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令人心寒的“震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评论作品《“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一文(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6月)后,笔者不但失去了往日读此《上学》作品时也曾感受过的心灵上的震撼,反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强大的寒意。为什么?。请看邵全海在文中写道:“据《上学》的作者———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讲,他第一次看到这种‘绳桥’时就惊呆了,那感觉只有一句话:触目惊心。后来,一种责任感使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拍摄出真实而感人的瞬间,多次与孩子们同行,在惊险的‘绳桥’上走在孩子们的面前,一手抓钢丝,一手拿相机,冒…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3年第11期刊登的《令人心寒的“震撼”》一文中,作者叶程鹏先生联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先生在《“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一文中提供的《上学》“摄影背景”引出对《上学》作者的批评。叶先生认为,在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好照片“一图胜千言”; 有人说,一幅优秀摄影作品,犹如一首诗; 也有人说,“新闻照片只有一天的寿命”。而我读于文国的新闻照片《窑主与矿工》,觉得它很有思想深度;那震撼心灵的形象和潜在人物背后的语言,冲击我连绵的思考、联想、分析、判断。读了好多年,方自以为读懂了。 1996年,这张照片见诸《工人日报》的时候,文字说明曰:5月16日,在贵州西南贫困山区,一个矿工在为赫章县野马川镇窑主(站立者)从半公里多的斜道井下一次拉上来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版的北京大学孟昭晋教授的《书评概论》一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全书结构完整,既是一本论述书评理论的专著,也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全书除正文7章外,还有《中外书评作品选读》、《课程教学法献议》两个附录和“参考征引书目”,更值一提的是作者还编了一个此书的“人名/主题索引”,不仅便于读者查检,而且也为其他教材、学术著作的出版开了先河,因为“索引少”是中国大陆书籍出版的通病。 该书之结构特点,首先是它提供的《中外书评作品选读》省去了查找原文作品的时间,可以使读者更好地领会正文中的分析文字;其次是《课程教学法献议》使“书评”课的讲授易于为人们按受、掌握:再其次是书后所附之“索引”,免去了读者查找标注之苦,例如笔者在研究作者与  相似文献   

5.
一群地地道道的山里娃正小心翼翼地攀援着河面上的钢丝桥。说它是“桥”,是因为似乎任何一个年龄稍长的国人的记忆里,都曾有过那幅著名的“飞夺卢定桥”的画面,但图片上的孩子凭借着几根钢丝的冒险并非是表演杂技,更非是战争年代死里逃生,仅仅是为了上学——这就是1996年度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惟一一幅获得满票的摄影作品——杨小兵的《上学》。  相似文献   

6.
一位外省作者晋京,初次去叩“国刊”《人民文学》的门,就被接待者——一位中年编辑从介绍信上“认”出了名字。对方不仅指出这位作者在省内发表过不少作品,而且还能说出该省其他许多作者的姓名。《晶莹:在浓绿之间——我所认识的文学编辑周明》一文就从这里落墨,叙述了这位作者眼中的这位编辑:他的热情洋溢,他的不知疲倦,他的重情讲义,还有他的工作,他的事业,和他所走过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风雨编辑窗》这部长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篇相形见绌的作品压了两期了。有的编辑声言“替作者考虑”,主张将这篇作品发掉。有位领导立即对“替作者考虑”说给予  相似文献   

8.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日晷之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上注着拼音,并以“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晷作上下底图,给人以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感觉。当我读着作者写于1999年仲夏至…  相似文献   

9.
复制古迹     
读1991年8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的《访“孙大圣”的老家——花果山》一文。颇有趣。作者讲9年前,1982年在连云港“127名研究《西游记》著作的专家学者们,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文物资料的辨证,也初步认同”吴承恩是以连云港云台山作为花果山描写原型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军区战友报社编辑卜宝玉写的《“我要一支铁军”——读刘亚洲〈将军的泪〉有感》(以下简称《有感》,原载《战友报》2005年8月13日“军营周末”3版)不仅荣获了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而且荣获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5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  相似文献   

11.
杨欣 《军事记者》2006,(10):53-54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铁人王进喜》、《历史的审判》等新闻经典名作,使穆青这个响亮的名字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坎。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穆青还是一位新闻摄影行家。他从八十年代开始拿起相机,走遍了繁华的都市,偏远的乡村,高耸的群山,无垠的草原,广阔的大漠。其摄影作品比文字作品要多得多,至少有好几万张,他拍摄的作品给人以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之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很有动感与生气,且自然朴实,很有琢磨头。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穆青又提出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不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近读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一书,受益匪浅。该书的作者吴冷西同志,曾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的领导岗位上工作过多年,是当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目击者、当事人和见证人。江总书记在今年元宵节联欢会上曾.对该书作者说:“你的《忆毛主席》写得不错”!  相似文献   

13.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亮相詝》茅海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苦命天子》是一部用通俗笔法写就的历史著作,但其史学价值并不因此而稍减,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近代史的一贯思索和研究。杨奎松先生就说过该书“其通俗性不亚于读一部历史小说.其学术性更不亚于他的其他历史学专著”。作者自己也坦言是抱着写一部“既有品位而又好看的学术著作”的初衷,以期“条理自己的思想”,像拼贴画一般,“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导言)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近日在北京结束。6月12日在京举行颁奖会,李瑞环同志出席讲话。获得一等奖的作品5篇(件):人民日报《难忘的时刻——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作者孙毅;新华社《总书记的问候》,作者新华社邹爱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罗观星;中央电视台《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作者浙江电视台屠荣根、王水明、刘国平、晁国强、沈虹;解放军报《华阳礁上补给忙》,作者刘冰、徐文良;新华社《美军入侵一周后的巴拿马城街景》,作者胡泰然。同时评选出二等奖15篇(件),三等奖30篇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新华文摘》上读了舒芜先生一篇文章——《标点符号与文章风格》。他说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李易,在工作中发现一些作者使用标点符号时各有特色:陈迩冬爱用破折号,黄肃秋文章里惊叹号多,张友鸾好用句号,周汝昌“大括号里面又套小括号”,舒芜喜欢分号,王利器“一逗到底”。标点符号的使用,体现着作者的风格。舒芜说“对作者的‘标点权’,应该与著作权一样尊重,轻易不要随便改动,磨掉了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度全国好新闻评选近日在北京揭晓,共评出报纸、广播、电视好新闻作品206篇(件)。其中一等奖作品47篇(件),二等奖作品70篇(件),三等奖作品80篇(件),特别奖作品9篇;另评出好标题21条。我省报纸系统有两篇新闻作品获奖:《延安报》6月14日的通讯《汽车,拖着火龙奔驰》(作者:艾庆伟、王天乐)获一等奖,《陕西日报》12月24日的通讯《十二名大学生自谋职业记》(作者:柴荣)获三等奖;另有《宝鸡日报》的漫画《孩子们这下平安了》(12月14日作者王尊一)和入选的两条标题:《费费费该废的全废——我市取消不合理收费78项》(12月10日  相似文献   

17.
在穆青的新闻作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这样几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文简称《榜样》)、《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下文简称《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下文简称《报道》)、《历史的审判》(下文简称《审判》)。这些作品,我不知读过多少遍,每读一遍,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思想就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的一天,我送九岁的女儿上学,在车里听玛丽亚·卡拉斯在圣桑歌剧《参孙与达利拉》中的唱段,但女儿纠正我,那应该是“大利拉”,因为《圣经》里是这样译的。我更想不到的是,她接下来完整复述了这段爱情与背叛的故事。为什么读经典?打开卡尔维诺这本书时,我强烈希望找到答案,用以证明女儿在“大书”上过早耗费的许多时间并非虚掷光阴。六岁那年,她已读完全本的《伊利亚特》,但过多英雄的惨死使她对另一部荷马史诗再也提不起兴趣。她对麦克白痛苦的自我分析亦不以为意,反倒留连于三女巫熬练妖丹的方子。“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顾晓鸣同志的《现代人寻找丢失的草帽——对文化与文艺在通观行程中的发现》(下称《现代人》,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收获甚多。《现代人》是作者近年来所写的一系列理论文章的结集,内容涉及到社会学、文艺理论、文艺现象和具体作品。仔细品味,各篇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出版广角》2013,(9):8-9
《盛典——诺奖之行》首发式4月19日,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西安曲江读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莫言新作《盛典——诺奖之行》首发式。《盛典——诺奖之行》是莫言获诺奖后首部编著出版的作品,全书共16万字,按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莫言诺奖期间每日活动、演讲、采访以及感想,包括莫言日记13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