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丛挺 《出版科学》2018,26(1):27-32
在数据驱动科研环境下,研究全球学术出版围绕用户知识需求的服务模式创新.基于知识链理论视角,构建学术出版知识链服务模型,指出微观层面是由科学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构成的支撑要素,中观层面是由知识获取、知识挖掘、知识内化、知识共享、知识评价、知识外化等组成的服务模块,宏观层面是由出版商、图书馆、科研机构等协同形成的知识链生态.探索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学术出版服务环境,专注于为用户赋能型知识服务,寻求多机构知识链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已成为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实现出版企业信息化要求对出版企业管理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出版管理创新包括经营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企业知识管理是以满足业务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与优化的管理制度为手段,通过知识发现、知识共享与知识服务这三大核心要素来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方式。在知识为核心竞争资源的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新兴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引入企业,意味着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需要与知识管理理念以及模式相融合,以档案作  相似文献   

4.
知识门户是一种支持知识获取、传播和存储的网络门户应用。将知识门户与档案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则形成档案知识门户。笔者认为,档案知识门户是为满足档案信息化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应用平台,它以档案机构内外部异构资源与服务整合为基础,以融入新智力要素的知识发现、转化、开发和导航为手段,在促进机构知识管理实现的同时向用户提供统一知识资源获取人口和个性化获取方式,实现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可以说,档案知识门户是我国档案信息化服务寻求突破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5.
知识链管理是促进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有效知识管理方法,旨在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在现有知识链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链管理运用到图书馆的业务流程中,建立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链管理体系。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6.
开放获取是知识界针对知识资源过度商业化而兴起的一场运动,反映了知识界对“知识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期待和诉求。从过往实践看,开放获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及负面现象,如付费出版加剧了知识生产者和资助者的负担,部分商业出版社借开放获取谋利现象严重,缺乏资助的科学工作者获取资源变得更加困难等。这说明开放获取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超越开放获取”的提出,要求人们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解决信息资源多元、公平和包容开放的问题,并采取更激进、更严厉的措施,将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资源从商业出版中间盘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以多元、平等和包容为原则,发挥各机构知识库的主体作用和协作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全球型知识共享空间,从根本上解决学术传播体系问题。“下一代机构知识库”的核心是将机构知识库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的学术交流平台,其总体框架的最上一层可部署知识加值服务,由此将系统提升为能面向研究、开放并有助于创新,同时便于学术群体集体管理的平台。本文通过对全球开放获取进展状况的回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超越开放获取”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探讨“下一代机构知识库”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表1。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7.
发现技术与机构库建设的融合,可实现机构库各类收录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有序关联,为机构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知识发现和增值服务提供必要准备,为机构科研成果的长期保存、快捷获取和高效传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文章从发现的视角研究机构库的构建流程和特色功能,旨在为国内机构库建设与推广提供有效借鉴,以此推动国内机构库快速发展和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8.
机构典藏打破了以传统学术出版商为主导的学术交流形式,极大丰富了用户可利用的资源,为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和知识共享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研究机构典藏有别于传统学术出版的内容优势、服务方式等,对学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学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现代学术出版的良性发展等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出版融合发展的应然之需,依据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理论,系统分析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的实然之境,认为以范式创新实现价值共创和去中心化重构出版生态是出版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文章以传统出版机构与新兴出版机构的价值共享为基点,基于区块链思维设计了资源共享价值共创融合出版范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际惯例,出版分为专业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服务于社会精英阶层的学术出版是人类出版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出版的范畴.中国的学术出版创造过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及至近代,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出版迎来了新的美好时代:全社会的知识需求旺盛,学术产品供应与学术产品消费双向增长;学术产品的消费占比将持续增加;当代中国研究引发热潮;中国学术出版能力快速提升.学术出版机构只有恪守用心、专业、创新、共享的理念,才能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明天,真正拥抱学术出版的美好时代.  相似文献   

11.
开放科学是学术出版界在开放获取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运动,研究作为开放科学出版平台的F1000Research,对于了解学术出版的开放科学趋势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F1000Research的出版模式具有公开式的发表后评审、多元化出版类别、文献的动态管理与开放共享和作者付费制等特点.其出版模式在解决发表偏倚问题、推进评审公正、改善评审人的待遇和提高学术出版的时效性上有着突出的优势;同时,该模式又有评审出现“唱赞歌”倾向、共享协议具有争议、投稿资格设限引质疑等问题.F1000Research对中国内地科技出版的启示有:快捷出版平台建设应得到重视、开放共享应得到推广和开放评审制应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环境下,专业学术出版社如何转型升级,传统出版如何融合发展,.数字产品的商业模式如何突破赢利瓶颈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诸多出版机构.本文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例,通过对其数字化实践脉络的梳理,分析其在技术运用、产品创新、战略规划、商业模式以及专业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战略思路,探索专业学术出版社数字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3.
柔性管理是出版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向,为此,应增强出版企业组织机构的柔性,实现出版管理方法的柔性,推广应用高新编辑出版技术。柔性出版管理的着力点是实行人本管理,其前提与核心是促进出版企业员工的主体自我管理,可行的步骤一是价值观共识化,二是信息共享,三是教育训练,四是建立授权的示范。自我管理要求既要强化完善自我管理,也要优化团队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开放获取学术交流模式不仅在学术创新方面向科学社群展示了其优越的功能,而且对于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巨大的助推作用.详细分析了开放获取学术交流模式的结构、功能和特点,进而揭示了其实质是一个促进学术共享与知识创新的动态螺旋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知识的有效管理与知识的高度共享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机构知识库正是实现知识高度共享的重要途径.文章概述了地方高校创建机构知识库的重要性,并对机构库创建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建设方案制定、文献获取、机构库馆员的选拔、元数据处理、版权问题处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实施企业信息化 提高出版行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铭 《现代出版》2008,(3):21-26
进入21世纪,出版业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滞胀现象严重。出版行业要想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改变思维定势,借助企业信息化进行管理变革,提升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对出版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管理,从而提高出版生产速率,降低出版企业成本,保证图书质量,延长图书生命周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促进工作流程变革,重构核心业务,促进管理制度创新,提高出版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知识获取--以“汾酒股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汾酒股份的分析,文章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获取问题。对于国有企业气氛很强的企业,社会资本、行业与政府的制度性支持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主要获取的是技术知识;而企业内部的知识获取为知识的生产创造、整合、共享应用和交流提供了先决条件,创造的是一种柔性的属性知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企业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通过直播平台,搭建并运营出版机构的私域流量,已成为各出版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私域流量运营的核心在于用户的获取、运营与转化,文章通过对出版机构的网络直播运营及用户连接实践对比分析,试图总结目前出版机构在用户连接及私域流量构建中的探索模式,并根据出版直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指出知识管理忽视与企业业务流程的结合,导致其难于为企业的价值增值服务;价值链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培育企业核心能力问题,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可持续竞争能力剖析;只有将知识管理与价值链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价值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数字学术大环境要求知识服务机构从拥有学术资源向提供知识服务转变。《图书馆杂志》从学术研究全生命周期出发,整合已有资源,采用多平台联动的方式,针对用户的需求提供数字出版与知识生产服务、科研数据出版管理服务、学术论文写作服务、科研成果共享与交流服务,体现出目标群体明确、服务内容精准、资源需求简单的轻量级特点和贯穿科研全流程的渗透式特点。未来可通过构建智慧交流的数字学术内容社区、扩展学术成果开放平台、强化知识资源协同建设等路径深化数字学术知识服务,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