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学术期刊和科普期刊作为科技期刊的不同表现形式,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实现科学普及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航空学报》《航空知识》为例,从共享期刊内容资源、共建期刊编委会、共铸期刊传播平台、共育期刊编辑人才、共同开展期刊特色活动5个方面,阐述这2类期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翼齐飞的实践与成效。认为学术期刊与科普期刊应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真正做到科技期刊为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谢起慧 《新闻传播》2012,(2):99-100,103
科普场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设施,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科普场馆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完成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使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科普场馆是科技传播的场所,其教育功能也是科技传播的效果,本文运用拉斯维尔关于传播的5W模式,来分析如何提升科普场馆在进行科技传播中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普期刊要增强新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普期刊增强新闻性的必要性 农业科普期刊市场化的客观要求.农业科普期刊的基本功能是积累、传播和交流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中介[1].  相似文献   

4.
科普期刊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在传播思想,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美育作用,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读者对科普期刊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还要有从中获得美感的形式,科普期刊美感的创造和审美作用的实现,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读者的审美特征,强化自身的审美意识,凸现刊物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科普图书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对于开启民智、振兴国力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新时代,为了在全媒体科普语境中发掘更优质的作者团队、传播更精良的科普内容、营造更良好的科普氛围,科普图书出版应从选题、作者和内容3个方面建立把关机制,保障优质科普内容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科技左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甚至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科技资讯的需求也越来越突出。在科技传播事业中,科普期刊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旧有媒体不断更新发展的同时,网络  相似文献   

7.
科普期刊肩负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科普事业的有效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单一的传播形式已不能适合广大读者的需求,也成为制约期刊发展的障碍.科普项目能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助力科普期刊多渠道发展.文章以《农村新技术》为例,探索科普期刊参与科普项目,带动期刊发展,提升期刊影响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普期刊是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期刊办得如何,作者队伍况状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科普期刊的作者队伍情况并不乐观,科普作品质量不理想,原创作品少、高质量稿件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政策偏颇,影响科普作品创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同样是一个具有一定能力的人,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及其论文撰写上,那么加薪、晋职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9.
论科普编辑专业化与专业编辑科普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甲东  周昆  王莹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08,20(2):98-100
论述科普期刊和专业期刊的差异与联系,二者要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共同担负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科普和专业是相对的,在传播学上各有其优缺点,二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编辑要改变心智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荐荃 《今传媒》2012,(6):116-11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创新能力与国民的科学素质密切相关。提高国民科学素质,除科学基础教育需要加强外,大众传媒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科普传播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本文通过对浙江《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科普栏目的剖析,探讨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普及科学知识,以期探索出一条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普期刊如何迎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普期刊的现状科普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书、报刊、影视作品、博物馆模型展示、科技报告会和社会性科普活动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普期刊作为大众传媒中重要的一种,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其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下,代表着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科技类典籍的海外传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黄帝内经》在美国的成功出版为例,对威廉姆斯·威尔金斯出版社和加利福利亚大学出版社这两家学术出版社及其在《黄帝内经》海外传播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美国知名学术出版社本身极具品牌价值,由其出版的图书更易获得海外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和异域同行专家学者的评介,更易被海外图书馆收藏购买,并且成为影响普通读者对我国科技类典籍进行选择和阅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期,科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状进行简单剖析,发现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相对匮乏,主题单调,且未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科普图书出版相关策略展开研究,以期切实融合科技创新及传统文化,发挥科普图书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面不断扩大,高校医学期刊在推动医学科技发展的同时,在办好期刊的前提下,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新媒体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引导正确的医学科技舆论导向。文章分析高校医学期刊开展健康科普的意义,并结合高校医学期刊和新媒体优势,提出培养和发挥作者的健康科普意识、利用高校医学期刊的资源组稿和征稿、组建学生工作团队、建立完善的稿件处理流程、与大众媒体合作扩大传播范围、开展互动交流、获取相关政策支持等策略,为高校医学期刊开展健康科普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普期刊的基本功能是积累、传播和交流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中介,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农业科普期刊的办刊环境、读者对象、发行渠道、收入来源及整体经营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经历一个由盛丽衰的滑落轨迹。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体会,认为农业科普期刊要在21世纪如林的期刊市场上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曾静平  郭琳 《现代传播》2013,35(1):115-117
科普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我国的科普传播在全球处于落后状态,公民科普知识的需求很大。在三网融合的条件下,厘清我国科普传播发展的历程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科普特点,对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更好的进行科普传播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出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也称杂志)作为一种连续出版物,对信息、知识传播、舆论宣传以及人才培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是科技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政治类刊物不同,纯粹的科学技术期刊主要是传播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其直接的作用表现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8.
科普影视作为科学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在当前及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梳理了通信技术驱动下我国科普影视的发展历程,结合5G发展的特征,分析了科普影视在当前及未来5G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并从创作、技术、资金、传播和产业五个方面提出科普影视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普期刊的生存离不开栏目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科学技术传播事业中,科普期刊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科普期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电子期刊的冲击下,科普期刊要想生存下去并有所发展,首先必须在栏目创新上下工夫,将老刊办出新意,提高自己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经济发展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70%~80%的知识信息是通过科技期刊传播的.作为承载学术、传播新知的重要媒介,科技期刊在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期刊业也因此被看作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我国国内现有科技期刊近5000种,占期刊总数(9000种)的55%,科技论文总数已跃居世界第6位,跻身于世界期刊大国的行列(仅次于美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现有科技期刊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严重,至今还没有一本像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或Lancet(柳叶刀)那样享誉全球的期刊.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虽订阅了国外相关学科专业的原版期刊,但原版期刊不菲的价格和语言的障碍仍使很多读者无缘接触到世界科技的前沿,影响了其业务水平的提高,进而阻碍了我国科技整体发展的步伐.面对这一现实,除加快自身的科技期刊建设、提升本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外,采用"拿来主义",引进国际上著名的科技期刊做成中文版,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