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介绍了Internet科技期刊的出现和我国发展状况,探讨其定义和主要形式。与现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模式比较,Internet科技期刊对编辑出版界的运作模式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Internet科技期刊淡化了"刊"与"期"的概念,突破时空的限制,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更能发挥科技期刊导向作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改写原有的编辑学理论,要求编辑工作者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同时更要注意保护Internet期刊作者和编辑部的合法版权。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辑利用计算机联接Internet网进行信息查询,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有关科技期刊的信息以及与广大作者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实践认为,从Internet上可以查阅大量而准确的油脂的科技和经济信息,从而促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增大《中国油脂》杂志的信息量,进而提高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3.
编辑上网对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新正 《编辑科技》2000,12(4):47-50
科技期刊编辑利用计算机联接Internet网进行信息查询,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有关科技期刊的信息以及与广大作者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实践认为,从Internet上可以查阅大量而准确的油脂的科技和经济信息,从而促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增大《中国油脂》杂志的信息量,进而提高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雪立 《编辑科技》2001,13(4):19-22
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改革的几点建议。系统论述了期刊的“审批制”和“登记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和科技期刊动态发展模式,科技期刊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我国高校学报的系统化整合和加强高层次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编辑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庞达 《编辑学报》2018,30(1):21-24
期刊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是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这一发展趋势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与工作职责.广大“科技期刊人”要善于转变思维观念、更新编辑理念,构建新媒体发展思维;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培养与“融媒体”相适应的综合业务能力,尽快成长为集优秀编辑素养、深厚学术素养和出色媒介技术素养为一体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特点、编辑人员结构特点和学者参与办刊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即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出发,对以编辑为主和以学者为主的2种编辑部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梳理了编辑和学者在不同模式中的定位与职能,指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编专深度结合的科技期刊编辑部运营模式,阐述了执行主编(或副主编)、编辑和学者的职责,分析模式的可行性,介绍典型案例。希望编专深度结合的科技期刊编辑部运营模式能对我国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刘晓涵  张铁明 《编辑学报》2016,28(3):295-298
为了解中国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情况与需求,采用问卷法对青年编辑的“基本情况”“所处的组织制度环境”“工作情况”“学习研究情况”“对期刊改革与自我发展的看法”5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发展现状良好但尚存在若干问题”的结论,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快审稿流程是科技期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部分学科领域的英文科技期刊在寻找合适的审稿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已成为制约期刊发展的一个因素。本文提出了“编委编辑协同处理稿件”模式(简称“协同模式”),并结合《Avian Research》的实践,详细介绍了期刊在“协同模式”下,编辑如何在编委工作时间受限的特定时期与编委密切配合,采取便捷方式协助编委快速了解稿件情况、寻找合适的审稿人以加快审稿流程,提升审稿质量,同时指出了“协同模式”下需体现编委学术把关作用、降低拒审率等注意事项,为面临类似问题的期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锐  宋胜合  李晓波  王强 《编辑学报》2016,28(3):260-263
编辑的眼中不应只有“稿件”,而更应有“作者”.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应具备服务作者的专业素质,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服务作者的意识.文章总结科技期刊编辑服务作者的特点,归纳其主要途径.这对提高科技期刊办刊质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薇 《编辑学报》2019,31(6):689-692
期刊的竞争实质上是编辑素质的竞争,编辑素质是科技期刊建设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微信公众号是目前科技期刊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媒体平台,与传统科技期刊相比,新媒体编辑人员的工作范畴和思维模式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作者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编辑应具备的4大意识进行了探析,认为公众号编辑需要具备数据意识、创新意识、新技术意识、品牌意识等职业素养,从而有效推动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编辑人才是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讨论了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本质属性,分析了科技期刊的工作模式和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相关建议,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的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谭广鑫 《编辑学报》2016,28(2):162-163
探索体育科技期刊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体育科技期刊网络化、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在网络化、国际化探索过程中,应培育高素质的中青年编辑、提供稳定和多元的互联网+服务、探索体育科技期刊的“域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专家审稿意见是科技期刊在同行评议过程中学术价值最高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发表价值,但在目前多数科技期刊普遍实行的盲法审稿方式下,审稿意见只在专家、编辑和作者之间传递,造成学术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今同行评议方式向着更多元、更公开的方向发展,公开发表专家审稿意见可以作为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的尝试和突破,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意义。本文建议采取先“精选”后“普及”、逐步推进的审稿意见发表方式,总结出精选审稿意见的遴选标准和程序,讨论了公开发表专家审稿意见对编辑工作的意义,以期为促进同行评议模式的转变,实施开放式同行评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期刊强国的希望在于期刊编辑,专业、学者化编辑将是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一流建设的中坚力量,期刊编辑要不断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利用融媒体技术,激发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期刊办刊模式改革。本文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探讨提升编辑“四力”对于加快期刊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至苦至乐是编辑任火坐在了编辑的椅子上,便开始品尝那份属于编辑的酸甜苦辣。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为了严格执行科技期刊编排规范和各种各样的国家标准,我必须认真分辨一字符“─”和半字符“-”;认真分辨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分枝键或;...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科技期刊实施“互联网+”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要有效实施“互联网+”科技期刊行动,编辑须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增强互联网意识,强化“把关人”作用,做到全流程和全媒体把关,提高会写、能编、能说、善干等综合能力,才能有效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灵童 《编辑学报》2005,17(1):78-78
为了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编辑人员素质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 0 0 5年将举办“科技期刊编辑(主编 )岗位培训班”、“科技期刊英文编辑研修班”和“科技汉语研修班”。近期将向各期刊编辑部 (杂志社 )寄发报名通知。科技期刊编辑 (主编 )岗位培训班 主要内容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 ,以及编辑和主编的岗位职责等。授课教员为经验丰富的科技期刊编辑专家和期刊管理专家。采取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办 1期。时间 10天。考试成绩合格者 ,可获得由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期刊近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与国际知名期刊还有一定的差距。科技期刊的编辑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本文就如何转变经营模式,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保证文章质量以及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宏晨 《出版科学》2016,24(6):42-44
基于专业背景编辑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专业背景的科技期刊编辑培训模式。科技期刊编辑的培训教育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实践性和个性化,引导编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个人竞争力和编辑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为科技期刊编辑提供有效的培训教育,帮助期刊编辑结合个人编辑素养和专业特点,制定符合编辑发展的培训规划是现阶段科技期刊编辑培训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孙涛 《编辑学报》2020,32(6):698-702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科技期刊综合实力跃居世界第一方阵,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期刊。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需要一流的好编辑。受“兴昌精神”的启示,文章指出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要有敬业精神、工匠精神,要善于学习,对待科技期刊工作要持之以恒,要有奉献精神和期刊发展“一盘棋”的大局观。只有如此,才能向着符合时代要求的好编辑目标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