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洁凤 《图书馆论坛》2006,26(4):118-121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避免涉及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保护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方面主要涉及信息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复制权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文章论述通过成立版权集体管理机构、传统版权交易、实行“法定许可使用”、扩大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使用者发布要约、授权要约等六种方式取得作者授权而避免侵权。  相似文献   

2.
提出可利用“强制许可”的法律制度,开发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使用的文献作品,并简述“强制许可”使用范围和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著作权问题   1.1 数据库开发中的版权问题   数据库是作为一种作品、作品片段、数据或其它资料的汇集、整理并通过电子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实体.数据库开发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图书馆开发的数据库类型主要为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它主要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独立开发和购买他人的数据库来实现.书目数据库开发过程中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制作文摘数据库时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尊重其署名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其根据是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制作全文数据库时,除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外,均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相似文献   

4.
最近,国家版权局颁发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演出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和《录音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现就与《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有关的问题回答如下: 1、什么是法定许可使用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保护的完整的含义是使用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付报酬。这些情况包括图书出版、拍摄电影、电视、录像,对作品进行改编、翻译、编辑后再使用以及使用未发表的作品等。在这些情况下,著作权人的权利是不加任何限制的。付酬的标准和方式既可以按国家的规定,也可以由著作权人和使用者在合同中另行约定。但是,著作权法还规定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  相似文献   

5.
一、网络版权问题很多出版社最初都是试探性地开展网络出版业务的,没有过多地考虑网络版权的问题,但随着网络出版如火如荼地发展,近年来,一些出版社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著作权人提起的侵权之诉,这些促使出版社要妥善解决网络出版的版权问题。目前我国网络出版的版权方面问题主要有如下三个。1·出版单位和作者签订的图书出版合同里是否有网络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200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重新颁布后,才有了“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说法,也就是说,在2001年以前的图书出版合同里根本不可能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条文规定,因此,从…  相似文献   

6.
英美国家版权贸易的主要形式是对出版物附属版权的开发,而作为附属权利之一的商品权因能给出版社和作者带来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收益,更是成为出版社版权交易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商品权的法律属性为基础,结合英美国家商品权的历史沿革和成功案例的分析,论述英美出版社的商品权交易,并对我国商品权的法律保护以及出版社对其开发、利用的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编辑工作中的著作权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副总编辑梁恩忠著作权(亦称版权).通常是指法律授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指作品主要传播者的权益。对于出版社来说,对著作权人许可其专有使用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显然,作为出版者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不与其订立合同又无书面许可,轻者可以说是不当,重者可以说是违法。当然,这里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对熟人,觉得信得过,嫌订立合同麻烦,省略了这道法定手续;一种是明知故犯,出版者有意识不与著作权人订立合同,以便从中渔利,侵犯著作权人的利益,使著作权人明知吃亏,也因无凭据,只好作罢。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对著作权人不利。所以,著作权人应增强合同意识,认识到:《图书出版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是保护自己著作权不受侵犯的法宝,一旦著作权受到侵犯,可以以合同为依据向法院投诉,求得法律保护。 出版者也应该加强合同意识,不能图省事,更不能钻著作者不熟悉著作权的空子,不订合同,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9.
所谓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指对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其他报刊依法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摘编的法律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对这一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一规定中包含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两种限制,一种是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另一种是著作人对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的反限制。下面分别就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限制与反限…  相似文献   

10.
一、著作权的许可使用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指在一定条件限定下,著作权人允许他人使用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规定。把自己的著作权许可他人使用的人,称为许可人,被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人,称为被许可人。著作权被许可使用,被许可人应向许可人支付合理的著作权使用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版权意识的日益普及,如何保护作者和出版社的版权不受侵犯已成为编辑把关不可缺少的任务之一。许多编辑接到一部稿子(写作或翻译的)首先注意要把关的第一关就是版权。是写作稿,要看看是作者自己写的还是抄袭他人的;是翻译作品,要看看是否已购买了翻译版权,版权法规定翻译作品只有原著作人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过去以后才不需购买版权,在版权保护期限内一定要购买了版权才能翻译出版。目前,国家版权局和各省市版权处相继成立了版权代理公司,尚未购买版权的翻译选题应该通过代理公司购买好版权,再组织翻译。目前,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的翻译作品全部都是购买了版权再翻译的,没有征得国外著作权人同意的翻译作品一律不出版。但是,也有一些出版社因为编辑缺乏版权意识,列选或一审时都没有考虑购买版权的事,第一关就没有把好,结果给出版社、给社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人们常常以为,把稿子发掉,编辑把关的任务也就结束,其实不然。著作权法规定,出版社出版他人作品的最长期限为十年,超过十年想继续出版发行,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续订出版合同。也就是说,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图书出版合同的有效期不能超过十年,超过十年即为无效。1983年,由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相似文献   

12.
安华 《出版经济》2003,(1):51-53
(接上期)许可问题出版前的审读,应判断作者使用有版权来源的资料有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许可,作者有责任提醒出版商原稿的任何部分是否引用他人有版权的资料,不管是作者还是出版商,都有责任为使用这些资料支付适当的费用,并写进合同中,出版社须判断,有没有得到使用许可,或者引用的是"合理使用"范围的资料,则不必得到许可.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问答     
问:翻译外国图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要查明该书的著作权归谁所有。一般外国图书的版权页上都有一个版权标记(C)标名版权的所有人。在我国,一本书的著作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该书上署名的作者。但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作者的版权一般都转让给出版商,因此作品的版权往往是归出版商所有的。明确了著作权人以后,就要设法与其取得联系,签订翻译出版合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可委托代理人或代理公司办理。从理论上说,翻译出版外国图书,是译者取得著作  相似文献   

14.
版权代理 ,是指版权代理公司或代理人接受作者或出版机构的委托 ,就达成有关作品的著作权转让或使用许可所进行的中介事务。从全球来看 ,版权贸易比较活跃的国家 ,其版权代理业也都非常活跃 ,如英国有 2 0 0多家版权代理公司 ,美国有 6 0 0多家 ,这是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些国家中 ,中小出版社一般都将版贸事务委托给代理公司处理 ;即便是一些大的出版社 ,也往往部分或全部委托给版权代理公司来做。一些代理公司已发展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形成庞大代理网络、具有极强推销能力的大公司。由于版权代理公司在信息、对外版贸经验、人才、资源等方…  相似文献   

15.
第十四条 出版社对其出版的作品,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他人在境外出版,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社应将所得全部报酬的60%支付给著作权人。 第十五条 出版者已与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由于非著作权人原因导致作品未能出版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出版者应按合同约定使用作品付酬标准的60%向著作权人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6.
图书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复制权与发行权许可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以图书形式使用,由出版社承担印刷与发行费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协议。图书出版合同明确规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著作权法》(以下称“原《著作权法》”)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了加强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与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有关规定接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原《著作权法》作了修正,并重新公布施行。笔者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儿个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7.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出版行业中来,其中,出版权被许可人成为出版社面对的交易对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出版权被许可人(下文称“被许可人”)从出现到其角色的日益重要,是版权交易市场发展的结果,与此同时,这也给出版社带来了新的交易风险。如何识别、防范风险,是现  相似文献   

18.
从法律上说,所谓“盗版”,指的是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这里所说的许可,包括著作权人的自愿许可,依据法律规定由权威机构颁发的强制许可,以及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定许可等。涉及电影、电视及其他音像作品与制品时,公开的表演与播放虽然不一定构成“复制”,但也属于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根据这一认识可知,以下行为都将为法律所禁止: (1)未经许可而复制计算机软件的。一般的计算机软件使用许可协议都规定,用户购买的一份软件复制品仅能用于一台机器,并可为此而制作一份备份。由此可  相似文献   

19.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出版单位无权向第三方转让出版权北京市版权局齐立1994年10月《××实用技术词典》著作权人王××、刘××向北京版权保护协会投诉,诉称:××××出版社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其所著的《××实用技术词典》转让给第三方香港XX出版社出版。既未取得...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章“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专门就缔结著作权使用合同问题规定了一系列条款,在其他章节中,也有许多关于遵循合同原则及对违反合同条款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规定。这都体现了著作权法“缔结合同使用作品”的原则。为了认真贯彻这些规定,我们对广西8家出版社近些年来签订出版合同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