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玉玲 《青年记者》2007,(12):60-62
编辑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换句话说,编辑心理学就是研究编辑主体从事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版式设计及校对等一系列活动的心理现象及规律。心理现象及规律是一种感知、想像、记忆、思维、情感、判断的综合性活动,因而不能把编辑活动看成是一般的“替人做嫁”。  相似文献   

2.
编辑主体价值是编辑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主体处理稿件,面临着三重需要:一是作为编辑主体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作者价值实现的需要,三是受众的、社会的需要.编辑主体价值就是对这三重需要的满足.通过稿件的编辑加工,编辑主体实现作者的价值追求,也实现着自我的价值理想,最终满足社会和受众的文化需求.编辑主体价值应该由受众和社会来评价.  相似文献   

3.
编辑心理学内容体系初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思路编辑心理学是研究在全部的编辑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所谓心理,当然是人的心理。编辑活动中主要有三类人:编辑人员、读者、作者,我们所要研究的也就是这三类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煤炭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出版专业研究水平与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以作者单位(期刊编辑部)为检索词,依次对行业48种期刊编辑人员发表的编辑学论文数量、论文主题及期刊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编辑人员发文量逐年增多,48种期刊编辑部共发表论文296篇,分布在75种期刊上;论文内容以编辑出版实践总结为主,编辑学研究水平偏低,对编辑出版前沿性问题,如文献计量学方法、数字出版、期刊产业化等热点内容研究较少.建议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期刊编辑部及编辑自身3个主体通过完善政策、加强编辑业务培训、开展编辑出版研究项目等措施激励编辑人员撰写论文,以提高编辑业务水平和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5.
编辑主体创新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编辑主体劳动是一种创新性劳动 马克思主义通常把人的本质规定为劳动和实践,同时也就把人提升为实践主体.编辑之所以能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作为主体而存在并在其中发挥一种主体性作用,主要就在于编辑作为一种实践主体的存在.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编辑主体性的存在基础即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把编辑管理创新作为一个专门概念和术语引入编辑出版学,无疑将对认识编辑出版规律、促进编辑管理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有关创新观念,阐述了编辑管理创新的特点和程序,提出了实现编辑管理创新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编辑职能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整的图书出版过程包括选题策划、内容加工、版式设计和营销策划四个主要环节和阶段,即“二策划二加工”,这四个阶段的具体劳动虽然可以与编辑主体分离,却是在编辑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作者、审读者、版式设计者、营销者等专业人员的作用,从而体现和完善编辑思想,更好地服务于编辑出版工  相似文献   

8.
教材建设一直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编辑类教材又是编辑出版学专业教材建设的重点.编辑类课程包括编辑学、书籍编辑学、期刊编辑、科技编辑、网络编辑等等课程,本文通过对与这些课程相关的教材现状的研究,提出目前编辑类教材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编撰新的编辑类教材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编辑风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风格是在编辑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编辑主体的个性或特色,反映在编辑思想、编辑艺术和编辑方法等各个方面,并最终体现在文化产品中,使文化产品呈现出具有代表性且较为稳定的独特面貌。编辑风格是编辑主体应该追求的高尚目标和境界,是编辑主体成熟的标志。文章从编辑主体关联的媒介特色、受众对象、作者风格、组织风格、编辑艺术等各个方面探讨了编辑风格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编辑侵权主要是指在图书、报纸、期刊的编辑工作中,编辑主体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侵害的行为.编辑工作出现的侵权现象,不但损害了作者的权益,挫伤了作者的积极性,而且严重的侵权行为还会侵害社会利益,危害社会的公平正义.编辑必须增强著作权意识,维护好编者、作者、读者的合法权益,尊重作者,审慎进行编辑加工,避免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1.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编辑出版的过程,既是编辑发现、引导作者创作,帮助作者提升书稿质量,催化优秀图书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开发作者的过程.出版社编辑通过发挥编辑工作连接作者与读者桥梁的文化中介优势,在提供策划、组稿、加工修改、市场推广等专业服务中,对作者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孕育精神产品的同时,促进了作者的自我突破和跨越,从而体现了编辑出版工作在作者开发、成长中的不可缺少的推进作用.加强对编辑出版工作中出书育人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出书促进育人,育人推进出书的良性循环,对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自信,激励、引领更多的文化领军人物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杂家,具有广而不深的知识,这是人们对编辑的普遍认识.编辑也要讲"专",也应当成为学者,即学者型的编辑,这是人们对编辑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还在不断探讨之中.本文结合作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在学术性很强的大学出版社,学者型编辑对于出版优秀科技图书及专业教材并以此出精品创品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者型编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出版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编辑人才、应用型编辑人才、创新型编辑人才。二十多年来,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为培养编辑出版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存在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调查报告》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和分析了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企盼这个报告对促进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编辑关系的编辑过程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出版的主干流程是由作者创作生产、编者选择加工、读者阅读消费等三个相互衔接的部分组成,作为这三个部分主体的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关系是编辑出版学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研究对象--编辑关系.  相似文献   

16.
编辑的专业素养是对现代编辑从事编辑工作特有的也是基本的要求,由三个方面构成,即语言文字能力、专业背景和信息能力。依据出版单位对它们的重视程度不同形成了三种现实模型:陀螺型、纺锤型和哑铃型。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需要针对编辑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编辑活动特征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编辑之友》1991,(3):8-11
目前,我国编辑出版界对编辑学的界定不下30种。归纳起来,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倾向,即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研究编辑学,就不能不着重研究编辑活动。所谓编辑活动,就是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所赋予的一切行为总和。它是以精神文化产品物化生产为其最基本行为的一种社会文化建构行为。作为主体的一种社会活动行为,编辑活动必然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深入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对于编辑学的建构,还是出版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仅就编辑活动的特征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以期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有关编辑力的论争主要有四个视角: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生产力;在信息传播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传播影响力;在媒介竞争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编辑职业素养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论争深化了编辑出版者的自我角色认同和对编辑出版活动的认识,促进了编辑学的纵深发展,指明了提升编辑力的方向。编辑力的本质,是编辑基于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编辑力研究既要符合中国编辑出版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也要对提升编辑力和开展编辑出版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编辑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编辑活动的主体,直接作用的客体是稿件,间接作用的客体是作者.要了解稿件和作者,编辑就应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20.
"编辑用体"即受众,是以使用编辑产品的人、编辑产品检验者、编辑活动效果实验者和体验者、编辑活动效益兑现者的身份参与编辑活动的。"编辑用体论"的提出,不仅进一步确立了受众参与编辑活动的重要地位,也有助于编辑主体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提升编辑产品的价值,使编辑学研究更加完整、科学。文章从精神产品的价值属性及其提升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编辑用体论"提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