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编辑学报》2020,32(4):394-397
科技期刊的参考文献错误是困扰编辑的一个重要问题,参考文献的隐性错误更是防不胜防,直接影响着刊物的出版质量。结合编校工作实际,本文分析了几种参考文献隐性错误实例,给出相应的编校策略,并从作者、审稿人、编辑3个角度提出改进参考文献编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助力提高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写作质量和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2.
《河北科技图苑》2010,(1):58-58
本刊石家庄消息 2009年10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实用性很强的编校参考书:《实用编校业务辑录》。该书大致分为5个部分,即用字规范与注意问题、文稿加工与版式设计、校样检查与审读、标题制作与修改、数字与标点符号用法问答等。书内文章大部分是围绕消除差错、提高编校质量这个目的写的,有编校规范要求的讲解,有编校操作方法的介绍,都同编辑、作者、校对、审读工作有紧密联系,是一本很好的编校专业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出版、印刷等技术不断提升。现如今,许多书籍杂志出版实行"编校一体"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编辑与校对已经淡化。编校者既要站在阅读者的角度,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对书稿进行审阅。在这种情况下,编校者身上的责任逐渐增加。在编校工作中,稿件加工需要"宏观"与"微观"的融合。对此,笔者综合研究,对编校工作的"宏观"与"微观"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高书刊编校质量始终是广大编辑关注的热点.出版物差错多、质量不高,除了作者因素外,还在于编校人员对书稿的辨识能力和对编校工作的态度.因此,探讨各类书稿中出错的规律,提高编校人员的辨识能力,对提高图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就科技书稿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5.
书稿编校是图书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编校质量的高低对图书内容质量有着关键影响.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图书编校的心得体会,论述了提高图书编校能力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可能.编辑加工要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尊重原稿为前提,而善于进行语法分析,不断培养差错发现力,则是编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于期刊来说,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可以确保期刊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作者对期刊的评判,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编校质量对于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编校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作者投稿阶段、内容录入和排版阶段、编辑阶段和校对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提升期刊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编校质量内容的因素,并且针对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出版单位需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培养一批专业的期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期刊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牢记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履行个人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7.
医学期刊校对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科技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评价其质量的主要指标。“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字词之差有时会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校对工作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因编校失误而造成“谬种流传”,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①校对不但要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校正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即校异同,还要积极地去发现和纠正作者、编者在处理文稿中的错误,即校是非。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的重要条件。我社在期刊的编校工作实践中,从编校统一到编校分开,再到现在的把编校的分与合的有机统一,使差错率降到低于0.5/10000,提高了期刊编校质量,增加了期刊竞争力。一、校对工作的发展1.编校合一的尝试医学期刊的编辑担任校对工作,其优势在于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对原稿能融会贯通、领悟真谛,做到总体把握,校对时可以随时发现原稿自身的漏洞、不足和疑点,及时地与作者沟通并可随时对其进行修改,保证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但是编辑在阅读方式上“线性阅读”,往往不易察觉文字、标点、符号等细小的差异;在阅读心态上“自我欣赏...  相似文献   

8.
胡春雨 《编辑学报》2013,25(5):464-465
针对编校过程中因无编辑署名致作者查稿出现兜圈子、扯皮的现象,提出在文稿的编校过程中编辑也应当署名。认为编辑署名具有增进与作者的相互尊重、担负编辑应有责任、发挥编辑能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忠  唐慧  王开胜 《编辑学报》2015,27(4):357-358
编辑实践证明,作者自校是科技学术期刊编校过程中的必要流程和重要环节.文章探讨提高作者自校环节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努力使责任编辑全面认识作者自校目的,选择合适的自校时间,明确作者自校的内容与要求,与作者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对作者自校的校改稿要及时整理与存档.  相似文献   

10.
康丽君  徐文杰 《今传媒》2014,(5):126-127
作者对清样的校对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前的重要环节。编辑对这一环节的重点把握,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编校质量,本文从5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核对校样时容易忽略的问题,编辑在发送校样时可做以提醒,同时,论述了编辑在发送校样前后的工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作者自校环节与编辑的交流互动,最终达到提高文章编校质量的目的,树立编辑部以人为本的出版意识。  相似文献   

11.
近日,由于工作原因,有幸结识了京城一家专司编校工作的单位——萃华编校社。在京城诸多以文化事业为主业的机构中,打出编校社旗号的,此为第一家,难能可贵。该编校社成立两年多来,不懈努力,埋头苦干求发展,如今已是具有22名专业编校人员的小具规模的专业机构了。因为热爱编校工作,故而人人用心,个个敬业。在京的约20家出版社都曾委托该编校社编辑、复审,校对各种教材、科技图书、词典、文学作品,乃至样书审读。笔者所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与该编校社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已请他们审稿、审读样书十余种。由于该编校社编校稿件质量和审读周期…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充实和稳定作者队伍的措施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陈灿华 《编辑学报》2004,16(3):217-218
论述科技期刊充实和稳定作者队伍的措施.科技期刊只有准确定位,特色鲜明,所刊登的论文内容新、水平高,编校质量好,编辑对工作高度负责,对作者亲切、热情,期刊才能赢得作者的首肯,期刊的作者队伍才能稳定并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13.
刘燕 《新闻传播》2023,(15):73-75
编校合一是出版行业业务开展的重要形式,其由一个编辑完成编纂、校勘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出版物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现阶段,编校合一已经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在阐述“编”、“校”关系及编校合一优势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出版行业编校工作的问题和原因,并基于编校合一理念,指出提升编校工作效率的具体对策。期望能创建全新的编校工作开展模式,提升编纂、校勘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敬 《采.写.编》2016,(1):143-144
编校合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辩证看待编校合一,对编校合一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编校合一以及编校之间的辩证关系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编校合一的好处与弊端以及编校合一工作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图书出版“编校合一”应当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稿磁盘化后,出版物的编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校工作实行了无纸化操作,与传统的编校工作相比,原稿和校样合二为一,少了"校异同"环节.  相似文献   

16.
龚琼芳 《出版科学》2011,19(6):44-48
当代出版家范用长期负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工作,在作者资源和出版质量等的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本文从"与作者有相同的文化追求"、"尊重作者及其作品"和"以人格魅力打动作者"三方面探讨了范用的作者资源管理理念,从对"选题质量""编校质量与装帧设计质量""书刊广告质量"的管理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范用的出版质量管理理念,期望能对当下出版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书刊的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业务环节都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和品位。本文从编辑的责任、编辑的功力、编辑对作者和读者的真情几个方面,在"细小"的角度进行阐述,剖析书刊编校质量"细小"问题存在的根源及杜绝编校错误的对策,以期引起书刊编辑对"细小"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常见图书编校错误分类(上)浙江大学出版社尤建忠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成为出版编辑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常见图书编校错误的分类示例,使编校人员对图书编校错误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做好图书编校工作。一、封面、扉页和版权页常见错误这几页主要是封面、扉页和...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编校经验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卫勋  杜亚勤 《编辑学报》2010,22(6):495-496
根据工作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就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编辑及校对质量阐述编校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这些做法均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期刊论文作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王立群 《采.写.编》2021,(10):112-114
结合自身长期的科技期刊编校实践,通过大量实例解析,总结归纳了参考文献著录中容易被忽略的隐性错误类型,与作者、编辑交流分享,供大家在写作及编校过程中参考,并提出可供采取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