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研究生的数字阅读倾向于网络化专业阅读,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及网络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面对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图书馆要加强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加快专业特色数据库建设,不断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构建学科信息推送平台,开展嵌入式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需求与信息推送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是评判高校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标准之一,高校图书馆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河南省18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服务、信息检索和咨询服务、课程资源服务、空间和技术设备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不足,并从馆藏资源建设、咨询服务、馆内设施、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提出将使学科服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占有愈发重要的位置.在阐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意义,对现有学科服务现状及其新形势下学科服务定位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以决策支持、科研支撑、知识情报服务、信息素养教育细化、特色学科文献建设为主,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更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现状调查,指出我国现有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理论支撑不力、课程式教育、被动式服务与资源、学科与素养教育分割的现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应从三方面改进,即树立以用户与学科为中心的观念、采取主动式与自主式服务方式、构建知识库平台。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天滓科技大学教师及研究生利用图书馆的现状和服务需求的统计分析,高校图书馆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潜在用户,诱发其潜在信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图书馆利用教育;设立"学科馆员"制度,组建有效的个性化专家服务团队;建立特色数据库;引导用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目前,学科信息导航、信息定制、信息推送、信息检索帮助、课题检索等是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6.
智慧图书馆具有管理程序化、操作自助化、资源动态化、服务智慧化、发展协调化、优势特色化、平台移动化的特点.在智慧图书馆阶段,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学术素养、专业素养、人际素养.智慧图书馆视野下,对高校图书馆员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高校图书馆完善学科梯队建设,培养重点人才;另一方面需要高校图书馆员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信息素养服务应深入学科,开展基于用户专业需求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提出嵌入院系课程、嵌入院系科研、嵌入学科服务平台的学科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深层次、针对性、多渠道的开展高校信息素养服务,辅助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模式,以增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能力为目的,从丰富数字教学资源、打造复合化的学科服务团队、设立特色信息素养课程、推动开放教学的社会化推广4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当前国内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开展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结合当前的高校教育特点,研究了新的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素养教育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大学和图书馆协会提出的相关标准为参考,比较研究生与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要求的异同,提出研究生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通过对研究生和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从加强宣传培训、开设适合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程、发挥导师和学科馆员作用、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等方面,阐述以科研为导向、提高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卓越计划”下,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引起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改变.文章在分析“卓越计划”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基础上,提出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和一线服务品牌、创建“卓越计划”的一站式服务和学科导航服务体系、加强针对“卓越计划”读者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读者研究、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举措来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能力,为“卓越计划”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以对研究生的学术资源需求和学科服务需求的调研分析为基础,构建基于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活动周期的学科服务体系,深化学科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向研究生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提出对策性建议。[方法/过程]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式,针对不同年级和学历层次的研究生群体特点,分析完整的研究生学习和科研活动周期,掌握不同阶段研究生的学术资源需求和学科服务需求。[结果/结论]提出基于研究生需求的学科服务策略性建议:立足研究生完整的学习和科研周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方案,构建专业的研究生信息素养培训体系;设立论文写作中心、学习研讨空间和创意活动空间,满足研究生各方面的科研和活动需求;完善以研究生需求为导向的学科服务模式,推进高校图书馆全面学科服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优势,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QQ、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等开展移动学科服务,并对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资源建设、学术信息推送、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其他各类服务的移动化提供进行了论述,同时强调了开展移动化学科服务所需注意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卓越教育背景下信息素养概念的新发展,分析面向学科融合及创新性学习的信息偶遇能力的内涵及其在嵌入卓越教育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育中的纽带作用,并提出面向信息偶遇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育策略,即提高信息偶遇服务能力的导向意识,适应基于新知识管理模式的集成化组织结构变化,注重跨学科、跨机构“知识+”服务,强化以解决未知问题为导向的协同式信息素养训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业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是为读者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学科服务是目前高校专业图书馆为适应读者信息需求而探索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本文以中美两国颇具代表性的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服务为例,介绍了两国高校法学院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现状,比较了其差异,探析了高校专业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优势及创新性学科服务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地区20所一般公办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 从网络免费资源和工具利用、学科导航、学科馆员、信息共享空间和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进行学科服务实践探究, 列举典型案例, 提出优化网络资源利用方式、开发学科主题导航、开展特定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等工作策略, 总结主动服务学科建设、优先服务重点学科、分层分步开展学科服务、抓住学科服务时机的经验和启示, 为一般高校图书馆创办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开拓思路,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国家本科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面向国际化院系的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学科服务团队深入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机械动力学科服务团队的实践为例,从信息素养教育、基地值班、院系专刊策划、电子教参系统搭建、LibGuides建设、学科博客维护和信息专员培养7个方面,全面解读该团队主动创新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融入密西根联合学院国际化办学环境的系列举措,并分析其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实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梳理了科学数据素养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提出4种研究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基于跨学科合作的嵌入式教育模式;基于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教育模式;基于MOOC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基于常规服务的全方位渗透式教育模式。归纳了研究生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特性,最后指出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完善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创新体系,彰显图书馆在E-Science环境的新使命和新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静  赵敏 《图书馆建设》2015,(1):94-96,100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美国高校图书馆深化了传统学科服务实践,将院系联络深入学术机构内部,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教学与学习,为师生提供建立在科学评估机制上的深度参考咨询服务。同时,美国高校图书馆也发展学科服务创新实践,倡导建立基于开放存取的新学术交流体系,构建自己的机构知识库,为师生科研提供全过程的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力资源缺乏,难以在院系广泛开展“嵌入科研,深入课题”的学科服务困境,探索利用研究生(博士、硕士)兼职参与学科服务,协助或替代学科馆员到院系开展学科服务的新模式。[方法/过程] 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为例,介绍针对兼职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探讨其在院系进行学科服务的实践效果。[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研究生兼职参与学科服务,可实现图书馆资源宣传和信息专题培训的大范围“入院(学院)、进室(实验室)、到组(课题组)”,针对院系科研人员的信息服务实现了研究生对导师(或课题组)个性化的贴身服务。基于兼职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新模式改变了单靠图书馆力量开展学科服务的现状,缓解了图书馆有限的人力资源在院系广泛开展深度学科服务举步维艰的困境,为同类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广泛、深入的学科服务提供了一个高素质人力资源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