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政  高有祥 《青年记者》2016,(14):41-42
话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所谓话语权,是特定机构及个人通过披露信息或发表意见影响他人的权力.①而媒体话语权,是指媒体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影响和控制舆论并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权力和现实影响力,是对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达.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利话语”概念、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以及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和“交往权力”理论,都是构成话语理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耀民 《新闻知识》2023,(8):50-53+95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自主表达声音、立场、主张,并通过话语传播使自己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文化主张为他国所理解、接受、认同,进而影响舆论走向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集权利、权力、能力的统一体。文化话语权与传播能力息息相关。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话语权有所提升,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强化整体战略布局、搭建多元立体话语网络,主动实施“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创新话语传播内容、多维设计传播形式,加强国别研究,推动“一国一策”精准传播不失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通常意义上,对外传播是指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家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对外传播是一个国家树立国际形象、奠定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话语权”是传播政治学概念,即指媒介对受众产生传播效果的潜在现实影响力,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权”。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表达出来,并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话语权的争夺,可以说,传播的实质就是人类的话语权之争。  相似文献   

4.
话语即权力。福柯说,“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所谓话语权,就是人们掌握媒体对文化价值、行为规范进行传播,并影响大众思想和行为的权力。话语权的问题,往往和传播介质、传播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制文字、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发现电磁波……每一次重大的传播介质和技术革新。都会重构传播格局,也会决定谁拥有或取得话语权。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及广泛应用,同样对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传播格局造成深远影响。不仅是媒体形态变迁,更重要的是,原本由传统媒体占据的话语权也在经历解构、转移、分散、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报道中的国际话语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和发言的权利,影响和调控国际舆论的权力.国际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国际舆论流向、流量、是非的评判就掌握在谁手里.  相似文献   

6.
王瑛  阮青 《青年记者》2016,(36):58-60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话语权力理论,指出话语不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更是权力的载体,人能够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①权力话语理论对后现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制造着“西方话语”,传播着“国际话语”,垄断了国际话语传播领域.用“西方话语”体系传播和解释“中国话语”的结果,是中国在国际上患了“失语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8.
肖思为 《传媒》2018,(4):35-36
主持人作为话语权力的执行者,在不同的节目中彰显着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性别权力、阶级权力或其他类型权力,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从这一角度来看,主持人的话语应是社会话语中最精粹的部分.融媒体背景下,话语权有新的发展空间,而话语失范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媒体转型、组织监管不够、对自身要求降低、个人审美出现偏差等种种原因,主持人话语体系中出现了不少杂质,这些杂质成为营造清澈主流话语权空间的阻碍.基于此,笔者对造成融媒背景下主持人话语失范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相关建议,期望能为我国主持人做好融媒体时代话语权力的"把关人"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熊欣  陈余婧 《青年记者》2016,(29):31-32
媒体在对外报道的话语活动中要充分意识到报道的时效性、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客观性,以及话语运用的科学性和话语意图的唯我性,以实现与加深中西方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为中国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权力是影响空间构形的“幕后黑手”,无论是空间的物质实体还是机构的“软体空间”,都属于权力表征形式的一种.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方能让受众主动或被动地理解或接纳中国的政治主张、价值理念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0.
"话语"是当代文化与传媒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话语权更成为当下新闻传播,尤其是国际传播研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 简单地说,话语权就是发言权与评判权;国际话语权就是国家对外(或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与评判权.长期以来,这种权力一直为西方新闻大国所独有,形成福柯所说的"话语霸权".而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的阿富汗战争中,半岛电视台获得在塔利班控制区域独家采访的权利,这使它在国际新闻领域异军突起,成为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视媒体(被称为"海湾的CNN"),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西方国家有关中东问题的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1.
孟宇  俞香顺 《今传媒》2014,(6):25-27
长期以来的话语权研究都将着眼点放在考察什么人掌握着话语权上,而忽视了话语权是如何作用,从而使之成为权力的。话语权主要有三大作用形式,分别是新话语的创造、固有话语的选择和强化、主导话语对异己话语的排斥。这三种方式在封建社会就初见雏形,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网络时代,话语权的这三种作用形式更为清晰和明显。通过这三种形式,网络话语权非但没有如人们所想的"平均化"、"去中心化",还仍然牢牢掌握着权力并且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之所以说其强化,是因为网络话语权以更隐蔽的形式发挥影响,发挥着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方式,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国家大力要求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学术出版作为“走出去”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提升我国学者国际话语权和加强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释了学术出版“走出去”对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等三种学术图书“走出去”的实际案例,提出了如何加强学术出版“走出去”,以促进我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以“国家”为主体和内涵的传播活动中,口语传播一直是其主要形态之一.在积极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加强对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现象、规律的研究,既是理论需求,更是实践的迫切需求.文章将着重从修辞学、语言学、话语学等视角就国家话语中口语传播的形式、主体、特征、问题及对策等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拓展国家传播的范畴与深度,提升我国国家话语传播主体的口语能力与话语权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5.
博客话语权的网络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在研究博客现象的过程中频繁地提到了博客的话语权,但对于话语权鉴定及其网络现状的描述,却鲜见涉及。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对博客的网络生存现状进行论述。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一个词。“话语”,传统上是指语言修辞研究、演讲和文学艺术等;“权力”,指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话语权力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卉 《当代传播》2011,(5):85-87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权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广告通过对“国家品牌”的塑造,对外可以对他国政府的制度、政策、心理、行为及其国民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广告话语受投放媒体、区域、时机等要素制约,体现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家政治话语权力与经济话语权力的争夺.国家形象广告发展需符...  相似文献   

17.
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与社会变迁》中的话语理论影响深远。其理论主要来源之一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不过费尔克拉夫对福柯的解读与福柯原著存在很大误差。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从费尔克拉夫和福柯的原文出发来质证该误读。费尔克拉夫认为,福柯话语理论的“话语建构性”“话语实践意义由它与其他话语的关系来界定”“权力的话语本性、话语的政治本性、社会变化的话语本性”等观点“弥补了语言学话语分析的不足”,同时批判福柯“缺乏对语言文本、实践以及抵抗性权力关系关注”。但本文在分析福柯的理论后指出,费尔克拉夫在展示福柯的话语理论时,不但忽略福柯“话语”概念的内涵,而且没能理解福柯权力在主体、社会现实建构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权力关系的抵抗性特征与存在条件,片面强调话语的作用,把福柯的话语理论化约为“政治话语本体论”,一种“特别话语”的结构主义。尽管如此,费尔克拉夫从福柯处启发的话语理论为话语分析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5):44-46
自媒体传播时代我们正迎来一场"话语"革命。它扩大了社会公众的话语权,推动了话语空间的变革,并构筑了开放性社会话语系统。这种"话语"其文本属性是多面向的、互文性的和权力性质的,其实质则是传播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构建国际话语权带来难得的契机,提高了我国对外传播的能力,打造了对外话语体系,是我国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新闻话语体系为例,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构建对外话语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我国对外新闻话语权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何为受众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是个包含内容庞杂的术语.就"权力"而言,从其本质、表现、属性、存在形态等角度解释有能量(能力)说、资源说、关系说、结构说、"眼睛说"、媒介说、软硬说几种观点.但无论对权力作何种界定,权力的策略、网络、机制和所有这些策略赖以实施并被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才是权力研究的重点,这个手段,主要便是"话语"的运作.关于话语有两种看法:一是把话语视作语言中具有灵活性的那一部分,一是将话语视作"语言的运用",即话语是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对话.将话语视为实践活动契合了福柯的话语权力思想,福柯认为话语是在书写、阅读和交流中展开,其生产按一定程序,在一定控制下进行选择、组织和传播.话语暗含着复杂的权力关系,也是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话语和权力一起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活动因素.因此,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真正的权力通过话语来执行,通过话语实现的权力才是切实的、有效的,话语之场就是权力运作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