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改革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业务的影响及新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的职业定位,重点介绍了国外图书情报教育机构对知识管理的反应及引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视角的图书情报教育机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教育整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文章在分析图书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管理对图书情报教育的影响及从学术界到教育界对知识管理的接纳与教改实践,探讨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教育整合内涵及可行的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管理态势下,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职业定位可以是知识挖掘者、知识组织者、知识导航者和知识经纪商。同时,新形势要求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中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文献信息知识和研究方法知识。因此,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情报学教育课程设置可以模块化,即将课程分成必修的核心课程模块与选修课程模块,以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从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形成等方面论述了自知识管理研究以来图书情报学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对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互动关系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总结了目前图书情报领域中的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图书情报领域中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芳 《兰台世界》2016,(7):36-37
图书、情报、档案都是知识的载体,同属文献信息资源范畴,在许多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工作程序、管理手段、基本职能也基本相似。医院是一所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信息管理同样涉及图书、情报、档案等方面,笔者就此对医院在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情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革。本文阐述了图书情报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及项目等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了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指出图书情报教育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保证图书情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看图书情报知识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知识生产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支持的图书情报研究,是图书情报知识生产的主渠道之一。以历年图书情报学科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为统计数据源,通过分析图书情报立项课题的学科分布、区域分布、主要机构、核心作者等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展现当代中国图书情报学术生产格局,并反映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情报、档案本质上的一体化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知识中心是文献信息机构的发展模式。在对知识中心的管理特点作进一步分析后,认为知识中心必然从个体走向集合,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甚而至于可以是全国性、全球性的、宏大的“知识中心信息资源协调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5):F0002-F0002
为适应新形势下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对图书情报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图书情报人才培养质量,湖南大学图书馆于2015年起招收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兼具本土化实践能力和宽阔国际视野、良好职业操守、先进管理理念及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信息职业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全面迈向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之际,《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从双月刊改为月刊,希望通过自己微薄之力,进一步促进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图书情报领域正面临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以数字图书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逐步构造出一个用户驱动、开放和集成的分布式数字信息服务机制;而且,这些技术将进一步地融合知识组织、知识发现和知识管理技术,与数字科研、数字教育、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相结合,融入到用户科研、教学和管理过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2年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公布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图书情报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领域,利用Excel软件统计开设"知识管理"相关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及其研究生专业信息,发现知识管理研究重点集中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这5大专业中,并从基金资助、学位论文和研究方法3个角度对不同学科下知识管理的研究生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明确知识管理培养目标、完善知识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知识管理二级学科、编写知识管理权威教材和借鉴知识管理海外教育5个方面,探讨对我国知识管理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围绕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管理、知识传播、源知识深层加工与开发、知识生产过程管理等业务工作,从知识生产角度讨论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力求更准确地描述图书馆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图书馆围绕知识生产的功能拓展空间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记忆符号、想象意义、存取与学用知识信息的物理空间,图书馆制度是人们交流知识信息的方法。构建合乎人本规律、人本需求、人道立场的综合制度体系,维护知识信息的科学生产与合理存取。构想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和公法人制度,并提出系统辨证的建设主体、服务定位、体制机制、模式选择等方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目前生存危机的分析 ,指出在信息化社会中图书情报人员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在知识结构和就业范围上突破图书情报机构的限制 ,同时指出在新的角色定位下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2年研究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9《国际图联杂志》(IFLA Journal,双月刊) 全年共有35篇论文以及各种信息通报。法国国家图书馆的M.Beaudiquez在其文章“未来国家书目的用途”中,分析了网络环境对传统国家书目利用的冲击,指出不仅应在技术上更新国家书目的功能,而且应在观念上重新认识国家书目的价值。F.N.Kasimu对肯尼亚国家图书馆近20年来在采访和馆藏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资金合理分配、提高馆际互借能力与水平、加强资源共享等若干解决方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呈现出知识化趋向,以知识为中心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也将围绕知识和知识管理进行整合与调整。  相似文献   

17.
开发支持知识服务的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组织管理机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趋向的理解和把握 ,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开发和形成适应知识服务需要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分析。参考文献 11。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研究问题包括: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目前该学科教育的专业发展规模、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的现状是什么?经验与发展建议有哪些?论文采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为:向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所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院系机构发放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问卷并回收56份有效机构问卷,并通过网络调查获取另外22家机构的学科点现状,对七所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和访谈。核心研究结论为:第一,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百年发展中学科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艰难而荣耀,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历经各自独立创建并发展之后在1998年融合基础上走过了坚守主流专业并积极拓展新领域的道路。第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无论是单独建系还是在历史、文学、管理或图书馆实体机构之下创立,经历了平均3. 77次的院系名称更名,目前大多数学科点以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作为名称并基本稳定下来。第三,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经历百年的沉淀和发展后,尽管师资规模仍然偏小,但已形成相对稳定、不断更新换代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高、学缘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值得关注。第四,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的在读学生中本科生培养规模大于硕士和博士,但从学科点授予学位情况看,从初创时期的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已过渡到现在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的阶段;本科、硕士和博士在就业去向上均以签署就业协议或者国内外升学为主要去向,本学科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高。论文最后提出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发展中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基于知识管理的SD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SDI从传统走向网络化;知识管理的兴起,则促使SDI在吸收知识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演变为图书情报机构面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20.
以CSSCI为数据源,利用可视化工具来展现2001-2010年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主题与演变、机构合作、知识来源。热点集中在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知识管理等方面;知识来源主要为基础理论研究、编目分类等领域的论著;机构间合作集中在少数研究机构之间,整体合作紧密度较小,且具有地缘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