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梁倩 《编辑学报》2017,29(3):268-270
作者自校环节虽小,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科技期刊应重视作者自校环节,通过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实现作者与编辑、期刊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姚萍  何绍仁 《编辑学报》2008,20(1):58-59
分别从编辑、作者和读者3个方面,对学术期刊出版中作者自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编辑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加强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以充分发挥自校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作者自校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栾奕  陶映雪  刘利 《编辑学报》2006,18(3):221-222
作者自行校对其待发表的论文清样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校对形式.作者自校可以修正源于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偏颇与错误;自我修补完善撰文等疏漏和不足;签字确认编辑加工稿件的合法性:从而达到提高论文质量,减少著作权纠纷,促进编辑与作者互动机制建立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康丽君  徐文杰 《今传媒》2014,(5):126-127
作者对清样的校对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前的重要环节。编辑对这一环节的重点把握,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编校质量,本文从5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核对校样时容易忽略的问题,编辑在发送校样时可做以提醒,同时,论述了编辑在发送校样前后的工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作者自校环节与编辑的交流互动,最终达到提高文章编校质量的目的,树立编辑部以人为本的出版意识。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3)
编辑在校对中的原稿意识文/雷智勇在学报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报的出刊过程中,许多编辑部在校对稿件时先让作者自校,然后再由编辑部进行二校、终校。不少编辑同志在终校尤其是二校时,为图方便省事,往往不再对照原稿校对,而是直接运用“通读校对法”。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6.
编校一家,自古如是。刘向《孙卿书录》:“所校雠中孙卿书(即《荀子》),凡三百二十二篇。”《宋史·郑樵传》:“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说的都是编辑既编且校,亦编亦校,自编自校的事。后来,编校虽随社会之进步,出版生产力之发展而分家而各立门户,却仍然是“同...  相似文献   

7.
刘火苟 《出版参考》2023,(10):80-84
由于学报编辑部人员有限,常常缺乏专门校对人员,编辑不得不同时担任校对工作。在“编校合一”的现实情况下,编辑在校对中需要特别警惕可能存在的注意错觉、记忆错觉、期望偏差及自信错觉等认知错觉。为预防这些认知错觉,应建立校对核查要素清单,利用知觉特点进阶式校对,还需要明确出版流程中的校对责任,合理利用专业校对工具,必要时发回作者自校,以尽可能减少编校差错,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编辑对他所编的文章最熟悉, 加上科技期刊的技术性强, 所以编校合一是一种好形式。为了弥补编辑自校存在的问题, 还应进行交叉校对。进入计算机排版时代后, 科技期刊应该向编排校合一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编辑成功的关键之处就是能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作者队伍.选择作者、与作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年轻的医学编辑对于如何开发作者资源,如何与作者沟通,如何管理作者队伍,一直困惑不已.本文就作者队伍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是推进期刊顺利出版的关键环节.正确对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对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做好出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笔者简要阐述了编辑与作者的关系,针对高校学术期刊作者群体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专家教授作者、与研究生作者以及退修稿作者的沟通现状,提出了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俞菁  陈波 《编辑学报》2015,27(6):590-592
"互联网+"新业态给传统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构建利用互联网挖掘、整合全社会的编校资源,满足期刊社外包需求的方案:科技期刊编校平台由期刊协会(或出版管理机构)与期刊社共同搭建,实行会员制管理.平台除了匹配供需信息外,还具备培训编辑和评价编校质量的功能,用以储备编辑资源、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和保证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东信 《编辑学报》2011,23(4):316-317
举例说明英文参考文献审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指出审校英文参考文献时需要重点把握的3个方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敬根 《出版科学》2010,18(1):23-25
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校对工作的这一属性,加之减编增效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出版机构广泛采取编校合一、撤销校对专业机构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书刊质量下降。本文从功能性态、地位作用、历史溯源等方面分析校对的特性,指出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被动性,是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项神圣的工作。校对专业机构建制独立,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讨论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以及编校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给出档案编研出版物编校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制订量化的质量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雷琪 《编辑学报》2006,18(6):429-430
稿约规范的实质在于提高期刊的诚信度.通过阐述稿约规范的必要性,稿约内容的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稿约履约的实在性,以期加深期刊人对稿约规范的认识程度.稿约规范能起到融洽编者与作者之间关系,培植期刊活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校对"5 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宜新 《编辑学报》2006,18(6):431-432
从科技期刊的特点出发,根据编辑从事校对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编辑在校对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科技期刊应正确认识并实施编校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海 《编辑学报》2012,24(6):576-577
针对综合性科技期刊采用"编校合一"时容易出现"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一人包揽"的现象,认为其一定程度上源于对编校合一的认识不足。指出编校合一时进行互校是现代校对基本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书刊出版的编校分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碧蓉  杜玉环 《编辑学报》2002,14(5):365-367
从界定编辑与校对的职责出发,阐述编校分开的出版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版成本,是书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由于书刊出版单位管理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部分期刊出版单位采取编校合一的出版工作模式仍具有合理性.从长远看,编校分工将不局限在书刊出版单位内部,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编校工作中的推理行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赵文义 《编辑学报》2004,16(6):407-409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的编校质量,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分析学术期刊原稿中潜在性错误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着眼于工作实际,从细微之处入手,指出了消除这一危害的有效途径--推理,并结合典型实例说明在编校工作中运用推理的条件、方法及步骤.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美琴 《编辑学报》2012,24(6):547-548
分析医学期刊中图片存在的2种典型错误,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编辑人员责任心不强。指出审读或编校论文中的图片时应从多个方面予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