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块链热"背景下,受众之间的数字鸿沟不仅表现在认知上,也表现在思维、接入沟、使用沟和媒介素养上。警惕区块链被少数精英垄断,防止数字鸿沟扩大,就要在科学认识区块链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政府搭台、受众主导的方式,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合力,探索"区块链+"的应用,同时增强受众网络接入意愿,缩小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的研究是知识沟理论在网络新媒体视角下的延伸。本文从数字鸿沟的"接入沟"和"使用沟"入手,着重分析手机媒体对个人层面数字鸿沟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目前中国手机媒体的第一道数字鸿沟即"接入沟"已经呈现出不显著的状态,而手机媒体在缩小既有知识沟以及数字鸿沟中可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也译为数码沟,借鉴学者祝建华的观点,数字鸿沟的概念为“社会各阶层之间在使用互联网上的差别”。①Attewell将“数字鸿沟”更为具体地划分为“一级鸿沟”和“二级鸿沟”。②通常情况下,我们也将其称为“接入沟”和“使用沟”。一级鸿沟指“电脑或互联网接入上存在的差距”,“二级鸿沟”指个人在互联网使用上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前关于数字鸿沟的研究皆聚焦于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上,即所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对数字鸿沟的这两个维度的研究,的确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数字技术的分布和应用不平等的社会景象。然而,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上的鸿沟,是否导致了人们知识上的鸿沟,却被研究者们忽略了;在当今信息社会,这直接关涉到个人与社区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到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鸿沟对社会的影响往往被研究者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且从未被纳入到相关研究设计中这一事实,本研究假设:(1)由互联网的接入差异可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2)由人们对互联网上政治信息的使用可预测其政治知识的获取,(3)互联网使用比互联网接入能更佳预测人们政治知识的获取。对一个在美国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再分析,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上述三个假设。本研究的发现为“数字技术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带来了不利的社会影响”这一论断提供了经验证据,譬如,知识沟便是这种负面社会影响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互联网接入而言,互联网使用对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有更大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接入日渐普及的今天,有关政策应对人们的互联网使用予以更多关注。此外,就传播理论而言,知识沟一方面可被视为是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方向,是一个介于接入沟、使用沟和其他社会不公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方面,借助于对数字鸿沟的研究,知识沟研究亦有了不断发展的潜能,在各种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中,新媒介技术成为一个显著影响和型塑知识沟的变量。在这样的意义上,可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接入情况及参考咨询馆员的组成情况进行了对比,指出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较大的电子资源接入沟和使用沟,进一步影响了馆与馆之间的知识沟。要缩小三道数字鸿沟,高校图书馆应该多方参与图书馆联盟,加强人员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不同人群中手机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是否存在。笔者通过是否使用手机上网来测量人们对手机互联网的接入沟,进而通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来测量使用沟。研究发现,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家庭月收入等某一方面的优势地位并不必然导致接入和使用手机互联网的优势,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并不比低者更好地接入和使用手机互联网。性别鸿沟、收入鸿沟和年龄鸿沟成为手机互联网领域不同人群社会分化的新标志。此外,较早接入手机互联网的人每天手机上网的时间也更长,接入的优势会强化使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接入情况及参考咨询馆员的组成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较大的电子资源接入沟和使用沟,进一步影响了高校之间的知识沟。提出要缩小信息时代的三道数字鸿沟——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高校图书馆应该多方参与图书馆联盟,加强人员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8.
朱文博 《今传媒》2014,(5):113-115
知识沟理论认为各个阶层之间所获取知识量的差别只会越来越大,而这不利于社会公平的。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介技术的出现,知识沟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成信息沟等,最终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数字鸿沟概念。数字鸿沟也由三道构成: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充分体现出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碎片化特点,以及知识沟并未缩小而在逐渐拉大的趋势,人与人之间正在区隔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解决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困难是社会数字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剖析相关政策的内容结构,可为政策优化、数字鸿沟弥合、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过程]文章构建“政策工具—数字鸿沟—行动者”三维分析模型,对我国政府发布的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政策文本内容和结构进行编码分析,根据量化结果提出政策与实践优化策略。[结果/结论]目前政策主要运用供给型政策工具,子类工具运用有所倾斜;数字鸿沟维度侧重于解决接入沟问题、集中依赖少数政策工具;行动者类型多元但功能调动不均,部分行动者类型有待细化。可从以下路径优化:加强政策工具体系的平衡性,以需求驱动“缺位”政策工具的充分运用;以鱼渔兼授理念强化使用沟和知识沟治理,循序渐进缩小老年人数字鸿沟;调动多元行动者并细化类别,挖掘行动者角色和价值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2000年至2021年间世界银行数据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N=1947),采用时间距离法和决策树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第一道数字鸿沟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及其对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静态指标下,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互联网接入差距呈现逐渐弥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动态时间维度的衡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一直在不断加深。具体而言,中国在达成相同程度的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所需的时间成本高于发达地区,且这种时间差距逐渐扩大。就时间成本意义而言,率先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用户在数字素养水平方面更为出色,从而形成了第二道数字鸿沟。据此,可见用以跨越数字接入沟的时间投入差异进一步促成了后续的数字化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数字鸿沟"自1989年出现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本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数字鸿沟研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ICT)方面存在的鸿沟;第二代将ICT素养和培训方面的鸿沟、ICT利用水平方面的鸿沟纳入其话语;第三代研究重点放在ICT接入与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上;最新一代的学术思想则是从社会分化、社会排斥及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断定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字鸿沟思维来对待本已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表2。参考文献86。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通过具体分析"嫣然天使基金"微信公众账号,来展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益组织之间在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数字鸿沟现象。主要表现在受众接触信息、受众参与度、受众捐赠情况这三个方面。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比较公益传播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数字鸿沟不仅在每个国家中存在,而且存在于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如何缩小和填平数字鸿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互联网诞生后,被寄予希望成为填平数字鸿沟的有力工具。但事实是互联网使得原有的"旧沟"未平,又出现"新沟"。手机媒体具有可移动、方便携带的特点。使用手机不需要高深的技术,是落后地区和贫穷民族追赶现代社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曹晶晶 《新闻世界》2014,(9):231-232
知识沟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理论之一,自被提出以来,明尼苏达小组及其他学者都对其做出了完善和发展。他们在知识沟理论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信息沟"和"数字鸿沟"等概念。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笔者认为,知识沟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受众的知识背景不同,理解力与辨识力不同;受众的社会地位不同,知识获取量不同;受众的兴趣不同,知识获取的深度与广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接入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原本稳固的社会结构产生了裂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小家庭里数字化移民和数字化土著之间的代际鸿沟。笔者以代际关系的演变为着手点,从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研究了代际鸿沟的具体体现,得知文化反哺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代际鸿沟,因此子代要积极做数字化移民们在互联网的这片新的土地上的引导者,以促进亲子关系,共享信息传播,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数字鸿沟的相关概念 数字鸿沟,也叫知识鸿沟或知沟.数字鸿沟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在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老龄化的问题反映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新闻传播领域即表现为老年数字鸿沟的问题.老年人成为数字时代的弱势群体,老年数字鸿沟的现象越加凸显.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社会调查法,在数字时代大背景下,从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老年人对待新媒体技术的认知与态度和媒介生态的角度分析了老年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缓解老年数字鸿沟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社会中,因为对新兴信息技术拥有和应用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分化现象,包括接入鸿沟、能力鸿沟和创新精神鸿沟。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在信息质量感知的调节作用下,信息质量感知和接入鸿沟对政务微信的使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能力鸿沟和创新精神鸿沟对公众使用政务微信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将为我国推广使用政务微信,更好地实现和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在信息化社会中建立信息和谐机制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钱炜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7):117-119+135
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中的全链条应用,有利于提高数字资源的服务经济性与合法公正性,保障版权所有人的经济收益。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展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实践,具有独特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优势。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工作和区块链技术,阐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体制,分析了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中的应用缺陷和深化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转化为传播的生产者,"数字劳工"被纳入到网络平台的免费劳动体系中,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他们的内容版权、注意力、社会关系、元数据等都成为了网络平台的获利来源。但在现有的网络平台机制之下,实际上暗含着对用户的隐性剥削。本文试图从网络平台机制的角度,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劳工"的保障机制的可能性提供新的思考。区块链技术可以从生产、交易、分配三个环节对网络平台机制进行全新建构,通过建立微版权体系、智能合约劳动网络、加密共享数据价值等方式,以达到平台和用户之间的权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