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档案》2006,(10):26-26
7月20日,红二十五军老战士李天忠在武汉家中接受采访.远离中央孤军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其3位主要领导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在长征路上一死两伤.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16日晚,八万名红军战士跨过江西境内的于都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长征.对此,当时的中国报纸没有任何报道,而<纽约时报>也是事隔一个月才有篇6行字的消息.50年后,<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沿着红军长征路线步行,重新体味老一辈革命者在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看看革命老区的人们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与此同时,一位美国记者也正在费尽心机地考证长征路上的每一个细节.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作家、曾担任<纽约时报>副总编的索尔兹伯里.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这些天我忙着整理平日积累的相关剪报,看着看着,一段往事浮上心头. 1991年9月间,上海《新民晚报》"夜光杯"栏目,刊登了一组题为"革命征途中·十日谈"的文章.在9月26日的该栏目中,登载了一篇老红军回忆长征途中二三事的文章,标题为:《行军锅·破棉衣·皮带块》.这篇催人泪下、令人过目不忘的革命回忆录,作者署名周太平,是一位15岁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当我看完这篇让我深受教育的文章,便剪贴了下来并珍藏着.  相似文献   

4.
今年正值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七十周年,长征这一史诗般的英雄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长征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北京,有一位从革命老区走来的钟情于红军长征题材的作家,他就是中国工人杂志社名誉主编郭晨.几十年来,郭晨一直勤恳耕耘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传记和影视创作领域,出版过<贺子珍>、<万水千山只等闲>等12部长篇传记作品,编剧了<特殊连队>、<遵义会议>等十多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5.
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红四方面军长征,即是四次“围剿”没有冲破,根据形势对我们不利,部队留在原地更削弱,所以长征是对的,是正确的.既然失败了就应该长征,长征到川陕边是好得很;人多、地形好、政治条件好是红军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七年前,一位中国记者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踏上长征之路,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徒步采访.这一惊人之举使得长征——这个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历程,在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罗开富这个名字就这样同长征连在了一起。为了不忘为了明天他让人一见如故.宽厚、热情、直率,握着他的手便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我刚落坐,还没来得及同他交谈,来找他审阅稿样、汇报工作的人接踵而来,都是一口一个“开富”、“老罗”,拾起桌子上  相似文献   

7.
石仲泉 《湖北档案》2016,(10):47-48
长征已过去80年了,但长征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仍有一些需要厘清的基本概念和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 ●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3+1”的长征? 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即红一(中央红军)、二(最初称红二、六军团)、四方面军的长征,再加红二十五军的长征.  相似文献   

8.
荐书     
《亲历长征》黄宏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99.00元本书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100位亲历长征的典型人物事迹为经,以长征中的典型事件为纬,结合史学界关于长征的最新研究成果,配以500多幅图片,并通过大量亲历长征的将军、战士及外国朋友等的口述,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70年前的英雄史诗。《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瑞]薄复礼著张国琦译昆仑出版社出版定价:17.00元一位西方传教士与萧克将军领导的先遣长征的红六军团不期而遇。此后,他跟这支队伍一起长征了十八个月又十二天。他以传教士的眼光,仔细地观察了这支队伍的…  相似文献   

9.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1):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在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长征出发70周年,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出6路采访小分队,分赴赣南闽西老区、鄂豫皖老区、湘西老区、川陕老区、西路军蒙难地河西走廊和部分城市军地干休所,寻访健在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六路小分队历时59天、总行程近6万公里,采访了136位老红军.他们平均年龄88岁,年龄最大的海军原后勤部副政委吴西将军104岁;最小的是9岁参加长征的红军女战士苏力,现年78岁.他们当中有宋任穷、肖克、洪学智等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开国上将,也有大量至今仍生活在农村的长征战士.  相似文献   

11.
林子 《新闻世界》2006,(2):38-39
一位九十一岁高龄的老红军,从2005年底起再次从江西赣南踏上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因为长征的经历,是他一辈子最珍贵的回忆,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长征路上同肩作战的战友,是他一生中最记挂着的人,所以,他虽然年岁已高,也不愿在家里颐养天年,而要再到长征路上走一走、看一看。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编按]  相似文献   

12.
王宝璐 《青年记者》2016,(24):72-73
今年清明期间央视重点推出了两档特别节目,《缅怀英烈忆长征》和《隐蔽战线英烈祭》.《缅怀英烈忆长征》选取长征路上10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8个令人感动的事件,通过对一个个鲜活人物和故事的叙述来展示现代人对长征这一壮举的缅怀和追忆.5集专题片《隐蔽战线英烈祭》选取了隐蔽战线英烈谱中的5位烈士,讲述了他们隐蔽奋战、忠诚为党的故事. 两档特别节目继续2015年《重读抗战家书》的制作风格和内涵设定,在取得不俗收视表现的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爱国爱党精神的传递,为节日报道策划提供了以下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云南档案》2000,(4):40-42
在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绝唱中,最能为当代国人所传诵者,当首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长征》诗的手迹,就现在所知,仅有两件,一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曾书赠美国记者斯诺;一是60年代初赠李银桥的,这就是国人熟知的《长征》诗手迹.《长征》诗及此幅手迹,被人们称为当代的"诗书双绝".  相似文献   

14.
农村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特殊连队——红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长征纪实》一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真实地描述了红一方面军休养连的长征生活,与以往写长征的书多把笔墨放在军事活动和政治斗争上相比,这本书在写法上可以说是一种创造。书中用大量具体生动的事例,写长征中的老同志,其中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三老”,写蔡畅、邓颖超、贺子珍、李坚真等三十位女红军以及一些高级伤病员。歌颂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参加长征的8万余将士,大多是井冈工农子弟,他们在井冈山斗争烈火里百炼成钢,在长征的征途里茁壮成长,井冈红土涌现出5万多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47位将军!因而搞好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陈宇 《湖北档案》201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不仅为我国学者所关注,也引起国外关心中国问题方面专家的兴趣.对于红军长征过程的实际情况,除了部分老红军的回忆资料和国民党政府保存的部分档案资料外,由于受当时紧急的军情所迫和时代局限,有关红军长征的记录极少.特别是作为直接见证长征的外国人记述长征,截止目前所见,《神灵之手》一书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7.
“长征热”的喜与忧红高梁一位刚刚从长征路上采访回来的电视记者告诉笔者,如今长征路上很热闹,不时可碰到另外一些长征专题片、影视剧的摄制组。他们去的时候还比较早,每到一地干部和群众还比较欢迎、支持。而现在有的摄制组去,人家的热情已经没有原先那么高了。包括...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16,(30):2-2
10月13日起,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拍摄的8集大型纪录片《长征》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片最着力拍摄也最令人瞩目的,是出镜的百位老红军集体完成了最精准的长征历史表达。各集名称分别为:《英雄史诗》《路在何方》《伟大转折》《战史奇观》《民心所向》《雪山草地》《百川归海》《永远长征》。  相似文献   

19.
中央档案馆四川省阿坝州籍藏族老红军姜秀英同志,是一位经历了长征的老红军、老战士,她和她的家人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举家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的动人故事,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人们更加追忆这位老革命、老战士以及她的家人的传奇经历,缅怀她们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弘扬长征精神,做好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相关报道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挥引领舆论,彰显传播力和引导力的重要任务.广播电视媒体应拿出长征"吃苦"的劲头,用长征精神勉励当下人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激发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