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是作家还是记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吸引读者,能感动读者。但是,这就需要一个前提,当我们在完成自己的文章时,是否能被它打动呢?假如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能吸引他人? 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新兵,近年来,我陆陆续续在国内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其中有散文、小说,也有消息和通讯。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两篇,一篇是通讯《心灵的震撼》,一篇是人物专访《面对李威》。 对于这两篇文章,我都是在做了大量采访工作之后才下笔的,并且几易其稿,写到高潮之处,禁不  相似文献   

2.
每每见到报纸上署了三五个作者名字的新闻、通讯(更有甚者,一张新闻照片竟也署了几个作者,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合作共同拍“摄”的),总是疑虑重重。新闻界不是每年都评选好新闻吗?倘若这样的作品被评为“上乘”,试问,哪位作者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呢?倘若这篇作品出了大差错,又试问,哪位作者应当受到谴责和负“文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我坚信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许我会把它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然而我宁肯相信人民日报编辑同志的处理标准,因为他们把这篇作品发表在新闻版而不是发表在副刊或文学作品专页上,这就使我确信不疑地把这篇作品看作是属于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篇其魅力不亚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新闻通讯。我指的是发表在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的一篇通讯,题目是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也赞成,任何“合理想象”,或者缩小、或者夸大,移花接木,胡编乱造,都不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都会损害新闻的价值。但是,我们能否说,凡是真实的新闻,都具有新闻价值,或者都能起到它的社会效应呢?不一定。所以,我又不完全赞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命题。因为它在表述上不完整、不准确。何以见得?不妨举一个例子。最近,在一家全国颇有影响的法制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刘市长治赖人》的通讯,介绍了山西省临汾市的市长清正廉洁,敢于碰硬,依法整治一批无事生非、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的无赖之徒的事迹。这本是一篇好通讯,但就在这篇好通讯的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话:“1987年底,山西省  相似文献   

5.
每每见到报纸上署了三五个作者名字的新闻,通讯(更有甚者,一张新闻照片竟也署了几个作者,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合作共同拍“摄”的),总是疑虑重重。新闻界不是每年都评选好新闻吗?倘若这样的作品被评为“上乘”,试问,哪位作者是当之无愧的获奖者呢?倘若这篇作品出了大差错,又试问,哪位作者应当受到谴责和负“文责”呢?倘若人事部门要物色干部,参阅这些作品会不会张冠李戴呢?这种三五成群集体署名的作法,其弊病是很多的。说它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恐怕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我有幸成为记者队伍中的一员,在从业过程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不怕吃苦,兢兢业业外,记者最需要什么?有一位老报人告诉我,做记者最需要的是学会思考,跑口只要认真研究同样会写出好的新闻! <维修花数千维权数万元>就是这样一篇经过深刻思考的作品,它获得2007年度大众新闻奖二等奖和2008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也是截至目前鲁中晨报获得的第一个文字类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朱必义印象     
前不久,在“怎样办好新疆日报”的大讨论发言中,举了朱必义的例子,说他是一个埋头苦干的执著的充满敬业精神的“写稿机器”,还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新闻稿”这样只在某种意义上达意的话形容他。我公布了他去年的工作成绩:采写了108篇新闻作品,平均每周两篇还多点,其中半数为深度报道或通讯,近四分之一在编辑部评为好稿或表扬稿;此外还编辑了10来万文字的新闻稿,组了11个版面。我有点儿感叹地说:如今像这样高产而优质的记者是越来越少了! 没有想到,与会者都很注意地听我讲这个例子,并且由此更广泛地引出了关于人才、价值、机制等一连串的话题。一位编辑当即问我:写一篇介绍朱必义同志的文字如何?我含含糊糊答应下来,过后想了想,觉着记者写记者,正儿八经采访他,他会很别扭,说不定给你一句“拉倒吧!”新疆日报每年都要从编辑部抽记者下乡驻站。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写过一篇<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见本刊今年第二期),想来想去,另一种与此相关的现象--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也值得注意,于是作此文. 这里的新闻作品是广义的,包括消息报道、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单位和企业经验介绍,乃至言论摘编、贺词口号等等.那么请问:这些东西怎么会"广告化"呢?  相似文献   

9.
1980年度全国好新闻作品评选已于今年8月4日揭晓。这是继1979年度全国第一次好新闻评选之后的第二次,是由北京新闻学会、《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发起和组织的。这届评选比上届评选范围扩大,有消息、通讯、评论、标题和新闻照片五类;评选结果,在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读者推荐来的1105篇(幅)新闻作品中,有121篇好新闻作品入选,其中受奖好新闻作品49篇(消息14篇、通讯13篇、评论10篇、标题5条、新闻照片7幅),受表扬好新闻作品72篇(消息17条、通讯20篇、评论18篇、标题4条、新闻照片13幅)。这些入选的好新闻作品,从数量上、质量上来看,都比上届有新的发展。在内容上,及  相似文献   

10.
怎样写新闻?这是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一个“入门”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终身”的课题.因为,要把新闻写好,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创新.这里的学问不仅在于文字功夫,更重要的还在于遵循新闻规律,掌握新闻写作特点.全国好新闻评选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连年举行的. 第六属全国好新闻评选5月21日在成都揭晓,共有208篇(幅)好新闻作品入选.其中特等奖7篇(幅),一等奖5l篇(幅),二等奖86篇(幅),三等奖84篇(幅).这是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系统经过初评推荐上来的两千多篇(幅)新闻作品中,又经过复评和定评最后筛选出来的.这里入选和淘汰的剪刀差是1比9,两者均有老记者  相似文献   

11.
我有这样的感觉,读《深情》犹如看电影中的一组分镜头,两位农村妇女在田野里“喷药”、“养蚕”的美好画面,清晰明快地浮现在眼前。我赞赏《深情》这篇人物通讯。短短三百八十字,就把人物通讯的写作要领都体现了出来,如同上了一堂新闻业务“讲座”课。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开头难     
小周同志: 你来信说经常为写好一篇通讯的开头而发愁,要我出点主意。你一发愁,我倒很高兴。这说明你在写文章的开头时,不走“人云亦云”的老路,不写千篇一律的套话,而是苦苦思索,力求创新。只要有这种愿望,就有希望。老实说,何止是走上新闻岗位不久的青年记者,就是“吃新闻饭”几十年的老记者,又何尝不为自己作品的好开头而发愁呢?!  相似文献   

13.
在华东九报1996年上半年开展的短新闻竞赛中,《浙江日报》4月20日刊登的参赛短新闻《小黄鱼又回来了》被九报评委们评为一等奖作品。这篇短新闻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好在“新、短、重、活”四个字上,这四个字正是这次短新闻竞赛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新:小黄鱼本是舟山渔场四人经济鱼类之一。过去市场上很多,前几年因捕捞过度而形不成鱼汛,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奖”评选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把内容、形式、风格和谐地统一起来。是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可缺少的功夫。有的新闻作品尽管题材重要、价值很高,但谈起来或者听起来总是疙疙瘩瘩,好像沙子揉进了眼里那样不舒服。原因就是文章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很不和谐协调。这样的新闻是难以成为好新闻作品的,即使人选也难以进入高档次,尤其是通讯(专题报道)更是如此。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这叫因事制宜。比如,河北建设日报的通讯《查市长》,是一篇现场目击新闻,事实集中,情节生动,这样的题材写成通讯要比写成消息更和谐统一,也更具有可读性,因而获得了二等奖。当然,有的题材同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新华社关于百家“三资”企业的调查材料,一般对于这种材料大都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但作者在处理这个材料时扭了一下角度,当成消息发布了,题名为《百家“三资”企业调查表明:在华投资大有可为》。这样,既简化了内容,又强化了新闻性,还增强了可读性,形式、内容也和谐统一,因而获得了一等奖。但在参赛的作品中,有的因为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15.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6.
榆林记者站王忠杰采写的通讯《哥哥今日走西口妹妹欢喜不再留》,是一篇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生动具体、反映问题深刻的好通讯;是一篇清“左”破旧、搞活经济的生动报道。这篇通讯,曾受到编委会领导的表扬和读者的好评,荣获1985年全国好新闻2等奖。这篇通讯有哪些新鲜、浓郁的陕北特色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在选择主题和材料上,具有陕北新颖而独特的特色。凡是熟悉陕北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报记者赵红、通讯员滕四波写的通讯《应该发生的故事》,得到了读者的好评.此文五月二日在《北京日报》发表后,很快新华社发了通稿,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并配发了评论.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很高兴.他说,这篇通讯内容和文字都很好,希望报纸今后多抓一些这类报道. 这篇两千七百字左右的通讯,为何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以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平凡中见深  相似文献   

18.
作为仅有五年新闻龄的我,本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心中的一片真情涌动着我忍不住提笔写下下面的文字,也是小小的纪念,以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不断进步。——笔者每至周三当我全部完成一个版的组、编、排、审、校各工序后,总是轻轻抒口气,好一阵轻松。然而,轻松之余,心里又不免像“打扮姑娘上了轿”,老有点嘀咕——大家看了满意吗?当周末报纸出版后,捧在手里就又像捧着一个新生儿,小心翼翼、仔仔细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全国好新闻受奖作品集《好新闻》一书,巳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届好新闻评选共评选出好新闻作品232篇(幅),受表扬作品120篇(幅).这本书汇编了这届评选受奖的报纸和通讯社发出的稿件,全书23万字,包括消息、通讯、评论、文章、来信、标题、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