机生成学术不端检测报告PDF文件的方法,并给出了详细、可行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7.
郑洁  张苹  吕赛英  游滨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2,24(2):128-130
利用AMLC对《重庆大学学报》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到的163篇环境类论文进行检测,发现文字重复率≥5%的稿件有52篇,文字相似比集中在5%~40%。逐篇分析发现:有29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引而不注和拆分论文;文字相似比较高部分通常为引言和结果分析与讨论,而环境工程应用案例因其特殊性而被抄袭的概率较小。指出AMLC检测的局限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编辑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赵蔚 《中国出版》2012,(12):44-47
学术不端与学术不端检测这对矛盾产生的基础是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实施,他们的发展过程是多方博弈的结果,目前达成了动态的有利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发展的动态平衡,在法律学上明确了低于2500字或少于10%的非"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引用是合理引用。笔者建议构建一个有利于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发展的环境,并强调惩戒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报》2012,24(2)
利用AMLC对《重庆大学学报》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收到的163篇环境类论文进行检测,发现文字重复率≥5%的稿件有52篇,文字相似比集中在5%-40%。逐篇分析发现:有29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引而不注和拆分论文;文字相似比较高部分通常为引言和结果分析与讨论,而环境工程应用案例因其特殊性而被抄袭的概率较小。指出AMLC检测的局限及特点,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编辑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选择2009—2010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退稿的84篇稿件,2011年10月利用全文数据库追踪其是否在其他期刊发表。结果显示:有34篇(40.50%)已公开发表,其中仅6篇有所修改,其余均原文发表,仍然存在学术不端;其中17篇(50.00%)在退稿7个月后发表,有7篇(20.59%)在3个月内发表。针对其可能原因,建议所有期刊联合起来,主动防范学术不端,重视稿件查重工作,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标准,提高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的鉴别能力,依托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建立共享问题数据库,以及加强对作者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