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10日,石家庄市文物局公布了近期在石家庄鹿泉北胡庄的考古发现,在北胡庄发掘出大面积的先商遗址,这也是石家庄面积最大、出土最多的先商遗址。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印证了商祖先起源于石家庄区域的这一观点,对研究先商文化的发祥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新发现展》于7月24日~9月24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该展主要汇集了全国九省份、十几处重要考古发现的120件(组)文物精品。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大多是近年来中国内地考古的新成果。这些考古发现,为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3.
许宏 《全国新书目》2022,(4):127-129
<正>本书是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考古学家们精彩讲述亲历的考古故事,生动阐释考古发现背后中华文明的大建设、大交流、大梦想。全书根据考古发现时间编排,从1921年至2020年,致敬中国考古百年,致敬中国考古人。  相似文献   

4.
状若“天书”的中国古谱译解之繁难,使国际性的中国乐曲考古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王德埙先生在“乐曲考古”概念和建立“乐曲考古学”学科构想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它是论述乐曲考古学这门新学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通观全书,我们可以发现其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考古会"创立于1933年5月14日,是由考古学家顾鼎梅、关百益、田玉芝,美术家刘海粟、滕固、王济远六人倡议,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任主席的近现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考古学会,集合了当时各地方性考古与历史学会成员。虽然由于动荡时局的影响,这一考古会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其组织全国学者齐心保护历史文物和启发当代全国性考古学会创立的作用不可低估。本文通过河南博物院藏关百益画像及新发现的相关史料,对中国考古会成立的背景、倡议者、酝酿过程、成立大会、章程、理事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考察,力求全面呈现中国考古会创立的原貌。探讨这一全国性考古学会成立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力求推动学界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近现代考古学史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传统说法,直至今天,中国的教科书也这样告诉学生。但是,随着新的考古发现,“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的许多纸张史专家中引起了争论——  相似文献   

7.
一座现代化地下遗址博物馆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2006中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中国最大的汉文化核心景区中国国家旅游名片汉阳陵博物馆是依托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合葬的阳陵陵园建成的融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位  相似文献   

8.
《新闻世界》2004,(11):41-41
10月17日,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第一座最高等级、被专家推测为周公或周王的第18号墓葬正式发掘,专家表示:如果被盗情况不严重,墓葬内将可能出土大量带有铭的青铜器,这些字足以改变目前人们了解到的周代历史。  相似文献   

9.
一、一个受到忽视的重要领域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考古报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考古是以古代实物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又是近代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科学学科。中国是一个文物大国。我国古代文明为世界所瞩目。近四十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如长  相似文献   

10.
石云涛先生的《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一书是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史哲学术文丛"之一种,是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书中探讨三至六世纪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中西交通的发展,以中西方传世文献为中心,吸收百余年来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这一时期陆、海两条丝路的盛衰变迁,沿途各个国家和地区、各民族,及其政治背景、城市兴废、自然环境和商贸往来等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了综合性论述和全方位考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一时期丝路研究的薄弱局面。我认为这是一本颇具特色的丝路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11.
健康新知     
考古人类骑马5500年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在大约5500年前,马就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平原被人类驯化,这一驯化时间比此前认为的要早1000年。对于古人在何时何地第一次驯养马这个问题,专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在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场之后,考  相似文献   

12.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的第4次修订版由北京大学和王力家属共同主持。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  相似文献   

13.
1921年,受聘于中国政府农商部任顾问的瑞典学者字特生、中国地质调查所的袁复礼等五位专家,在河南省渑池县紧靠“醴泉”的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前三千到五千年间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历史学家称之为“仰韶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古籍出版社"早期中国研究丛书"2007年10月这不是一部西周通史,也不是一部西周晚期通史,而是一部以西周灭亡这一历史事件为对象的实证性研究著作。著者娴熟调度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等材  相似文献   

15.
150多年来,丹麦国家博物馆的保护人员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应对饱水考古木材方面的挑战。几项重大考古发现所实施的保护方法,如使用明矾、有机溶剂、聚乙二醇处理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等,促进了饱水考古木材保护的研究和发展。这些发展和成果,有利于木材遗存的良好保存,是丰富的考古传统,工作人员的开拓进取和不懈努力,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与国际专家开展对话、寻求帮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魏峻 《文化遗产》2008,(1):148-153
"南海Ⅰ号"南宋早期沉船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水下考古发现,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南海Ⅰ号"本身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基本思路和实施过程,指出针对该沉船的考古工作是水下考古与海洋工程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一考古项目提倡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思路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原真性"、"完整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圣地重现     
从近年考古发现来看,相当于五帝时代甚至更早,中国各地已有相当高的文化与文明,这些考古发现自然牵动着中国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不破坏遗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现和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也是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础。正确地把握和使用这一方法,常常使我们对于一个不很了解的区域,对一类不太明了的古代遗存,能够最快捷,更准确地加以认识。此外,考古调查还因它简便易行,不受更多条件因素的制约,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最近,国务院开始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其主要的方法就是田野考古调查。这里想结合近年的一些工作实践,就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常见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就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9.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江西省的一个大事件,也是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推出的海昏侯墓系列考古直播做足了可听性的文章,深挖新闻点,体现进程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为未来广播考古直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20.
宗荷 《新闻世界》2007,(3):11-13
2007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头。这一点对于安徽的考古界来说,是勿庸置疑的。当然,对于安徽省六安市而言,2007年这个年头也具有着同样的纪念意义。2007年元月7日,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叫双墩的乡村,一座距今2000多年汉代大墓正式开始了它的“被发掘”之旅。安徽日报等省内媒体来了!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来了!凤凰卫视来了!日本电视台来了……在全世界的一片惊喜和赞叹声中,大墓渐渐收起了自己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让双墩乃至六安蜚声海内外——安徽近几十年来考古史上单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重见天日,特别是其“黄肠题凑”的墓葬结构更是安徽省考古史上的首例。专家考证,墓主人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这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评价。大墓的发掘历程让考古工作者们欣喜不已。随着古墓周边墓葬群的进一步探明,一个尘封了2000多年的古代文明似乎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