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回应与引导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行政的重点.本文从互动视角出发,以天津港大爆炸为例分析突发网络舆情政府回应的现状,认为其中依然存在回应滞后、态度被动等问题,认为强化互动、建立健全回应机制是政府回应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由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变化规则可知,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回应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存在不足,所以地方政府需要设定一套综合性强、更完善的应对方法,从自身、法律和回应机制等方面填补政府回应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陈然 《青年记者》2017,(24):95-96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话语格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己然成为政府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政务新媒体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效果,将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热点公共事件为切入点,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政务微博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并结合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效果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回应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府完善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的要求愈加迫切。在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下,政府如何借助媒体的力量,使政务公开更全面、更具有现实意义;媒体如何根据公众需要传播更多的需要了解的政府信息,在与政府互动的过程中使信息公开更具有实际意义,这就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思考政府与媒体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总体发挥了正能量传播的积极作用,然而,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政务传播和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网络舆论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冲突点”。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专业媒体的批评监督报道回应不足,部分网民对政府舆情回应、政府信息披露提出质疑和不信任,不利于充分实现主流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王绍龙  徐新民 《传媒》2015,(3):57-59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发布,利用新媒体进行政务发布和运营,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和能力考核要件.然而,政务微博方兴未艾之际,政务微信又横空出世,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来袭.  相似文献   

7.
刘进 《新闻世界》2023,(11):80-82
近年来,地方政务微信公众号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日益成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开展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情的重要平台。这其中,每一位地方政务微信编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六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地方政务微信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小燕  秦汉 《新闻大学》2015,(1):119-125
政府回应民意的逻辑起点在于民意的产生,而民意表达的根本动因源自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三重距离:即天然距离、现实距离与"理想"距离。本质上,政府对民意的回应就是政府对三重距离的回应。在"后新闻传播时代"或社交媒体时代,政府回应民意的理性选择是要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明晰民意的公共性与公民性,善用"双螺旋"模式——通过话语回应与行为回应这两个维度来回应民意。旨在促使"弱公共领域"的进一步活跃以保证"强公共领域"的有效运转,并最终服务于全体民众。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随着现代化水平迅猛提升,电子化产品普及,自媒体平台不断更新涌现,使自媒体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力,自媒体已完全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它的平民化,公开性使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呈现到社会公众面前。伴随自媒体的普及化程度日益提高,它所带来的影响力愈来愈广,自媒体所具有的特点给政府治理网络舆情设置了阻碍,政府应该开辟新路径,及时有效地治理网络舆情危机,掌握舆情主动权。本文就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政府治理存在的困境和相应解决措施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21,(8):6-7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江凌:面对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发展趋势,运用新媒体的力量传播党的主张、弘扬主流价值、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正在成为普遍共识.河南作为政务微博起步较早的省份,全省政务微博账号数量全国第一,这些政务微博在推动政务公开、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热点、引导重大舆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更好地把弘扬社会正能量和利用微博平台的大流量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用青年的"打开方式"引领青年,更加善于把传播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提高政务微博的开设率、覆盖面上下功夫,在增强内容创作能力、服务运营能力上做文章,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网站上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为50561个。政务微博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一新兴工具,以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政务微博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工具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探索,政务微博在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网络舆情监测、突发事件应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认真分析政务新媒体普遍面临问题,结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政务新媒体工作经验,探究和分析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机制和策略,为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效应和对舆论的影响达到了极致,政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在阐明微博推动下政府网络舆情现状、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博推动下政府舆情的传受各方、传播模式以及有效控制和介入,提出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源上减少政府舆情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控制错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保障信息权利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政府提供媒体舆情的监察与分析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讯时代,掌握媒体舆情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了解社情民意,进行科学决策。该文分析了地方政府对媒体舆情掌控的需求,并结合广州大学图书馆为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媒体舆情信息服务的具体实践,探讨图书馆如何构建面向地方政府开展媒体舆情监察与分析信息服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环境下,面对网络舆情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对于公众关注程度高、影响范围大的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地方政府该如何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事件并进行舆情事件的分析处理,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从而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努力拓宽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舆情引导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朱琳 《传媒》2016,(11):80-82
“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移动网络与社交媒体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格局,政务新媒体也因此闪亮登场了。2015年,河南省政务新媒体在规模数量及影响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河南省政务微信由井喷式激增进入到务实发展阶段,如何更高效地回应公众的诉求,实质性地提高政府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田瑞敏 《传媒》2015,(14):76-78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互动性、即时性和复杂性直接考验着新时期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以及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它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常态治理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及与公众的位置关系等重要问题.落实政务公开,加强公共参与,建立政府与新媒体的良性关系,建立政府的新媒体回应机制,以及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体系,是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志安  曹艳辉 《传媒》2015,(5):29-31
转型期的中国政府正处于高风险、低信任的社会情境中,突出表现为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公信力不足、维稳风险扩大、政府权威遭受巨大挑战.相继兴起的微博、微信赋予普通民众更多话语权和道德优势,现已成为民意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扩大器,无论是微博场域的火热围观,还是微信圈中难以杜绝的谣言,都在不断强化政府的风险意识,对其治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呈“井喷式”发展的政务微博微信,风险与机遇并存,考验着政府部门抢占舆论新阵地进行服务和发声的能力.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的协同作用,如何更好地运营政务微信,如何利用大数据挖掘方法来进行舆情研判,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做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20.
张冬秀 《青年记者》2016,(17):12-13
自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指尖政务”蓬勃发展.至2016年初,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10万个.在微政务时代,政务微信为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构建了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并有效地提升了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