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远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数量,依托手机平台的微博服务继续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区县档案馆及高校档案馆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微博这种新型的应用形式日益渗透到档案工作中,"档案"及"档案工作"在微博的影响下,其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一、一种如火如荼的新媒介形式1.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社交网络形式,这个平台基于用户关系分  相似文献   

2.
2008年起,社交网络在我国开始发展,并迅速获得了网民的认同.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社交网络传播特有的参与性、互动性也使之成为网络广告传播的重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社交网络现有广告形式利弊,结合社交网络的传播特征,探讨社交网络广告传播的核心价值与社交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为网络广告传播能更好的发挥社交网络平台优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手机网络游戏虽然不是社交媒介,却在这个"社交泛娱乐化"时期充当了用户之间娱乐沟通的桥梁之一。作为本质非社交媒介的娱乐型应用,探寻手机网络游戏的社交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剖析当前用户对网络娱乐的新需求,从社交的角度挖掘游戏社交模式类型的限度以及游戏与玩家生活间交集的深度,为各类应用社交功能的设计和精细化运营提供思路。同时,从用户的使用行为中提炼网络娱乐的交友互动特点,可能对研究相关平台的社交娱乐化现象以及类型社交、融合社交的阐释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大众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大众的手机摄影对新闻信息传播发挥重要作用。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媒介特性,在图片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手机新闻摄影改变传统新闻摄影传播模式,在社会媒体平台发布手机新闻摄影图片具有深远的传播力,使得信息发布者与受众社交网络扩散。手机新闻摄影在新闻摄影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机新闻摄影影响力与参与性增强,但同时面临不少问题。本文对社会化媒体下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探讨,分析手机摄影新闻传播的负效应,提出手机摄影应用建议,为手机摄影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话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web2.0时代的网民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凭借日益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运用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平台,成为公共事件的发声者。本文以web2.0时代下由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产生的公共讨论空间为背景,对公共话题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被讨论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讨论环境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旭 《新闻战线》2012,(5):41-4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不断增多,微博、移动APP应用等成为业界关注的新型传播媒介。美国KPCB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提出了"SoLoMo"的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这一概念,展示了手机媒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推动问答服务平台与社交网络的结合,进一步发挥群体智慧,从而实现问答服务向社交问答服务的转型发展。文章分析问答服务与社交问答服务的不同,探讨社交问答服务的兴起原因,比较第一代问答平台与第二代问答平台以及典型第二代问答平台间的不同,认为社交问答服务应在质量控制、用户体验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朱贺 《新闻世界》2023,(1):20-23
网络谣言的传播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着社会和谐以及民生安定,成为了一项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社会问题。5G、光宽带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媒体网络分享形式的兴起。在自媒体用户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网络谣言的传播形式和危害方式体现出新的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社交平台自媒体用户发布的谣言信息,运用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从信息呈现方式、信息内容类别以及谣言发布源头的角度分析自媒体网络谣言传播的新特征,揭示其对政治秩序、社会运行成本、群体矛盾等各方面造成的深层次的危害,提出了自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个人、媒体以及社交平台相互联动的网络谣言协同治理的新方案,以期对谣言传播的遏制以及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11):74-81
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保护是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用户信息的被侵权行为,美国社交用户主要依靠隐私权、形象权和消费者权益三种途径获得救济。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交网站和社交用户在用户信息保护方面各自遭遇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美国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保护的特点和方法,以期在大数据技术应用背景下,对我国社交网络用户信息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晏辉 《新闻世界》2014,(5):108-109
本文以移动互联网图像传播中手机网民的社交活动为研究对象,指出手机网民在移动互联网图像传播中的社交活动会随着媒介特性和功能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通过对社交圈、社交场景、社交内容、社交体验、实用功能、图像美化等多角度剖析,提出了图像传播中手机网民的社交活动更加生活化并且更具表演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转型备受关注。网络视频新闻平台的上线,则是传统电视媒体最有力的一次新媒体布局。本文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SMG旗下的Kankannews.com(看看新闻网)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效果进行客观分析。研究发现,网络视频新闻平台对用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并没有形成台网联动的良好效果;相比较网络文字和图片新闻,视频新闻还没有成为网民的新闻消费习惯;网络视频新闻的互动程度的确与用户的满意度相关联。因此,网络视频新闻平台首先应利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逐渐消除网民的心理抗拒,其次应采取措施鼓励用户参与新闻互动,改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2.
左彩金 《传媒》2015,(15):50-51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网民人数共6.49亿,其中手机用户达到5.57亿,占比达85.8%,手机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移动上网终端.手机移动网络用户规模的扩大推动了即时通信工具的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各类社交软件用户账号突破20亿,其中微信用户账号8亿.庞大的用户规模使移动网络舆论场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窦苡 《档案管理》2015,(5):60-61
1 调查设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微博覆盖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达1.71亿,从《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数据看,过去半年中,有超过2.76亿的网民使用过微博,其中以使用新浪微博的网民比例最高,为28.4%,且21.7%的网民经常访问新浪微博,用户忠诚度较高,其次为腾讯微博,经常访问的网民占到了20.1%.因此,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的方式,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这两大微博平台为样本,在其主页搜索昵称名含“档案”的加“V”认证用户,截至2014年11月27日,新浪微博平台共计检索到1019条与档案相关的用户信息,腾讯微博平台检索出413条认证结果,经对数据的筛查整理,剔除高校档案馆微博和无关冗余信息后发现,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196个,腾讯微博上已有的公共档案馆(局)官方微博达到94个.  相似文献   

14.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观点形成机理,揭示影响网民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可深入理解网络用户的行为模式,洞察网络舆论本质。文章以“双减”话题微博数据为数据源,基于主题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情感分析方法挖掘用户观点;从意见氛围、社交关系、前期行为特征和用户属性等维度构造特征变量,基于LightGBM建立不同主题下的情感预测模型,采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对特征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影响网民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前期行为特征对用户观点形成的影响最大,意见氛围次之,社交关系即好友关系影响较弱;个体在情感倾向上更易跟随规模较大的传播主体,而不是崇拜权威。  相似文献   

15.
以大规模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目前我国网民网络社交的方式、范围和深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调查发现,即时聊天工具是目前我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手段,而社交网站在年轻人群中发展迅猛;我国网民中的重度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和浅层网络社交使用人群分层明显,网民网络社交的范围与其现实世界中的社交网络重合度较高;网民的网络社交深度总体上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李沛儒 《今传媒》2013,(5):19-20
网络媒介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截至2011年1月,中国拥有和使用社交网络的网民数达到2.35亿,约六成用户每天都要访问社交网站,属于粘度较高的用户,其中38.2%每天访问多次,20.3%每天至少访问一次.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交流平台,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值得去深入研究.本文从微博特点入手,分析微博社会传播效果,为进一步使用微博平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蕾 《新闻知识》2015,(2):88-89
随着中国网民的日益增加,大学生网民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大学生最重要的信息获取平台、社交平台、娱乐平台都与网络相关,网络成了他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大学生网民在使用网络时表现出的新媒介素养缺失也越来越让人担忧。本文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问,分析大学生网民新媒体素养的缺失与建构。  相似文献   

18.
绪论社交网络平台(SNS)平台兴起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人人,开心网,TwitterFacebook等新型社交网络SNS平台的兴起,网络用户交流习惯已经从过去E-Mail,BBS文字社交"线上交友时代"逐步转变为由"增量性娱乐"到"常量性生活"的轨迹逐步延伸,单一化电子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1.0%,已有数亿人把自己的社交与生活交给了智能手机及其Apps;由此可见,手机app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啪啪则是国内首款语音社交应用,以图声结合的方式在市场上站稳脚根。以传播学角度分析其传播模式、用户心理、营销方式等三大方面,从中探析其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20.
因传播技术的推动、受众环境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视频直播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用户需求导致的一味低门槛,也给网络视频直播带来了众多不利影响,如收益模式单一引起的平台数字造假,更为严重的是平台充斥的大量暴力色情内容.本文试图探讨在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下,网络视频直播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政府、平台、网民的联动督查下实行引导规范提出建议,希望对网络视频直播的更好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