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一种学术信息流通环境,基于信息平台的开放存取对出版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学术出版与交流模式,开放存取在有效提高学术交流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学术论文的出版费用。分析了开放存取对科技期刊出版的影响,并讨论社办科技期刊从编辑岗位设置、组稿、发行营销等角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放存取出版——网络时代学术出版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放存取出版被认为是网络时代学术出版的新模式,从出版流程、付费模式、版权问题几方面比较了传统学术出版与开放存取出版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开放存取出版所具有的优势,介绍了传统学术出版商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具体策略.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3.
开放存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总结了开放存取的产生与发展,阐述了开放存取对学术出版的挑战、对学术交流模式的创新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模式是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传播和出版模式,日益受到政府机构、专业学(协)会、学术出版者、图书馆及检索系统等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开放存取的背景、内涵、出版类型、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成为学术出版主流模式的运作障碍。  相似文献   

5.
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   总被引:118,自引:0,他引:118  
开放存取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其产生背景主要是:基于订阅 的学术期刊传统出版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学术交流障碍;网络的运用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成本 大大降低。近年来相关的机构和项目已出现并初步取得成效。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开放存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开放存取(OPEN ACESS)”基于“自由、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正在成为学术出版和科学信息交流的全新模式。本文着眼于学术信息交流障碍与网络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开放存取出现的背景;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开放存取发展的历程,认为对开放存取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为时尚早,至少是一种对“理念”与“模式”的概念不很清楚的表现;文章引证国际上权威机构的著名文献界定了开放存取的内容,并对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开放存取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的创办具有发展前景,指出开放存取出版物的质量问题、运行经费问题、知识产权问题、合作建设与标准化问题等是开放存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最后指出,作为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开放存取在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下一定会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7.
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文章归纳分析了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途径,并从质量控制、经费支持、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两者作了一个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8.
开放存取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运行机制.从开放存取出版的成本和收入分析入手,探讨其经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开放存取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学术出版的产生及危机的基础上。介绍了开放存取运动的兴起、开放存取的实现模式和开放获取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0.
1、英国的研究理事会(RCUK)任命SQW咨询公司、LISU和拉夫堡大学确定并且评估研究成果的开放存取对付费出版和自我存档出版两种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开放获取是一种新的学术出版与交流模式,与传统期刊出版在办刊理念、运作模式、编审过程、经费来源、版权问题以及期刊评价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文章论述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意义和特点,对中国出版界推动和实施开放获取出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定量研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学术期刊开放获取(OA)出版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增长趋势、影响力和被引优势、成本和效益以及学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四个方面,主要用到文献计量、数学模型估计、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OA出版是一种有益于科研领域、社会公共利益和学者个人的出版模式。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开放获取期刊(OAJ)供稿量不足、发文量低,OA模式不稳定,存续能力差,学者对其质量存在忧虑且缺乏经费等问题。在OA出版规模不断扩大、商业出版机构参与度高涨的趋势下,要加大对OA发表的费用资助和豁免力度,建立有效的经费补偿和分配机制,要扶持高质量OAJ的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非营利性OAJ运营、OA出版经费解决机制、影响力跟踪评价、社会效益评估、作者OA发表体验。表1。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13.
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开放获取为大学的研究团体,也为全社会提供了主要学术信息的免费电子获取途径。用户无需付费就能够阅读、印刷和发布没有商业目的的出版物。研究在学术信息交流架构变化中的开放获取模式,包括出版建档、索引编制、检索利用等过程。本文介绍了这一变化的背景,并就这一模式对学术信息交流的影响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OA期刊与OA知识库实现途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红 《图书馆学研究》2008,(2):99-100,F0003
开放存取(Open Access)是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文章归纳分析了实现开放存取出版的两种主要途径,并从质量控制、经费支持、知识产权、存储对象等方面对两者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s now an accepted method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e greatest traction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thus far has been in the sciences. Penetration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 has been much slower among the social sciences. This study surveys 309 authors from recent issue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in education to determine why they choose to publish in open access journals an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ways publishing practices within the discipline itself impact the willingness of authors to engage in open access publishing.  相似文献   

16.
论开放存取出版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如花  冯晴 《出版科学》2008,16(3):75-78
开放存取出版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馆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探讨开放存取出版带来的新的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模式,阐述它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活动参与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付国乐  汪旭婷  张昕  颜帅 《编辑学报》2016,28(6):612-616
基于ISMTE首届亚洲会议的召开,对会议议题——出版伦理、出版数据监测与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开放获取、行业协会资源、出版技术和平台、出版实践新标准、投审稿系统、作者服务、编辑部运作等进行综述.综述分为《学术出版的最佳实践:ISMTE首届亚洲会议综述》(Ⅰ)(Ⅱ)2篇.本篇综述的内容对象为出版伦理、开放获取、出版数据监测和评价指标.通过此会议综述,期望对国内的学术出版会议的举办、议题的设置、编辑部的运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使国内的学术期刊受益且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的创新建设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A faculty publication fund is a fairly new concept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re experimenting with different mode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unds designed to assist faculty who face prohibitive journal publication charges. Findings are reported from a survey-based, qualitative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academic libraries involved with open access faculty publication funds. The survey results and a case study of one library's involvement in fund development are 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 broader research questions: How are libraries engaging as facilitators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what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are they facing in this new ro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