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荣宪民 《兰台世界》2010,(12):68-69
著作权、信息公共权与图书馆功能是互相关联的系统。图书馆要在落实公民信息公共权的职能中保护作者著作权,安全地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三网”融合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变革,建设新媒体信息资源体系、开展新媒体信息服务,还必然引发著作权最重要的权能——传播权的整合,即重新界定广播权、调整表演权的内涵、增设信息网络传播权.面对新一轮传播权整合,公益性图书馆主张“有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和广播权,将有利于其“适当”分享著作权利益.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图书馆功能扩张与著作权诉求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扩张了图书馆的功能,数字电视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在线学习、流媒体服务将随之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形式。图书馆使用著作权作品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图书馆著作权诉求也发生新的转移:由复制权扩大到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领域。因此,赋予图书馆的著作权待遇应与图书馆的功能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现行著作权实体法、澳大利亚现行著作权实体法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为基础,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模式的角度,将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分为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以承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并深入分析这种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信息网络传播权作为网络环境下维护著作权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对其进行限制也是著作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其功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如何平衡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利益,重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公共领域按其形成机制可分为3个部分:从未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小l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及对未超过著作权保护期限作品的"免费使用".著作权公共领域理论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功能和使命.因此,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对著作权公共领域的维护,按其形成方式建设和管理馆藏资源,利用其理论知识为馆员清楚地界定"合理使用"与"侵权使用".  相似文献   

7.
从法定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从图书馆面临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和从图书馆当前的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等三个角度,分析从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角度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图书馆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建议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严格遵循并充分利用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包括:图书馆从复制权例外角度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对策;图书馆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角度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图书馆从技术措施规避例外角度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对策;充分利用可适用于图书馆的声明性著作权例外的对策。二是不作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宣传和专门跟踪。包括:积极反映著作权例外立法诉求,参与立法活动;加强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宣传推广;设置著作权研究部门或专职研究岗位。  相似文献   

8.
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模式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类型,剖析图书馆的业务与网络传播的关系,将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别划分为两大类型: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模式来看,可以分为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以承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适用主体来看,可以分为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适用主体为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  相似文献   

9.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中一项规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珂 《图书馆学研究》2007,(9):70-71,6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中“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的规定是我国著作权制度关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合理使用著作权问题的新规则,意在保护公共文化机构的法定权利,对这些机构化解法律风险,扩大使用作品的权利范围,维系利益平衡都有着积极意义。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该深入领会该项规定的立法意图,挖掘其有利因素,并在实践中贯彻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强调著作权私权保护,而忽视公民基本人权,引起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图书馆通过维护著作权与公共利益、公民表达自由、文化教育权、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来协调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马玉红 《档案》2011,(3):12-14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用于调整档案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数字技术方式使用未发表馆藏时,会出现合理使用权与权利人享有的著作权相冲突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对馆藏的著作权采用合同化管理模式外,更多地要靠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根本机构,其倡导与实施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率,保障和促进信息资源分配公平与正义,具有公共利益的目标,这都为其共享信息资源著作权侵权开辟免责的路径。著作权范式理论权利弱化与利益分享强调弱化著作权人过分刚性的禁止权,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韩焕玲 《档案》2008,(3):10-13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解释,公共文化机构包括档案馆、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部门。这些部门担负着传播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履行着为社会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职能。对公共文化机构使用的作品在著作权保护上规定例外与限制是各国著作权制度的通常做法。然而,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公共文化机构对数字信息著作权的使用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网络环境下公益性信息服务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借阅权的基本内涵出发,指出了公共借阅权制度之于图书馆的意义,并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在图书馆实施公共借阅权制度所存在的种种障碍,指出如何有效维持版权人与图书馆公共借阅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图书馆的穷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有的著作权法律体系看,权利穷竭仅适用于发行权,而不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是公益性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在提供面向互联网的读者服务时,如不适用权利穷竭原则,将给图书馆传播信息和知识带来极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考虑给予图书馆以例外的规定,图书馆工作者应努力推动这一例外纳入著作权法律规范中。正在征求意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对此作了相关的规范,为图书馆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资源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利用著作权公共许可模式,可以丰富信息资源藏量、更好地服务公众及新作品协同创作,但陷入作品许可执行成本、作品传播信息成本、作品利用协调成本增加的困境。制定公共许可规范降低执行成本,保证许可条件同一性降低信息成本,加强许可内容管理降低协调成本,可以帮助图书馆走出困境。因此,应"恰当"地利用公共许可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美国著作权法(2007)》第108条款研究组在其研究中就完全虚拟的图书馆能否成为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适用主体的有关讨论为基础,剖析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主体的正反论据,并分析图书馆及作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角色延伸的数字图书馆在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技术措施规避方面等享有著作权例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共借阅权是指版权人因其作品在图书馆等公共机构被免费利用而享有补偿金的权利.分析公共借阅权制度对版权人、书商、图书馆和读者等不同利益群体产生的影响,认为公共借阅权制度虽然有可能对图书馆和读者产生不利影响,但在总体上有利于作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促进本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对图书馆公共借阅权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就数字技术对图书馆公共借阅权的影响和公共借阅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共借阅权是未来图书馆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做积极的超前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可适用于我国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立法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著作权法中有关著作权例外的规定很难满足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在分析法理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适用我国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的七项原则:关注世界,立足国情;以三步检验法为我国图书馆著作权例外立法框架的基准;合理协调概括性著作权例外与适用特定目的的著作权例外;合理协调针对若干项与单独某项的著作权专有使用权的例外;合理协调法定著作权例外与声明性著作权例外;合理协调量化规定与非量化规定;动态审查。进而提出七项基本内容:我国图书馆著作权例外的概括性规定;图书馆著作权例外的主体资格认定;图书馆可适用的合理使用;图书馆可适用的法定许可与强制许可;图书馆可适用的复制权例外;图书馆可适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