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编辑修改权与作者修改权的区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改,通常是对已完成的作品形式进行改变的行为,既包括由于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的改变而导致的对作品形式的改变,也包括在思想与情感不变的前提下对纯表现形式的改变,还包括局部的或全部的修改。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3款指出:“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著作权法》第33条指出:“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这说明修改权属于作者,是作者的重要人身权利之一,但同时编辑对作品也享有一定的修改权,二者都拥有修改权。…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辑实践中常见的著作权问题剖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敏峰  施业  熊水斌 《编辑学报》2003,15(3):172-174
结合编辑工作实际,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践中常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几个著作权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编辑实践中,不能发表违禁作品;未经作者授权不要改动作者署名;正确行使编辑修改;在对稿件的编辑加工中保护好论文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 :“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 ,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 ,应当经作者许可。”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中第三、四款指出 :“修改权 ,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 ,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上述规定表明 ,《著作权法》既赋予编辑人员权利 ,又对权利加以限制。一般来说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 ,编辑与作者应该互相沟通、互相磋商、互相合作、互相补益。作者不可借口“文责自负”而拒绝编辑提出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不征得作者同意,对作品进行实质性修改;未参加创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利用工作之便,剽窃、抄袭他人的作品;侵犯兄弟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不及时处理自投稿;丢失、损坏作者的书稿原件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两类:一类是编辑人员的著作权意识不强,对著作权法的规定了解不深;另一  相似文献   

5.
编辑如何用好作品修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图书修改权的性质与编辑职责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而著作权就包括作品的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因此,从法理上来说,作为不同于作者的主体,编辑并没有对作品进行修改的权利. 但在现实中,所有图书都是经过编辑加工即修改后才出版的.编辑具有从政治、思想、科学甚至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审查的职责,一旦发现作品中的问题,编辑就有责任指出来,提出修改方案.这样,版权保护与编辑加工活动之间就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宋涛 《新闻传播》2023,(3):94-96
新时期背景下,全面加强编辑的著作权意识,能够从根本上减少非法署名、剽窃等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问题,从而对作者的著作权进行更好的保护,切实提升我国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据此,以正确认识作者著作权与编辑著作权为切入点,简要分析编辑在审读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从尊重作者的修改权及作品完整权、完善许可授权制度、完善集体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强化编辑著作权意识及著作权保护的具体措施,以期全面保障作者的著作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7.
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六种:一、未征得作者同意,不能对作品内容作实质性的修改。凡更改书名、增删插图、更改或增删标题、增删前言或后记,均属于对作品内容进行实质性修改。对作品进行修改属于作者的精神权利。凡对作品内容和观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同意,最好是有作者的书面同意,并存档备查。二、未参加创作,不应在他人作品上署名。三、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是一种侵权行为。四、不能侵犯兄弟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五、重视自投稿的处理。编辑人员收…  相似文献   

8.
所谓著作权,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著作权包括两部分:一是人身权利,又称精神权利,包括作者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二是财产权利,指著作权人可以通过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并通过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得报酬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既规定了作者等权利人的修改权,又规定了图书出版者、报社、期刊社的修改权。一般而言,修改权专属于作者等权利人,其他人如果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需要得到作者的许可同意。但这不是绝对的。出版者出于传播的需要,对于拟出版的作品也有一定的修改权。实践中,出版者擅自修改他人作品、作者等权利人在作品即将或已经出版的情  相似文献   

10.
作品修改权和新闻真实性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权是指作者有权自己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所谓歪曲,是指曲解作品原意,破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编辑修改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改权是学术期刊编辑履行工作职责的基本权利,是编辑对作品作修改、加工、制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因而也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毫无疑问,一方面,应充分保证学术期刊编辑的合法修改权;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编辑要强化修改权意识,合理、合规、主动、积极地行使修改权,使期刊真正成为真知和良知的载体,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学术期刊编辑修改权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对编辑的修改权做出明确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①认真解读这一法律…  相似文献   

12.
修改权是指作者有权自己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自己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作者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所谓歪曲,是指曲解作品原意,破坏作品表达方式的行为;篡改是指擅自增补、删除  相似文献   

13.
9、出版单位能否擅自修改其出版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修改权是人身权内容之一,作者享有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同时还规定作者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这是因为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表现形式,作者创作作品有其具体意图和考虑,只有其本人才能决定作品的变更,这是与作者  相似文献   

14.
编辑行使修改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著作权法》出台以前,编辑理所当然地行使对作品的修改权而无须作者的授权;作者也就无法主张其修改权。《著作权法》实施之后,可谓形势急转直下,法律将作品的修改权授予作者,将修改权规定为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之一;同时又授予报刊社“对作品作文字性修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是指作者对特定作品享有的人格权利以及对该作品进行支配并获得利益的财产权利的总称.对一部作品而言,无论是否发表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未发表的作品一般不与社会公众见面,未与出版单位发生关系,本文不予论述.一部作品从未发表到发表的过程必须经过编辑把关.编辑一方面对图书内容进行把关,一方面也必须对有关的著作权法律问题把关.  相似文献   

16.
论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期刊编辑的著作权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注意尊重作者依法享有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转载权和摘编权、获得报酬权等项权利 ;另一方面具体表现为注意维护期刊社依法享有的汇编作品著作权、首发权、修改权和版式设计权等项权利。  相似文献   

17.
出版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共生于著作权法内,但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出版中的修改是否会侵犯作品完整权,法院的裁判也并非一以贯之.从规范目的来分析,出版者行使修改权具有正当性,其与法律保护作品完整权之目的并非全然不可调和.作者对出版者的修改有一定的容忍义务,保护作品完整权可以被出版修改权所修正,但是出版者的修改必须要恪守合理的尺度.通过对出版中的编辑工作的类型化处理,能有效化解出版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编辑应正确行使修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明 《编辑学报》2007,19(4):248-250
编辑在加工修改文章过程中错误行使修改权表现在主观武断和盲目自信,任意删改稿件,过于强调"文责自负",或盲目崇拜权威,姑息迁就.其原因是主体意识过强或过弱.正确行使修改权是指:正确掌握编辑的主体意识,提高法律意识,处理好编辑修改权与作者著作权的关系,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服务意识,处理好与作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所出图书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基本情况,主要分为“未经著作权授权许可使用性侵权”和“涉嫌剽窃性侵权”两大类,编辑人员作为出版社相关图书出版把关的主要责任者,对其负有间接责任,或者说负有连带责任.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与申报、审稿与编辑加工、出版合同签订与执行等环节,切实加强著作权把关职责.  相似文献   

20.
编辑修改权的行使涉及作者、学术期刊以及读者利益的协调。综合编辑对文稿的修改实践,文章将编辑修改权的行使分为能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主张在处理各方关系时,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明确编辑修改权行使的目的是兼顾作者与期刊的利益,不能通过修改论文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