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创世于6000多年前。在著名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类似文字刻划的符号,郭沫若经考证研究后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这些符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孓遗。”而据同位素测定,这些彩陶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由此看来汉字不  相似文献   

2.
一、插图的作用图画的产生远比文字的产生要早,而且文字的产生都经历了图画这一表意符号阶段,才发展到今天的表音符号阶段。虽然今天的文字比图画更抽象更高级,但却无法替代图画表意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所以图画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艺术家徐冰以发明所谓“天书”而闻名。对于懂中文的人而言,他发明的这些“天书”并无文字意义,徐冰的某些创作包含了英文单词的具象化符号。尽管如此,讲英文的人仍会误认为它们是中国汉字。徐冰的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某种似是而非的误解。在美中关系发展过程中,类似的误解持续困扰着双方。  相似文献   

4.
惑受纳西     
之道 《大观周刊》2006,(40):103-103
一提起纳西,人们自然会想到古老的东巴艺术。它是一种宗教文化,同时也是民俗活动,民间舞一直是东巴舞赖以植根的土壤。而“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在丽江,不管客栈还是商店,招牌都很特别,上面的文字除了汉字、英文,往往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东巴象形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所以被称作“活着的象形文字”。人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看、去猜这些文字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卢新宁 《今传媒》2016,(10):169-169
大约1个月前,在日本的古都京都,一家“汉字博物馆”开馆。博物馆一层大厅放了一棵“汉字树”,上面挂着808个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的汉字。同样是汉字,在越南,有新年求汉字祈福的习惯;在马来西亚,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汉字。某种程度上,汉字这一符号,象征了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共同血脉”。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分享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乃至民族记忆,这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说“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水利工程,相关的记载在魏晋时期开始见诸典籍。考察汉字“埭”从产生、发展到后来逐渐淡出人们文字记载的经过,便可以勾勒出这一工程在中国水利史上的历史轨迹,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作为水利工程的埭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及这影响在现代的回声。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般公认有5000年的历史。书籍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文字是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没有文字就没有书籍产生的可能。先民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由图画刻划符号逐渐进而创造出文字。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人们称它为甲骨文。这种甲骨文的作品当然还称不上确切意义上的书籍,但它已经是人们有意识地使用文字来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例,以便日后稽查。它开始起了积累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功能。从这意义上说,它是书籍  相似文献   

9.
李思涵 《东南传播》2022,(3):104-108
“门当户对”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婚恋嫁娶的遵照之一,传播广泛,构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该词由建筑构件向婚姻标准演进的过程体现了本文符号化的三个阶段:实体符号阶段、混合符号阶段、语言符号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其又充当着自然、精神、关系、流动、代际等多种特质的复合媒介,发挥了传播媒介的功能,体现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等特质。在华夏一元传播体制中,“门当户对”观念的传播在“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根本指导下,受到宗法与封建制度的强力控制、礼制思想与贵和观念的巨大约束,体现了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传播模式。而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习惯与传统,“门当户对”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仍被遵循使用,其中所内蕴的独特民族精神对构建中国叙事体系、丰富华夏传播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祝东  张殷婷 《传媒观察》2024,(2):92-100
自发运用符号进行交流建构社会性意义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自发运用符号并不等同于符号自觉,关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才能把人类带入符号学的自觉阶段。就中国符号学思想史的演变而言,礼学的发展对其影响巨大。“礼”可以被视为一套表意符号系统,它制约着人的表意行为。先秦礼学经过礼的起源、兴礼作乐、礼崩乐坏及礼学形成等不同阶段。但只有在秩序失范的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思考礼乐仪式与文化象征等意义关系,这才意味着中国先民开始进入符号学自觉的时代。“礼制颓而礼学兴”,礼学兴而始有符号传播的自觉。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进行溯源和分析,揭示了先秦儒家礼学发展的传播符号转向,为华夏礼乐传播及符号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