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析了国内学者对“微观档案”和“微观档案学”的相关研究,指出按照档案工作的微观性进行微观档案学定义的不足,按照档案形成主体的微观性为参照系进行了“微观档案学”的概念界定,根据微观档案学涉及学科的不同,列举了若干个微观档案学的典型研究问题,并对微观档案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档案学研究中档案实践工作者的地位——兼与‘中外档案学研究差异之原因分析’一文作者商榷”一文提出的档案实践工作者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对于档案实践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要作出具体分析,对其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档案价值理论问题一直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档案学研究就是围绕着档案价值问题进行的。一、档案客体的潜在价值所谓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所谓档案客体的潜在价值,是指未被主体认识或虽被主体认识而未实现的档案价值。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档案的内在价值属性未被人们发现,其作用没有被主体所认识。档案的内在价值属性是多方面的,有的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09,(5):43-43
《档案学通讯》2009年第2期徐欣云、黄建连的文章指出,我国档案业务工作八个环节的划分,使得档案工作技术化、制度化和精细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但是这种划分过于强调劳动分工和规章制度,忽视了档案工作构成主体“人”的因素,割裂档案本身的内在联系。①档案工作中最为明显的是缺失对人的尊重,无论是档案形成者,还是档案业务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  相似文献   

5.
利用CITESPACE工具对1978-2022期间档案学领域的三大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旨在梳理档案信息化研究的发文特点、研究热点及演进过程,为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起步较早,并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主体主要为高校科研单位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并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档案信息化研究形成四个主题聚类。未来研究将以全面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围绕“四个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档案》2005,(4):41-41
《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2期刊登了作傅华的此篇章。章认为,收集散失在外的档案,是我国档案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造成档案散失的原因主要有:战争的破坏、殖民掠夺、“化考察”中的巧取豪夺、本国人在外国形成的档案等。要收集散失在国外的档案、解决档案纠纷,其重要的依据就是档案学理论基础和国际法律。解决国际档案纠纷问题的档案学理论基础有:1、“来源原则”或“全宗完整”原则;2、职能所有权原则;3、主权追溯原则;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大多认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主体是由历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演进与变迁以及档案学史构成的,但是前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历史图景及内容结构还是有显著差异的。隋唐时期是重要的分界点。文章还讨论了可能仍为学界所忽视的“档案研究”与“档案学研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档案价值问题,是档案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档案实际工作中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个问题却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未形成定论。本文试图对这一难题做些有益的探索。一、对档案价值的不同认识目前,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分歧较大,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档案利用价值观”,认为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实践中,通常所说的档案价值,指的是档案的“利用价值”,档案的价值就是它的“使用价值”。(2)“主体满足价值观”,认为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这种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缺一则不可能构成档案的价值关系。也就是说,档案价…  相似文献   

9.
傅薇 《湖北档案》2003,(10):18-19
档案学是一门参与的学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规律,显然它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由档案这一终极现象所引发和产生的方方面面,这也就相应地决定了档案学是一门参与的学问,档案学研究应该具有参与性。档案学研究必须参与历史。由于档案、档案工作与档案学在产生和形成上存在着巨大的时间差,因此,档案学研究必须追寻在它产生以前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已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王茂跃《档案形成若干提法异议——以<档案学概论>为例》一文进行了讨论,以档案学思维对"档案形成"相关概念与文字表述、"鉴定、立卷、归档"的工作对象进行了思考,认为在档案学研究范围内,有关"档案形成"的表述合理,涵义清晰且符合行业共识,"档案形成过程"和"档案形成规律"客观存在,"档案有意识形成理论"与"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1.
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理论体系的建立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是依档案学的不断成熟而日趋完善的。不管是欧美国家还是我国的档案利用理论的发展,都要经历从孕育、萌芽、形成、发展直至完善的过程。由于利用理论产生背景的不同与社会形态的不同,欧美和我国档案利用理论上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档案学术共同体 1.档案学术共同体及其构成 档案学术共同体“是致力于档案学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一群人,是档案科学的主体,是进行档案科学研究,拥有档案学范式的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法国档案学是法国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法国档案工作改革不仅促进了法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且为法国档案学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和不同类型的档案具有不同的整理工作内容,需要遵循不同的整理原则; “全宗原则”在我国档案学理论中已经得到发展,关于全宗补充形式的论述为档案整理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档案种类的日益丰富和整理工作实践的不断充实,“来源原则”已经无法容纳档案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所以“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既没有实践意义也不合科学.  相似文献   

15.
谢觉哉一生重视档案和档案工作,他首次提出“档案两步整理论”,对我国档案整理理论和档案编研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重视档案工作和档案人才的专业化.谢觉哉的档案思想是我国档案学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对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发展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格局作出的积极回应,有助于促进档案教育、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进阶式”发展。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科学阐述新文科视域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深入剖析新文科视域下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提出加强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坚持多方协同,强化档案课程思政组织保障;紧抓育人主体,夯实档案课程思政师资队伍;注重内生外融,丰富档案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兼顾多重维度,完善档案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法国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国档案学是法国档案和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法国档案工作改革不仅促进了法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且为法国档案学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论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档案事业对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本文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及档案工作和档案人才实际需求三个维度分析了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提出顺应社会和档案事业发展需要进行档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是高等教育和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构建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档案文化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档案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角度十分广泛,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本文站在范式的角度研究档案文化,试图探寻档案文化范式变迁的机理,分析档案文化范式变迁的规律。档案文化范式,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所共同构成的模式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档案文化范式呈现不同的特点,由于受到社会背景、社会主体、管理实践、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教育的影响,档案文化范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演进变迁,并呈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