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对中文领域内的大学生阅读进行了综述,将相关研究分为大学生阅读外显行为的调查研究,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数量、阅读倾向、阅读影响因素等;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分析探究,包括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观念等,以期对现有的大学生阅读研究做出梳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阅读研究的涵义和兴起,梳理了图书馆阅读研究的特点,认为近十年来,图书馆阅读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文化建设进程为图书馆阅读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阅读指导、阅读教育、阅读推广、休闲阅读、阅读开发等主题集中度较高,阅读群体分层化研究趋势明显,阅读研究与文献学、心理学、医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了一些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图书馆阅读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缺乏恢弘之作,对实践指导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知网中以“智慧阅读”或“智能阅读”为检索词进行主题词检索,将得到的313篇文献的摘要作为LDA主题模型的原始语料,通过模型训练得到国内智慧阅读研究热点,即智慧阅读技术研究、智慧阅读平台、智慧阅读用户服务、智慧化读物供给、智慧图书馆建设、智慧阅读评价、智慧阅读推广。LDA模型在热点主题识别方面具有准确性,有利于研究者把握该领域的发展状态,确定未来研究方向。今后,智慧阅读研究应在智慧阅读技术研究、智慧阅读平台研究、智慧阅读用户服务研究、智慧化读物供给研究、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智慧阅读评价研究、智慧阅读推广研究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4.
国内阅读推广研究主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意义] 国内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定量的方式对国内阅读推广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可为阅读推广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抽取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2 299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共词分析法将国内阅读推广的研究分为7个研究主题。[结果/结论] 国内阅读推广研究主题包括阅读推广的提出与兴起、高校阅读推广、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阅读文化研究、新媒体下的阅读推广、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和数字阅读推广。研究发现,国内阅读推广在应用研究领域优势明显,但同时存在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阅读推广环境下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等缺乏系统深入研究、阅读推广活动的绩效评价有待系统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研究进行概括,指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概述性问题、阅读心理、阅读治疗、阅读需求、阅读指导、网络阅读等方面,通过对这几方面的研究分析,指出阅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1999-2012年我国女性阅读研究的文章为依据,分别从阅读主体、阅读客体、阅读本体以及阅读史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女性阅读的研究概况、研究内容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女性阅读的研究无论对阅读研究的完整性还是对女性自身全面发展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丽芳  周伊 《出版科学》2021,29(6):84-96
基于2001—2021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库(CSSCI)中的905篇数字阅读研究文献,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VOSviewer绘制知识图谱,识别出我国数字阅读研究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重要刊物和知识来源;梳理移动阅读、网络阅读、电子书阅读、社会化阅读、相关领域数字阅读等多个研究热点的研究状况和成果.指出以有声书为代表的新形态数字阅读产品更加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新一代互联网的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成为新研究方向;数字阅读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多样等研究趋势.总结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主流人群以及其他典型阅读群体如老年人、阅读障碍人群的研究匮乏等未来我国数字阅读研究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李桂华 《图书馆》2012,(4):52-55
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是青少年信息服务高效开展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阅读倾向研究,特别是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内容包括青少年阅读需求与动机、阅读内容选择、阅读行为取向、影响阅读的因素以及如何引导阅读倾向等五方面。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了青少年阅读倾向研究中研究视野、研究理论、书籍分类、分级阅读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2004—2013年国内关于大学生阅读方面的论文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研究、导读服务、阅读疗法、阅读倾向、网络阅读等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理论研究不足、实践研究缺乏系统性、新技术应用不够等问题。大学生阅读趋向数字阅读、跨媒体阅读方向发展,实践活动开始走向联合举办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0.
时下某些研究阅读的文章中,存在着大量习得的概念性误读,动辄将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根本对立,将“浅阅读”混同于数字阅读,不但混淆了阅读载体与阅读对象、阅读方法的差异,还将阅读效果与阅读载体混为一谈。细究起来,这种想当然的研究,结论总是牵强。阅读研究的首要前提,是必得厘清阅读的内涵与外延,高屋建瓴,把握阅读本质。本文针对阅读研究中常见的概念性误读,就阅读、阅读载体与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宗旨展开辨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梳理阅读需求类型,提出多意阅读需求这一概念,分析无意阅读需求、随意阅读需求、有意阅读需求、故意阅读需求及刻意阅读需求之特点,以发挥导读的优势,深化导读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意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探究国外阅读立法对阅读推广的影响,讨论阅读立法的有效性,为我国阅读立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调研国外阅读立法的相关情况,从机构、科研、项目及评估4个视角出发研究国外阅读立法对阅读推广产生的影响。[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①国外阅读推广机构在阅读立法后产生了职能和架构的变化;②相关文献增长趋势与国外阅读立法的进程密切相关;③国外阅读立法产生了一批成功的阅读推广项目;④国外阅读立法形成或影响了一些阅读推广评估标准,且从评估的成绩来看国外阅读立法同样卓有成效。借鉴国外阅读立法显著影响了阅读推广的经验,我国应当就全民阅读进行立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我国近年来有关阅读文化研究的成果。梳理了阅读文化研究进程、阅读文化的内涵、网络阅读文化及视觉文化对阅读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远航读书社成立前后,该院图书馆流通部书籍借阅量的变化为实证,研究了高校读书社团活动的效果、价值和意义,认为高校读书社团活动确实能够显著带动图书馆阅读推广,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全民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对智慧阅读服务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国内近3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在CNKI对2017年以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检索,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分析研究热点,归纳智慧阅读服务的分析框架,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2017年以来国内智慧阅读服务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智慧阅读服务系统与平台、用户、服务内容与策略、服务评价、服务管理等,智慧阅读服务内容与策略、用户是其中两个研究热点方向,研究较多的热点信息技术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慧阅读服务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技术与用户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移动阅读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消费的发展为图书馆移动阅读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研究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对推动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建设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TAM和ISSM,构建图书馆移动阅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法,针对典型用户群体发放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有用性、内部环境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均对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时效性对用户采纳态度不产生影响;用户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对移动服务阅读采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了解移动阅读中的用户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策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国外消遣阅读的跨学科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爬梳,主要从消遣阅读的概念与特点、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功能与作用、对特定人群的特殊影响与意义、对阅读教育的启发以及国外消遣阅读研究的整体反思等方面,对消遣阅读的研究脉络与成果进行描绘与评价,以期为我国阅读研究特别是消遣阅读研究提供问题意识、理论视野与研究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早期阅读政策、经费投入和重视程度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早期阅读工作存在起步较晚、缺少政策支持、社会阅读氛围欠佳、用于开展早期阅读的公共资源有限、儿童读物缺乏原创与创新、儿童阅读的社会环境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应以专门立法的方式推动阅读活动,大力发展图书馆等基础设施;给予正确的理念指导和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给予家庭福利政策支持,倡导在家庭推广早期阅读;重视与阅读相关的学术研究,规范和扶持出版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