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鸿沟可以分为网络接入沟、使用沟与效果沟三重鸿沟。研究调查发现,儿童的网络接入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在使用沟方面,网络素养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网络学习动机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与学习支持的显著影响;在效果沟方面,儿童的网络学习效果和网络意识均受到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支持状况的显著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会对网络学习效果和网络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学校教育和学习支持对弥合儿童互联网鸿沟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引发对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老有所养""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特色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工作。但老年群体在获取网络信息、使用信息科技能力上相对落后,在利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明显存在差距。如何弥合"银色数字鸿沟"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学界对银色数字鸿沟现象的实证研究和适用理论,得出微观与宏观、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理论视角,从技术、个体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理解银色数字鸿沟形成的主要因素。基于银色数字鸿沟的形成因素,本文分别从打造新媒体个性化服务、发挥老年群体主体作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三个方面提出弥合银色数字鸿沟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389名60岁及更为年长的智能手机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同辈亲属、晚辈亲属、朋友和社区等社交圈层在弥合老年数字鸿沟时提供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这些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证实,晚辈亲属在帮助老年人弥合数字鸿沟时给予最多的信息、情感和工具性支持。同时,同辈亲属、朋友以及社区在这一过程中提供的社会支持也得到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还表明,老年人获得的晚辈亲属支持会显著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而朋友支持则通过感知效能发挥中介效应。本文基于老年数字鸿沟语境,区分了不同社交圈层提供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发展了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亦为提升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主观幸福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接入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原本稳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裂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家庭里数字化移民和数字化土著之间的代际鸿沟。笔者以代际关系的演变为着手点,从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研究了代际鸿沟的具体体现,得知文化反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代际鸿沟,因此子代要积极做数字化移民们在互联网的这片新的土地上的引导者,以促进亲子关系,共享信息传播,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数字鸿沟日益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信息不公平。从图书馆社会责任视角出发,可采取平等服务、就业信息提供、社会包容、社群参与等措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6.
数字鸿沟日益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信息不公平。从图书馆社会责任视角出发,可采取平等服务、就业信息提供、社会包容、社群参与等措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7.
数字鸿沟是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中的障碍,目前它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障碍。通过加强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广大用户的信息素质、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馆员自身的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可以而且应当在缩小甚至消弭社会性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第二道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设计/方法]建构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互联网学习指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结论/发现]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户籍等)对当代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有所减弱,内在心理情感因素(如网络自我效能等)、知识与学习能力更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应在弥合第二道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价值]研究建构了新的数字鸿沟测度指标,突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扩散过程中,应用领域逐步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小众化走向普惠化,但其间所带来的机会也并非能惠及社会所有的物理空间和群体,形成了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离心力、穿透力和扩张力,加快了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加深了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加大了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有可能因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和采纳程度差别而产生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的智能鸿沟。在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膜拜感、危机感的交错心理中,更要思考人工智能创新扩散中如何最大程度利用技术和如何做好普惠性、包容性的兜底之间的平衡,缩小和弥合智能鸿沟。  相似文献   

11.
张践明 《图书馆》2007,(1):37-39,44
图书馆需要理解,它是人文主义的事业;图书馆是保护社会遗传的重要机制,它是社会知识和个人转化的重要中介;图书馆建设与利用是人类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表征,它在弥合“信息鸿沟”中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度,图书馆的发展史也是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图书馆精神如是说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本文认为公共图书馆精神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是可操作的。公共图书馆体现公共图书馆 精神的做法包括: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社区的实际存在而不是“形象”,公共图书馆应该弥合信息鸿 沟而不是制造鸿沟,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信息门户而不是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3.
朱文博 《今传媒》2014,(5):113-115
知识沟理论认为各个阶层之间所获取知识量的差别只会越来越大,而这不利于社会公平的。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介技术的出现,知识沟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成信息沟等,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字鸿沟概念。数字鸿沟也由三道构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充分体现出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特点,以及知识沟并未缩小而在逐渐拉大的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在区隔化。  相似文献   

14.
断裂与弥合:“银发数字鸿沟”与人本主义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但过快发展的数字技术也让老年群体沦为技术的“囚徒”。为避免数字技术过快发展给老年群体带来的弊端,应回归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思想,不断弥合老年用户在网络世界中断裂的“鸿沟”。全社会都要充分尊重老年群体的数字权利,既要为其营造便捷的联网方式和友好的网络空间,也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提高其文娱消费质量,建立数字化养老生活服务系统。但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都应发挥“爱”的力量,对老年人加强引导和陪伴,帮助老年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与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公平,是指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各种权利和机会,包括公平地享有社会文化资源、文明成果和信息。文章论述了和谐社会中信息公平的含义,分析了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公平之间的联系,提出图书馆应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建立信息公平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定位: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弥合数字鸿沟、社会教育、保护文化多样性、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17.
王润 《编辑之友》2018,(8):61-65
“数字鸿沟”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将“数字鸿沟”问题放置于我国具体的互联网实践之中,从人的主体性和技术的社会因素两方面加以认识,以充分理解中国社会背景下“数字鸿沟”问题的现实情境.通过对64名被访者的访谈,笔者发现信息弱势群体试图摆脱社会结构的限制、发挥人的主体性,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身体不在场特征、中低端通信市场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了可能性,反映出中国网络社会突破“数字鸿沟”的潜力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阐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定位: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弥合数字鸿沟、社会教育、保护文化多样性、政府信息公开、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19.
邓丽 《新闻爱好者》2010,(1):108-109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继《芝麻街》教育片的影响等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理论假说:“即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知沟”理论。1998年,腾讯QQ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QQ传播本身具有匿名性,使用方法简单,使用人群普及,笔者将从四个方面阐明腾讯QQ是弥合“知沟”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数字鸿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的形成.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化分小到个人阶层、大到国家强弱的新标准。 尽管中国的信息技术相对落后.新经济刚刚起步.但因不同人群对信息技术占有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社会分化问题已经显现。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问的数字鸿沟也难以迅速弥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