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 结合目前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的社会背景,探究我国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的行为机理,丰富当前老年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研究成果,引导老年用户有效搜寻健康信息,优化健康信息服务部门工作。[方法/过程]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收集24位老年用户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经历,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内外5个影响因素,构建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 最终得到网络环境因素、个体特征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移动终端客观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是影响老年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键因素,深入阐释各因素与搜寻行为间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理论模型,对政府、医疗机构、APP类软件等健康信息提供方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考察自我效能感与任务复杂性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情绪的影响,为提升用户信息搜索体验和效率、完善信息搜索系统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模拟实验法,借助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情绪自评量表(PANAS)测量自我效能感和情绪体验,研究高/低组自我效能感和低/中/高复杂性任务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情绪的影响。[结论/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的积极情绪存在显著影响,对消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任务复杂性对协同信息搜寻用户的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均不存在显著影响。[创新/价值]对于验证信息行为理论、理解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以及完善推送搜索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既有文献对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影响因素认定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整体效应值,可为深入理解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提供系统性参考。[方法/过程] 选择影响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的8个前因变量、5个调节变量,纳入104篇研究文献的178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元分析。[结果/结论] 感知风险(r=0.166)、自我效能(r=0.309)、感知有用性(r=0.509)、感知易用性(r=0.384)、信源可信度(r=0.441)、信息质量(r=0.466)、信息素养(r=0.389)以及焦虑情绪(r=0.244)对用户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搜寻渠道、搜寻场景、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和社会文化会对上述8个变量与在线信息搜寻意愿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探索搜索引擎、网络健康社区、问答社区、社交软件四类健康信息平台下,人格特质对青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以期能够改善国内健康信息服务,为青年用户提供有效的健康信息支持。[目的/意义] 以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91位用户的数据,并选取30位用户进行访谈,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人格特质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人格特质对青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不同人格特质对不同平台健康信息搜寻的影响效应大小各异;用户在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差异性,其中,搜寻引擎的使用经验最为丰富,而网络健康社区的经验最为匮乏,并且对PC端与移动端的健康信息平台的使用偏好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虽然已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社会化问答用户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研究还未探究影响因素间的搭配组合对信息搜寻的影响。为解决这一研究局限,从混合方法的视角出发,在回归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定性比较分析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来深化对用户特征因素和激励因素之间搭配组合产生影响的认识。[方法/过程]通过回顾先前关于网络用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可以采用QCA来尝试解决存在的研究局限,并以社会化问答用户信息搜寻为实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和QCA方法分析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和总结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回归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发现哪些因素会对网络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而QCA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如何组合搭配来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静  李柯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133-144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媒体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体验的同时,其信息过载、重复、冗余等特点也使得用户倦怠、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信息焦虑行为阐述、成因分析和研究对策等方面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果/结论] 强迫使用、信息倦怠、抑郁情绪等都与信息焦虑行为相关,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表现为信息寻求焦虑、信息错失焦虑、信息安全焦虑、信息贮存焦虑。用户个体因素、信息资源因素、技术环境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主要从构建信息焦虑行为量表(IAS)、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关注特殊群体的信息焦虑行为、为每一种类型的信息焦虑行为构建细化的量表、验证信息焦虑行为消解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袁红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2):49-57
[目的/意义] 搜寻意图是信息搜寻过程的起点,搜寻策略是搜寻行为的规划,两者的关联机制是搜寻行为动态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研究搜寻意图和搜寻策略选择的关联机制有利于深入了解搜寻行为产生及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收集搜寻意图与搜寻策略数据,使用UCINET研究不同意图下的策略选择偏好,使用SPSS modeler探寻不同意图下的策略组合,采用ROST CM对基于不同意图的信息偶遇现象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搜索和浏览是用户信息搜寻时最常使用的搜寻策略;不同的搜寻意图对应的用户搜寻策略选择偏好呈现明显差异,也表现出不同的搜寻策略组合模式;信息偶遇比较大概率地发生在信息查找、资源下载和建议咨询情境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探究老年人消极使用在线健康信息服务的形成机制,为在线健康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实践者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 采用"感知-情感-行为意愿"范式,结合认知负荷理论与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在线健康平台老年用户的焦虑情绪及回避、退出行为的发生机理,解释老年人感知情感、情绪体现与消极行为结果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成本、信息过载、服务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焦虑情绪引起老年人产生回避、退出的消极使用行为意愿,而感知风险与系统过载对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意义]认知负荷是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认知负荷视角出发,对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从众信息使用行为及其前置动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信息使用活动中的从众行为,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结合从众行为相关研究和认知负荷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08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和流体验显著正向影响从众信息使用意愿,任务复杂度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影响被流体验所抑制;流体验和任务复杂度显著正向影响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对模仿他人的影响不显著;模仿他人分别部分中介任务复杂度、导航结构、流体验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提供商和用户层面出发,为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用户服务优化及信息使用行为引导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研究职业女性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探明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健康信息平台为职业女性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满足职业女性的健康信息需求。[方法/过程] 以压力应对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考虑社会支持对压力作用的调节效应,以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和结构方程建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职业女性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生理压力会使女性产生焦虑情绪,从而促使她们进行网络健康信息的搜寻。同时,网络的有用性和易用性也决定了职业女性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社会支持不仅没有缓解各压力带来的影响,反而会加剧压力,尤其是生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总结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现状,提出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视障群体信息查寻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视障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特征、信息查寻障碍和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视障用户日常信息查寻行为;对视障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信息查寻影响因素以及合作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图书馆焦虑是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对图书馆焦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有助于图书馆更深入地了解用户心理,进而提升为用户服务的质量。[方法/过程]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资源、检索、制度、员工、知识、舒适度和情感7个维度及用户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个人特质、信息素养培训状况3方面来研究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通过构建图书馆焦虑测量常模,发现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焦虑处于中度焦虑水平。研究还表明,资源、检索和制度维度是影响图书馆焦虑的主要因素,用户在各维度的图书馆焦虑程度与其性别、年级、年龄、学习成绩、所属高校类型、一般性焦虑和自尊状况以及是否参加图书馆培训和信息检索课程等自身因素有关。本研究为我国图书馆焦虑实证研究提供测量工具;了解图书馆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图书馆焦虑的具体策略,为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移动阅读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消费的发展为图书馆移动阅读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研究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用户接纳行为影响因素对推动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建设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TAM和ISSM,构建图书馆移动阅读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法,针对典型用户群体发放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信息有用性、内部环境质量、外部环境质量均对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产生正向影响,信息时效性对用户采纳态度不产生影响;用户移动服务阅读使用态度对移动服务阅读采纳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了解移动阅读中的用户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策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用户隐私信息保护是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的前提和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和访谈法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信息资源化各环节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结果/结论] 提出在开发利用用户个人信息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合法采集、妥善加工保管、合理使用、受控共享等方式保护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或隐私,增进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相互信任,密切两者之间关系,实现图书馆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解决移动图书馆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间的矛盾,对用户所处不同场景的信息接受情境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以增强用户体验的愉悦度,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过程]引入场景化服务理念,以场景要素、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为主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规划信息接受流程。[结果/结论]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为基础,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依据前景理论的核心内容,深入探究信息搜索的有限理性特征,试图深入揭示用户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决策行为规律,为精准分析、评估与预测信息搜索用户行为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持。[方法/过程] 在阐述前景理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采用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以验证用户信息搜索的参照依赖、风险偏好逆转、损失规避、敏感度递减及框架效应。[结果/结论] 用户的信息搜索有限理性行为符合前景理论特征:用户在信息搜索时,存在效率与效果两方面的参照依赖,且面临获利前景时,有风险规避倾向,而面临损失前景时,有风险追求倾向;延迟比提前完成任务的感受更剧烈,符合损失规避特性,且越远离参考点,决策者感受边际变化越少,具有敏感度递减特性;同时,框架效应明显,呈现出正框架风险避免和负框架风险寻求特征。这为利用前景理论进行用户信息搜索行为解释与预测提供了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接受情境影响着用户信息需求,而用户信息需求源于其自身综合素养与解决目标问题能力的势差。在微媒体、自媒体、全媒体的时代,深入研究移动图书馆场景化用户信息需求及其特征,挖掘用户信息需求规律是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核心和关键。[方法/过程] 将移动图书馆视为一个系统,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研究用户的场景化信息需求内涵、要素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以社会认知理论、用户满意度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为基础,对移动图书馆场景化信息需求规律进行总结,并运用日志挖掘的方法对用户场景化信息需求规律进行实证。[结果/结论] 在移动图书馆场景中,对单个用户而言,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或具有链式、支链、树状和网状等不同的优势,但对用户群体而言,其信息需求具有严格按照"链式-支链-树状-网状"的趋势递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选取两所大学的图书馆网站,从用户角度出发开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性用户体验量化实证研究,定标比超,结合实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寻找差距、发现问题,为提升图书馆网站的用户体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方法/过程]全面了解用户体验的量化方法及工具、关注用户与图书馆网站之间的交互设计,通过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各测度相关数据,真实地反映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全部体验过程。[结果/结论]为图书馆网站提出可行的建议:奠定服务基础,加强传统信息服务;优化服务流程,避免重复操作;增加站内搜索,凸显服务模块;强化有效沟通,切实解决用户问题;挖掘个性特征,提供深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