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知识单元是知识链接的基本单位,知识链接是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基础,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链接能把具有关联关系的知识资源链接构成知识网络。从知识链接要素、知识链接方式、知识链接模型三个方面对基于知识单元的知识链接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在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调研和归纳演绎的方法,对照理论基础的涵义及其作用,诠释了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完全具备作为学科知识网络理论基础的客观条件;指出知识场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场域,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发展网络,知识链接理论演化形成学科内主题知识链接网络,知识地图理论演化形成学科知识图谱;得出学科知识网络的理论基础为知识场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知识链接理论和知识地图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知识网络和知识链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及特点.论文研究了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出版商、图书馆和数据库商三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它们反映了目前知识链接和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首先论述了链接和引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阐释了知识交流的含义和网络知识交流的内涵。最后详述了链接分析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交流的关系,以及链接分析在知识交流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网络的动态知识构建:空间透视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态知识为研究对象,采用辩证统一分析方法,首先从认知科学理论上阐述动态知识的形成机制及其网络化结构呈现,并从动态知识构建(Dynamic knowledge architecture,DKA)实践运行的S-T-U模式上对其空间进行了三维透视,从而探寻基于知识网络进行DKA的科学依据.再从知识网络本身的发展研究、结构类型、组织特性和链接机制上来全面地分析并验证基于知识网络进行DKA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对动态知识构建实施的尽可能完善的知识链接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余传明  李浩男  安璐 《情报学报》2020,39(5):521-533
随着大数据的迅速发展,知识网络在不同语言、不同领域和不同模态等情境下呈现高度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对齐与整合多源情境下的异构知识网络,成为研究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在知识网络深度表示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知识网络构建、跨语言网络表示学习和统计机器学习三个模块构成的知识网络对齐(knowledge network alignment,KNA)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中英文双语知识网络数据集上开展实证研究,借助于网络表示学习算法将异构知识网络表征到同一空间,利用已知的对齐链接来训练统计机器学习模型,并通过模型来预测未知的节点对齐链接。KNA模型在跨语言共词网络对齐任务中取得Precision@1值为0.7731,高于基线方法 (0.6806),验证了KNA模型在跨语言知识网络对齐上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改进知识网络的节点对齐效果,促进多源情境下的异构知识网络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网络的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探讨知识网络的结构组成,重点对知识节点及其类型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首先对构成知识节点的知识元.知识单元、知识因子、知识点等概念进行区别;其次提出知识关联包括同一性关联、隶属性关联和相关性关联三种关联类型;最后对与知识网络结构密切相关的知识链、知识链接等概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知识链接的构建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概述知识链接中知识的各种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知识链接的类型,并由此探讨知识链接的4种主要构建方式。作者提出利用参考链接机制推进科学文献的知识链接,进行科学对象词典编制,提升作者机构等相关对象的链接与评价。建立主题图促进知识元链接,对知识要素的抽取标引推动科学数据的链接。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数据的链接机制入手,探讨采用关联数据技术构建知识链接的优势、构建模式和具体构建方法;根据知识链接的不同功能,将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链接划分为三种类型:等同链接、相关性链接、词汇性链接;最后从应用角度建立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链接的4层应用框架,包括描述层、链接层、整合层、应用层,同时展望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链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DOI——建立开放式知识链接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从知识链接的发展过程入手,重点分析了DOI的作用和特点;以开放式知识链接系统之一CrossRef的应用为例,阐述了在当前信息服务领域中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开放式知识链接的重要性,对DOI在中文开放知识链接领域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与国际接轨的最终目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再论图书馆的本质和定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图书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当前,图书馆的定义有很大局限性。公共知识资源应是图书馆的本质内容;公共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本质职能;知识共享与知识保障是社会对图书馆的本质要求。“公共知识中心”这一概念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本质。图4。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作流的知识地图及其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而知识内容管理和知识流程管理是其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基于工作流的知识地图可以将这两部分有效地结合起来。知识地图的构建包括定义知识款目、定义知识节点、构建知识节点间的链接以及知识地图的最终验证。知识地图要与知识管理的其他模块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图2。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3.
陈果  吴微  肖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8):115-122
[目的/意义] 当前知识聚合模式研究侧重"依据何种知识关联开展知识聚合",本文补充性地探索"利用知识关联将知识单元聚合成何种形式"这一后续问题,以完善知识聚合模式研究和引导实践的深入。[方法/过程] 借鉴化学领域中对聚合反应两大类型划分的方法,提出以"是否保留知识单元间及其关联间的差异性"为根据,将知识聚合划分为知识类聚和知识共聚,并探讨知识共聚的基本实现形式。[结果/结论] 领域知识是知识共聚开展的基础;以文档、词语为基本知识单元粒度,以用户需求入口和聚合目标资源为维度,知识共聚可通过四种基本形式实现:基于分面导航、基于多维概念关联推荐、基于知识元链接、基于资源潜在关联发现。  相似文献   

14.
知识场的考证与知识场的生成及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场的散度、旋度和梯度三个基本特征,分析了科学知识的扩散、吸收和在分布中的知识密度梯度三个重要参量,结果表明在知识分布的空间范围内存在场的基本特征,由此论证了知识场的存在。通过学科知识要素的分析,认为知识场是由学科的根基,即知识的基因生成的。最后以知识流动的实例论述了知识场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团队是一种任务型组织,其虚拟性、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必然有着区别于一般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要素和过程特性。在分析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基本理论特性的基础上,构建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探讨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对知识转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知识构建的基本原理不仅表现在知识构建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而且表现在其知识状态要发生由知识元→知识单元→知识结构→知识空间的演变,还表现在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知识元抽取原则、知识单元序化原则、知识结构展示原则、知识空间优化原则上。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元的知识标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元是知识系统中的最小基元。基于知识元的知识标引可为用户提供具体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新起点。本文在对知识元特征讨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知识标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图书馆学和图书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是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对象。图书馆学对知识、知识组织管理及知识服务理论的研究,是其根本任务。图书馆工作,从知识生产、聚集,到知识组织管理和服务,贯穿其始终。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知识管理的目标影响,分析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探讨实现知识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学科基础词汇是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石,对于理解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理清学科的知识脉络以及促进学科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其主要依赖于人工总结,目前还未实现高效地在某学科范围内自动挖掘出学科基础词汇。[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利用关键词共现网络发现学科内较为基础的词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基础词汇具有相对较低的词频和在网络中具有相对较高的中心度的特性,自动从学科关键词数据集中获得该学科的基础词汇。[结果/结论]利用ACM中1969年到2012年的论文集的计算机领域(全数据集)、user interfaces和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两个子主题的关键词数据集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并且该方法能够使用较简单的步骤发现数据集中全局性的基础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