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本文综合采用链接分析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好友链接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好友共入链、博主共出链、博主一好友互链等角度深入探讨了科学网博客虚拟社区内基于好友链接关系的学科间以及学科内部直接或间接的知识交流情况,以期对学术型虚拟社区内学术共同体的发掘、知识交流网络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引导促进机制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Web2.0环境下的知识交流可以通过合作和链接这两种形式开展.Web2.0的主要特征是交互性,这正是知识交流的核心问题.论文探讨Web2.0与知识交流的关系主要从Web2.0环境下知识交流者之间的合作与链接关系出来,分别分析合作与知识交流、链接与知识交流的关系,最后分析Web2.0在知识交流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知识交流的模式和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单元是知识链接的基本单位,知识链接是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基础,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链接能把具有关联关系的知识资源链接构成知识网络。从知识链接要素、知识链接方式、知识链接模型三个方面对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链接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在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Ⅰ)--网络链接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阐述了网络链接研究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网络链接研究是网络技术进步的产物 ,也是促进网络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更为深刻影响的现实要求。网络链接研究不仅成为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且是探索网络空间结构和进行网络知识挖掘的必然工具 ,它的突破将极大地提高网络信息检索效率。网络链接分析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在理论研究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 3个方面 ,即网络链接分析与期刊文献引文分析的异同、网络链接的目的和类型以及网络影响因子的探讨。在应用领域 ,其研究主要涉及核心网站的确定、网络结构挖掘和知识发现、搜索引擎检索质量的改进和在机构研究能力评价中的应用等。这些方面都是近期研究的重点。虽然网络链接研究逐步受到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 ,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总的来说 ,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方法可供借鉴 ,应用领域的研究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网络链接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永常 《图书馆》2012,(2):31-34
知识网络链接是进行动态知识构建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泛在知识服务的实现。本文从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揭示了知识网络链接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调研和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照理论基础的涵义及其作用,诠释了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完全具备作为学科知识网络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指出知识场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场域,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发展网络,知识链接理论演化形成学科内主题知识链接网络,知识地图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图谱;得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为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知识网络和知识链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及特点.论文研究了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出版商、图书馆和数据库商三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它们反映了目前知识链接和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链接分析”方面的文献数据,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然后融合Citespace Ⅱ、SATI 3.1和Netdraw等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软件构建了:①引文共被引聚类图谱,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起源文献和核心知识基础.②国内外Top100作者形成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科研团队的数量和规模情况,以及这些科研团队形成的合作模式.③引用期刊共被引聚类网络,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主要参考期刊.④主要发文国家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领域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发文量较大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较少.⑤国内外全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⑥国内外分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段的关键词数据,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近5年(2009~ 2013年)的前沿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9.
学术博客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作为重要特性的链接促使学术博客成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便捷平台.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术博客中链接的类型;进一步,通过调查35个不同学科的学术博客,分析链接所指向的页面性质和被链接文本的特性,将学术博客中的链接类型进行细化;在此基础上,探究各链接在学术博客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学术博客存在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链接,且引用链接所占比重最大;这些链接主要发挥学术性功能和社交性功能,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提供相关信息,进行内容组织与管理,建立学术身份与提高可信度,形成社区与保持关系,以及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网络的动态知识构建:空间透视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态知识为研究对象,采用辩证统一分析方法,首先从认知科学理论上阐述动态知识的形成机制及其网络化结构呈现,并从动态知识构建(Dynamic knowledge architecture,DKA)实践运行的S-T-U模式上对其空间进行了三维透视,从而探寻基于知识网络进行DKA的科学依据.再从知识网络本身的发展研究、结构类型、组织特性和链接机制上来全面地分析并验证基于知识网络进行DKA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对动态知识构建实施的尽可能完善的知识链接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网络的虚拟参考咨询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参考咨询比传统的参考咨询更需要参考馆员的智慧和知识。为此,从知识网络的角度出发,探讨虚拟参考咨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组织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整序、加工、控制、揭示等一系列的组织活动与过程.作为一个新型的网络知识组织工具,Wiki有自组织、可汇聚、可增长的组织特性,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发挥了社群内共享知识的作用.本文通过考察知识组织在Wikj中的应用,总结了其知识组织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面向新世纪的我国网络化知识信息服务的宏观组织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图书馆发展的历程表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及其由此引发的用户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的根本原因。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通过面向社会的服务不断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现代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4.
引入集群知识创造能力的概念,指出其受到集群内企业间知识交换机会、知识交换的推动因素和知识交换有效性三类变量的影响。认为影响集群企业间知识交换机会的因素是集群产品的知识宽度、技术模块化程度和技术动态性;推动知识交换的因素是集群领袖企业的合作导向水平和被交换知识的性质;影响知识交换有效性的因素是集群企业知识重叠水平和解除过时的知识交换关系的能力。提出相对应的三种类型的集群内知识创造失灵,最后分析对于集群及集群中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元数据集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ABC逻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元数据集之间信息的可交换性是网络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协调国际数字图书馆工程”开发的ABC逻辑模型为元数据集之间的信息交换提供桥梁,也为元数据的未来发展指出方向。介绍ABC逻辑模型并给出从ABC模型到Dublin Core及ID3的转换示例,通过示例分析不同元数据集之间的映射规则。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初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认为知识管理理论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诸方面的影响,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管理,除了手段上的更新和层次上的深入外,基本模式也应该有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微 《津图学刊》2001,(2):64-65
本文从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服务两个方面概述了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关系。并从管理服务现代化、信息服务网络化、馆员服务专家化等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与互联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网络资源的社会价值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提出图书馆应该将网络资源纳入本馆知识信息资源的整体之中,并利用这些资源改善服务质量,成为知识经济的促进派。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网络证券信息的检索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论述了人们从图书馆获取金融证券信息的需求,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开展金融证券信息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网上证券交易的不足与不便以及如何完善和改进网络金融证券信息开发与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外知识交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统计方法,较为系统地论述知识交流的概念.客观地归纳国外知识交流的范围,包括医疗保健、建筑、教育科研、卫生服务、科技设施、自然环境、公共管理等领域,揭示知识交流的特征,并对知识交流的内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揭示知识交流的机制,设计知识交流模型,并提出发展国内知识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