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王熙 《声屏世界》2022,(3):51-53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完善与普及,电商直播、短视频等不断涌现.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也诞生了许多网红,这些网红凭借着高质量、风格化的内容作品吸引流量,并通过抖音、快手等渠道实现了流量变现.网红火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社群传播现象,更是现代商业发展的新路径,但是网红经济因其维持时间短、规模小等缺点发展并不长久,因此网红如何在社群经济...  相似文献   

2.
张子晶 《出版广角》2018,(15):64-66
近几年,"网红"经济这一现象级热潮吸引了很多广告商的驻足.为了在"网红+"浪潮中得到回报,众多广告商借助"网红"强大的注意力资源,成功地拓展消费市场,促进了品牌传播.文章立足于"网红"微博广告,对其传播范式与传播建议加以探析,旨在促进"网红"微博广告流量变现,为其规范、有序传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网红"3.0时代,简要梳理了互联网时代"网红"的形态变迁,从"网红经济"产生的原因入手,在传媒经济视野下,通过研究"网红经济"的变现方式和其与长尾理论的结合,对"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网红经济"的发展问题做出研判,认为当前"网红经济"还存在产能过剩和生命周期较短的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推动"网红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红跟明星不一样,网红并不是通过大众媒体出名的,而是基于社交平台红起来的,他们依靠粉丝就能赚很多钱。网红市场已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条,迎来了自媒体吸粉+孵化公司炒作+淘宝店等多渠道变现的时代,网红背后的推手公司依靠输出网红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网红这一新的现象本质上是可以看做是自媒体的,自媒体在以聚合为特征的信息传播模式下体现出传播信息"圈子化"、传播中用户群的嵌套与勾连,通过分析自媒体传播主体与内容以及传播方式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网红现象。  相似文献   

5.
马文良 《东南传播》2021,(4):103-105
在Web 2.0时代,MCN的本质是为职业"网红"提供流量变现的渠道.作为源于国外视频平台YouTube的概念,MCN亦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成熟的市场化MCN公司,已经在诸如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孵化了大量的"网红".由此,MCN所具备的传媒价值与商业价值,也吸引了以电视荧屏为主要阵地的广电媒体.研究基于SWOT模型,分析广电媒体布局MCN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移动社交化时代网红经济兴起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新技术及新平台的涌现,直播和短视频行业如打了鸡血一般,空前的火爆,由此也网生了不同网红类型,其潜在价值也相应不同.用户主权时代,网红只是摇旗呐喊的代言人,背后则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环境的极大成熟,尤其是新媒体工具的井喷,vc的跟投,网民孤独的群舞心理爆发,商业变现渠道的逐渐成熟,这些都标志着新的时代的来临: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素人时代.对网红经济的崛起分别从技术、资本、用户、网红本身这四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名人理论为视角,借助微观史研究的方法,聚焦普通人的网络成名之路及其历史演变,阐释网络名声的累积、流通与变现。研究发现,在1998―2010年,网红多依靠“个人式”奋斗成名,个人的文学才能或视觉呈现是他们获得网络名声的来源。2010年至今,商业互联网时期的网红依靠“手工作坊式”或“机构式”“流水线式”的方式累积名声。两个阶段中网红与名声、利益的关系,以及网络名声的变现有所差异。网络名声的变现可以帮助普通网民实现阶层流动,但网络名声的生产与流通受到技术、资本和意识形态等结构性力量的影响。网络成名是普通人试图创造可见性和捕获注意力的过程。从互联网历史视角观之,网络名声生产、流通与变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数字社会注意力制造与流通的变迁,网红的历史折射着互联网的商业史、平台史、文化史。  相似文献   

9.
网红是互联网的衍生品之一,伴随着网红所出现的网红经济是近几年来最火热的产业形态,但新型经济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文章从"网红"与"网红经济"的概念、网红经济的发展阶段与营销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网红经济未来的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22):58-62
Papi酱的爆红以及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实现1200万的融资,让无数自媒体人振奋不已,媒体业界、学术界等众多人士不由自主地齐呼"网红经济"、"内容创业"时代的到来。但自媒体早已存在,为何能红起来成功实现流量变现的是极少数人,数以万计自媒体平台该如何靠岸?在万千平台用户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到底谁才是获益者?文章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出发,试从"商品问题"、"劳工问题"这两个重要的视角对以"内容创业"为口号的自媒体时代进行辩证分析和批判思考。  相似文献   

11.
李开元  邱鑫 《视听》2022,(4):23-27
源起于国外社交网站YouTube创造的多频道网络MCN,被国内各大商业媒体沿用落地后,在实现网红高质量孵化、内容持续输出、联络维系用户、流量快速变现等方面体现出极大优势.众多广电媒体纷纷布局MCN,试图探索出一条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在当今传媒业态下,广电MCN须从音频用户、带货直播以及MCN三大主体的内在价值出发...  相似文献   

12.
网红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价值观、技术革新、国家政策等因素息息相关,这也体现出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转变的时代背景。用户媒介使用已从被动转为主动,“网红”的形象符号促使着粉丝群体为此买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网红经济的变现渠道,发掘符号背后广阔的潜在营收空间,探讨未来网红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詹骞  孙宇 《当代传播》2021,(4):100-102
内容型网红通过展演"真实"生活来构建与公众的亲密感,并通过专业的内容生产来增进自身的可信度,从而增加对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其舆情特征包括娱乐性议题易转化为社会性议题、舆情具有多维度的可拓展性、舆情议题易发生迁移和共振、优质网红能引发积极舆情等.由是,要重视对内容型网红的价值引导和培育,以期这一重要的意见领袖群体能在网络舆情中发挥正向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铭 《声屏世界》2022,(3):62-64
当下网红现象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如果能及时从顶流变现为长流,在正确引导后成为正面效应,在流量时代及时成功变现,像丁真一样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就能给社会带来一股正能量.文章以"丁真"现象为例,介绍其人其事,对其现象背后进行深度思考,从政府、网民以及丁真本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对网络时代网络红人的得与失以及流量变现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直播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经济的热点,"网红"成为流行文化现象.与此同时,过度娱乐、内容同质、运作单一、 管理混乱等现实问题也引起各界关注.对于网络直播这一新型社交平台的繁荣和发展,"直播+"的概念逐渐成为业界共识.文章结合作者业务实践思考,提出从"创新、内容、服务、规范"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让直播的发展更加有序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就目前来看,新媒体平台主要以微博、微信为核心,二者也是变现发展最为成熟的平台,可以说商业变现能够为新媒体发展提供更多生机,带来更多经济支撑。本文就新媒体运营商业变现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写这个题目可以说蓄谋已久,但真动笔时还是挺纠结——准备挨骂.声讨者中可能还有对元宇宙、直播带货、视频变现等特别感兴趣的研究者,因为在逻辑和赛道方面,"网红记者"与这些热点多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批中国网红在海外获得受众关注,但学界大都将其视为单一的经济或文化现象,鲜有在国际传播的框架中分析其机制。在构建立体的国际传播格局日益重要的当下,现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国际传播现实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液化”现状,研究网红出海这一商业景观与国际传播的耦合机制:编码上,网红产制内容的低语境特征能较好规避文化折扣;主体上,网红作为民间传播能丰富公共外交体系,同时以情感劳动与受众建立高黏度纽带;途径上,作为商业景观的网红与其MCN机构能较好地适应传播的平台化的转向。研究发现,不同网红的自我呈现勾勒出模糊的中国形象,若干图层的模糊形象相互叠加,可以助力构建丰富、立体、生动的国家形象。当然,对于网红的非理性传播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官方应加以引导与规制,将其纳入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各种软件的功能均得到优化,视频软件、直播软件陆续推陈出新,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直播成为新的宣传、交流方式,网红在直播背景下异军突起,网红可通过电商、打赏、广告以及付费等服务方式变现,获得高额收入。尤其是网红电商,电商的日交易量、月交易量和商品出售数量持续增长。随着"直播+电商"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厂商、商家认识到这种营销模式的优势,尤其是在中国网民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商家与厂商选择"直播+电商"这种方式进行营销,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但是,随着"直播+电商"这种营销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这种营销模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存在一定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可进一步优化"直播+电商"营销策略,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直播+电商"的营销效果,进一步提高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20.
网络直播在诞生之初,传播形态较为单一,主要以秀场直播为主,但也因入行门槛较低这一先天基因,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数字时代,对于电商平台及各类企业而言,网络直播显然成为重要的布局风口,如何实现商业变现是营销策划非常核心的工作。虽然目前网络直播的商业模式并未完善,但得益于其赋能效应,直播电商显现出来的潜力已不容小觑,孵化了众多带货“网红”,李佳琦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超级网红主播。直播电商通过真人主播的精准定位并锁定用户,提高了企业及平台变现能力,有助于企业的品牌建构,但也承担了特定的风险,是未来企业运营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