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近年来,科普的重要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同,青少年是科普的重要对象。为提升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同时提升期刊原创科普能力,航空知识杂志社在纸刊日渐衰退的时代,逆势创办科普期刊《问天少年》。本文就为什么办以及如何办好原创青少年科普期刊进行了探讨。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以《问天少年》为例,总结了原创优质青少年科普期刊的显著特点,并分享了创办青少年科普期刊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葛璟璐 《传媒》2021,(23):35-37
科普期刊一方面积极倡导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普及方面成效显著;另一方面对青少年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培养上尚显薄弱.本文从青少年科学素质内涵定义出发,围绕科普期刊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进行研究与讨论,在肯定科普期刊对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依然存在表现形式单一、精品栏目凤毛麟角、服务科学素质提升意识薄弱等问题,建议科普期刊从提升阅读理解度、加强媒体融合、联系生活实践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肩上担子重     
《今传媒》2002,(6)
青少年期刊大量涌入市场,这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打开“局面”,有的期刊不惜血本,奉送各类礼品,占有、分割读者群。而青少年读者的购买意志恰恰并不坚定。一本期刊的铁杆读者基本上是没有,不少人的立场是,谁给实惠我就爱谁! 这似乎就决定了做期刊编辑,特别是青少年期刊编辑,首先应该做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心理” 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见新 《新闻传播》2023,(15):70-72
主题出版对青少年思想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做好主题出版是党和国家赋予青少年期刊的神圣职责。融媒体时代,青少年期刊主题出版有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把宏大的时代主题深入浅出地融入到主题出版中,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时代故事,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阅读新趋势与青年期刊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岩 《传媒》2007,(5):10-11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期刊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取向和阅读特点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相应的,青少年期刊的办刊方针和手段也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张莉 《今传媒》2023,(9):74-77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提升核心素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此,青少年综合素养类出版领域迎来一片繁荣,但是出版物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在网络化社会进程中,互联网正在逐步颠覆传统出版的编辑、运营、销售模式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为此,优质传统出版物要突出重围,只能扬长避短。本文采用数据分析、内容对比等方法,从青少年素养类期刊的内容甄选及精细化打磨、与数字产品差异化竞争、充分借助新电商风口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期刊突出重围、赢得读者喜爱的路径,旨在助推青少年素养类期刊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季慧 《编辑学报》2018,30(6):571-573
以教育者的视角,结合青少年科普期刊办刊实践,从编辑成长自觉性与编辑核心竞争力、编辑理想的关系分析,认为应该通过唤醒编辑自知、自治、仁爱、能动、开拓、创新、服务、奉献的成长自觉性,激活和提升编辑核心竞争力,增强编读互动,打造精品期刊,推进有“精气神”的科普行动,有“活力”的阅读生活,提升青少年科普期刊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期刊生来就代表着一种智慧的活动”,美国著名的《独立周刊》100多年前曾经这样说。近50年来,期刊以其独特的活力、启迪力和亲和力成为塑造、解释和改造社会的推动力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在近两年的期刊热中,青少年文摘期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的编辑内容、制作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大多以一些成功文摘大刊为范本,借鉴模仿痕迹明显,甚至引起不少争议。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同许多原创性期刊相比,一些文摘大刊赢利能力较强,投入产出较高。根据中国期刊协会2002年1月15日发布的数据,在我国期刊发行量排名中,《读者》位居第一,《青年文摘》位居第八,人均年创利大约都在百万元以上,而期刊社的投入并不多。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业内外人士欢欣鼓舞、趋之若鹜,它们被后进的青少年文摘类期刊效仿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似文献   

9.
卢武昌 《编辑学报》2014,26(4):390-392
为加快科普期刊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立足于科普和教育的根本目的,根据青少年的特性,结合《第二课堂》杂志的《智慧作坊》《科技在线》等优秀栏目的成功经验,提出青少年科普期刊的办刊新思路:引导青少年在享受中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索、深入思考、大胆想象、勤于实践、为社会服务。强调思索与动手并重。必须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新颖、准确、简单、实用的科普内容,还必须有引人入胜的表达形式和别出心裁的娱乐性。  相似文献   

10.
汪元 《新闻实践》2014,(6):80-81
在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期刊转型重中之重是将"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到底。在全面了解新传播形态下的新型受众的前提下,重构新型编读关系——理解和管理用户关系,努力提升与用户之间的联结度,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传媒商业模式。本文基于当下青少年期刊读者的特点,从"读者到刊物""读者到读者""刊物到读者"三个方向着手,试论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期刊新型编读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时代青少年科普期刊的现状和创新思路,阐述了如何提升科普期刊生命力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生期刊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因其读者群体的独特性,学生期刊被赋予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当今的期刊市场中,学生期刊之间的竞争不亚于任何种类的成人期刊。怎样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是业内人士苦苦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主流观点认为它们将对传统的纸媒出版造成致命的冲击,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传统纸媒在数字化时代香消玉殒,似乎印证了新媒体终结传统纸媒的观点。为顺应时势,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失去新媒体,将失去整个未来。但是,传统出版是否就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却很值得探讨。每一种新兴媒体的诞生都只是对市场的进一步精细的划分,就如同电视的出现,并没有能够终结电影,它们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不同的角色,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突出和完善自己的特质。同样,新媒体的出现,也不会敲响传统纸媒的丧钟。笔者认为,对于《课堂内外》等青少年期刊而言,传统纸媒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青少年期刊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壮大自己。青少年期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所谓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认为其包括三个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而人文素养则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品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的青少年期刊应注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青少年课外阅读严重不达标。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145万字,初中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260万字,高中阶段的学生最少阅读量为450万字。就这个标准,前段时间出炉了一个调查结果:小、初、高学生每学期实际阅读的课外书籍,38.6%的学生只阅读了1本至4本,36.7%的学生阅读了5本至10本,只有24.7%的学生阅读量在10本以上。小、初、高学生的最低阅读完成率分别为:62.8%、48.7%和39.6%。数据表明,随着学龄的增高,青少年的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率越低。与此同时,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青少年电子阅读或网络阅读的比例逐年升高,但考察这种新型的阅读内容就会发现,网络阅读的娱乐消遣属性占了极大的比重,这对青少年的素质养成来说,益处并不大。我国公民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就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也有明显的差距。根据中国科协201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日本在1991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加拿大在1989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4%,欧盟在1992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5%,美国在200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1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比例仅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最近两三年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差距有所缩小,但并没有根本扭转局面,这无形中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在国际竞争中某些环节的劣势。就正在成长的这一代而言,情况也不容乐观,从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一组对比数据就能看出这一点:小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1%;中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11%;大学阶段,我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差36%。从数据来看,年龄越大、学历越高,中美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差距越大。《课堂内外》坚守"科学、人文、生活"的办刊理念。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势不可挡。笔者认为,娱乐和资讯转向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但经典阅读、素质养成仍然需要依靠传统的阅读方式,无论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视力,还是为了体验"翻阅"的质感、阅读的厚重,传统的、经典的、纸质的出版物,都是无可代替的。经典阅读避免了网络空间的碎片化,是精炼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青少年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正是基于此,《课堂内外》的办刊理念定位为"科学、人文、生活",科学求真,人文向善,生活是美。《课堂内外》将这一理念贯穿在期刊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中,有机融合在期刊策划、栏目设计中,为全国3亿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着力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青少年期刊的十年黄金发展期《课堂内外》的发展历程,证明了青少年期刊在数字时代依然活力无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青少年期刊至少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显性的大市场。我国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的学生有3685.76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有9695.90万人,初中在校学生有4763.06万人,高中在校学生有4595.2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有2391.32万人。即全国幼儿园、中小学在校学生2.27亿,加上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共计2.51亿。如果算上中职教育、民办教育等,我国学生总数大致与美国总人口相当。《课堂内外》正是紧紧盯住这个巨大的、集中的市场,开发出《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陪伴莘莘学子度过求学、成长的青少年时代,也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代。诚然,学生是"流水的兵",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一届届地成长,但学校是"铁打的营盘",青少年期刊只要找到了学校,就找到了读者,这对于期刊的精准营销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好。青少年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青少年的消费能力相较以往更为强大。据央视财经频道2012年7月发布的《2011-2012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目前已在家庭总消费中排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占家庭消费比例2009年为41.37%,2010年为41.75%,2011年达46.04%。另据《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的金额为1370元。以此推算,一个孩子全年教育消费为16440元。按全国2.2亿在校中小学生计算,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情况,其教育消费市场规模在2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青少年学生自主消费能力在增强。他们的零用钱在增加,压岁钱在增加,过生日收到的礼金在增加,这种握在学生手里、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即使最保守的估算,也在数千亿元的规模。那学生手里的这一大笔钱最后都去了哪里呢?据天津市教科院对1.5万名学生的调查,中小学生自主支配的零用钱的去向,排在第一位的是购买课外书,占调查总样本的37.0%。课堂内外杂志社开展的"中国青少年成长调查"的结果同样验证了这一判断: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书的比例达到43.86%(多选),虽然这一比例排在"购买零食"之后,但这一数字仍然很能说明问题(见图1)。十年之后,最大的"00后"长大成人,最小的"00后"也即将初中毕业,他们生在数字时代,长在数字时代,加上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会最终决定传统出版的命运。同时,教育部每年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逐年下降,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下降2.4%,初中在校生下降6.4%,高中在校生增加0.5%。当学龄人口降低到一定程度,青少年期刊将遭遇"寒冬",单本期刊的发行量将会下降,但青少年期刊的品种将会增加,以满足更加细分的市场的需要。青少年期刊应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新一代青少年"1+6"消费模式。抓住青少年的消费特点是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的前提。孩子是家庭的轴心,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中心位置,在家庭消费中有举足轻重的份量。我们对《课堂内外》系列期刊的发行作了统计,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数据:《课堂内外》幼儿和小学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51.2%;初中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36.1%;高中阶段期刊的发行量中,邮局订阅占了25.7%。这说明青少年的购买行为,特别是幼儿和小学阶段的购买行为基本上都不是他独立完成的,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孩子选期刊,父母来埋单。因此,针对这种现象,青少年期刊要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青少年学生作为消费者而言,他们背后的家人才是期刊经营的重要客户。需知,一个孩子,身后至少有6个亲人为之埋单:父母、爷爷奶图1青少年零用钱统计(数据来源:《课堂内外》中国青少年成长调查)  相似文献   

14.
孙亮 《今传媒》2022,30(1):69-72
当前,移动互联网媒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传统青少年出版物的关注度受到严重影响,丢失了大量受众,从而导致发行量下滑,生存面临严峻挑战。青少年期刊想要稳固受众群体,扩大其影响力,实现新的利润增长,就必须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发展。文章基于青少年期刊的优势及融媒体转型发展的基本理念,对其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出版广角》2015,(17):219-221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桂林揭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历经23年的积淀,2015年12月29日上午,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桂林正式揭牌。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及246家会员单位、中国科普期刊协会及68家会员单位、中国期刊协会、广西期刊协会、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内蒙古青少年杂志社和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等单位纷纷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16.
季慧 《编辑学报》2017,29(6):586-589
互联网时代传统期刊的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青少年科普期刊应该立足出版本位,通过定、拓、融、通的提升策略:找准媒介定位,追求价值传播;增强内容结构的紧致性、连通性;打破边界,盘活资源;促通达,增服务——为读者提供全媒体科普阅读体验,提升期刊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不少学生期刊陷入发展困境、文化内涵缺失的现状,依据文化学的基本观点,力图将文化的核心观念、基本属性与学生期刊的出版发行理念密切结合,并以《新高考》杂志多年的办刊实践为例,从学生期刊文化品位的提升、精品期刊的打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情怀,以及期刊内容的文化创新,与网络、图书的互动、互补等方面,探讨丰富学生期刊文化内涵、向青少年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途径,研究文化传承、共享、传播与学生期刊编辑、营销、发展的相融性、共通性.  相似文献   

18.
在2015年9月18至20日的第三届中国(武汉)期刊博览会上,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的活动异彩纷呈,让广西期刊展台成为大会的"吸睛"之地. 最远又最近的合作 刊博会首日上午,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先后与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说其"远",是指地域上相隔远.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位于南疆,而另两家期刊机构均地处北方.说其"近",是指情况及目标接近.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早期大众传媒是以报纸,书籍等传统载体进行传播信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方式也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电视的出现可以说是大众传媒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作为传播媒介的电视所具有的的现场性、参与性、选择性,使得其在众多的传播媒介中颇受喜爱。而在电视传媒的庞大的受众人群中,青少年则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重,由其在其特定年龄段的好奇心,求异心,等心理的影响,青少年也就成为了电视传媒的最主要受众。主要阐述了当今社会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促进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积极引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霞 《编辑学刊》2001,(6):13-14
对于编辑来说,组稿是一门不小的学问,而对于像<少女>这样针对青少年的期刊而言,组稿则更是一场永不停歇、永远新鲜的接力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