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出版业内有心的人们,不知道注意到了没有,在2002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谈到集团问题时,有一个"内涵式发展的名社、大社"的重要提法.在会议的经验介绍中,有几家出版社的老总强调了"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作用.何谓"内涵"?<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内涵与外延相比较而存在,相伴随而发展,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出版业改革、出版集团组建问题上,内涵式发展道路是相对于外延式扩张模式而提出的.所谓"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指主要通过出版单位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提炼品牌,加大实力,有效地拓展市场空间断,追求两个效益,及时推动由一到多的纵向自我裂变,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向实质性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0-2011年,是我国出版集团上市的热潮期,先后有5家出版集团登陆股票市场实现上市.公开上市是出版集团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从出版企业上市利弊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出版集团的现状,并对出版集团的融资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外出版业创新能力和对员工的激励方式的异同 创新能力在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国际上著名的大型出版集团如贝塔斯曼出版集团、汤姆逊出版集团、里德·艾尔塞维尔出版集团、沃尔特斯·克吕维尔出版集团、<读者文摘>出版集团、讲坛社出版集团、维亚康姆传媒集团等,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这些出版集团在创业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创新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中外出版集团对比研究,指出我国出版集团的东方文化管理模式可能更优于西方出版集团的资本模式,更接近图书出版的本质,更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支撑,但同时也要注意过渡的行政管理可能压制市场主体的活力.东西融合、扬长避短,才能打造中国特色的出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出版集团业务经营的多元化程度、文化传播的专业化程度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程度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出版行业的基本情况,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分析出版集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背景下的经营管理策略.通过分析,文章认为:建立出版集团业务和平台的链条式、员工和产品的专业化、资本和收入的多样化发展模式,形成全功能、内涵式、创新型现代企业,将有助于适应未来的经济趋势,促进出版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多数出版社走向产业化的现实选择.所谓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不断提炼品牌,加大实力,有效地拓展市场空间,追求两个效益,及时推动由一到多的纵向自我裂变,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本文仅从人才团队构建、体制变革、核心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出版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省纷纷组建出版集团,打破了进入壁垒及各省区域划分状况,组建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各地成立了出版集团以后,逐渐理顺产权关系,科学调度、优化重组、合理运行存量资产,追求资产效率的最大化.并且在出版主业之外,通过购并、合作等方式开始渗入其他领域,这时部分出版集团开始呈现出经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出版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从我国第一家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以来,中国的出版集团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成立的出版集团达到32家。由于各个集团成立的地点、时间、方式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个集团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凤凰出版集团的"以书业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生态圈"模式,湖南出版集团的"多介质、全流程"模式,安徽出版集团的"跳出出版做出版"模式,浙江出版集团的"以出版主业为主"模式等,各种模式各有特点又相互交错,展示出中国的出版集团繁荣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科学评价出版集团竞争力对其进一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界定出版集团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因素、财务能力因素、运营能力因素以及发展能力因素四个维度,构建了出版集团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鉴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灰性,本文采用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若干我国出版集团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出版集团建设已取得不小的成绩。目前已批准的出版集团有9个,期刊出版集团1个,发行集团5个,报业集团38个。集团建设是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今后出版集团的运作还将是我国出版业的发展重点。但是,由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还很短,企业集团的运作还不够规范,就出版集团来说,运作规范更欠缺。因此,出版集团的管理问题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出版集团的管理必须从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三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各个管理层次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重点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第一层次:宏观管理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尚没有形成范式,出版集团应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出版方式,提高出版效能,把内容优势延伸到网络空间,切实提高我国出版产业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实力.文章从战略引领、机构设置、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业务领域、产品路径六个角度论述了目前我国出版集团融合发展的主要演进路径及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出版融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办发[2001]17号文件,为我国出版业和出版社在新世纪的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定了目标,指出了道路.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大社名社正在酝酿组建出版集团或准出版集团.在这种形势下,占出版社多数的中小出版社也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改革发展之路.中小出版社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式,已成为业内关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弄潮儿,向涛头立。世纪之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近几年酝酿的“地火”喷薄而出:全面启动跨世纪发展战略,争取在3至5年后,成为一个在国内外深具影响力的现代出版集团——总码洋达到30亿元。 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要有创新的理念、体制和先进的产品作保障。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和世界知名出版集团的实践表明:只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才可以应对挑战,壮大自己。早在1998年,人大社就根据大学社的实际,意识到:合并扩张并不适合人大社,因此,确定了以财经、政法、人文、外语和教育类图书这五大支点为依托,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通过自…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版集团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多,多的可能超过了美国、英国、德国等出版业发达国家,但是组建出版集团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滞,出版业发达的省市组建了集团,出版业还不够发达的省市也要组建集团,出版集团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身外之意,已经被看作改革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全球出版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企业之间的比拼反映了出版企业的品牌竞争.我国许多大型出版集团在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全球品牌影响力方面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智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全球出版集团国际化的传播环境,推动了大型出版集团品牌管理、内容生产、发行渠道、受众分析等生产流程的革新.我国出版企业要主动适应智能技术,在编、印、发等各个环节应用智能技术,从而实现全球出版物市场的宽覆盖,提升我国出版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中外出版业创新能力和对员工的激励方式的异同 创新能力在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国际上著名的大型出版集团如贝塔斯曼出版集团、汤姆逊出版集团、里德·艾尔塞维尔出版集团、沃尔特斯·克吕维尔出版集团、《读者文摘》出版集团、讲坛社出版集团、维亚康姆传媒集团等,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这些出版集团在创业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创新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羊年伊始,<中国出版蓝皮书>就发布了2003年中国出版业发展状况预测:新的改革政策陆续出台,出版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将引发出版机制的大变革;出版集团将整体推进,进入更快的发展期,内涵式专业出版集团将成为集团建设新的热点;出版单位强弱分化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小出版社生存压力加大;资本与市场的力量将推动出版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种种信息表明,2003年中国出版业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长期形成的出版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这场变革中,大学出版社如何克服弱势,发挥强势,创造优势,这是大学出版社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国际型教育出版集团是转变出版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中国教育出版“走出去”,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构建国际型教育出版集团的意义、国际型教育出版集团的基本架构、拥有国际型教育出版人才是关键.以及努力实现出版传播方式国际化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  相似文献   

19.
出版集团在中国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出版集团的管理是一个新的事物,科学的出版集团管理模式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有待实践的探索与创设.  相似文献   

20.
中外出版集团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下。国外的出版集团历史悠久、涉足面广泛,而我国的出版集团组建时间不长、经营面单一。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我国出版集团来说,比较中外出版集团的经营结构,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