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教育惩罚正误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物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于惩罚过重在舆论界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所以现在大有“谈罚色变”之势。为了澄清在惩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避免其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惩罚的正误作一分析。1.从惩罚的性质来看,有正当惩罚与不当惩罚(1)正当惩罚。这种惩罚是与学生的不良言行相称的。它有利于学生坚强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衡量自己言行对错的正确标准,是一种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惩罚。(2)不当惩罚。这种惩罚与学生的不良言行是不相称的,会损害…  相似文献   
22.
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是指对某事物或现象阐释了某种(些)相对新颖的认识。从新颖的程度上看,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主要有三种类型:概念独创、概念重构与概念借鉴。而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机制是在感知与表象的互促中创生、在已知与未知的张力中生成和在表指与表谓的结构中阐述。因此,研究生进行概念创新的路径至少有三:一是敏于发现新事物或现象,建构独创的概念;二是敢于质疑已有概念,获得重构的概念;三是善于联想或类比,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  相似文献   
23.
意识形态与教育研究是一种共存关系,在这种共存关系中,教育研究与其虚幻地"去意识形态化",毋宁现实地处理好学术与政治、述学与咨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蕴含着三重内涵:一是对事实、理论的有效运用,二是与他者、自己的自觉对话,三是对概念、命题的结构序化。指出有些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论证意识迷失现象,具体表现为“证而不论”的事理分离,“论而不辩”的独白专断,“论证而无逻辑”的观点堆积。提出增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应该习得分析思维,洞见事理关系;增强对话意识,学会辩证思考;把握言说逻辑,细化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25.
认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问题空间”是由为什么研究此问题、研究此问题的什么与如何研究此问题及其答案所构成,它至少蕴含着三重依次递进的意涵:陈述研究意义、提炼研究假设与匹配研究方法。指出了一些研究生在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即错将主题意义当作研究意义,误将研究问题视为研究假设,错将研究方法的列举当作研究方法的运用,从而导致开题报告“问题空间”的模糊与混乱,严重影响了开题报告的质量。认为构建开题报告“问题空间”应立足生命发现,陈述研究意义;绘制概念导图,提炼研究假设;增强方法自觉,匹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6.
开题报告撰写的“三题模型”由明确研究问题的“明题”、构想研究假设的“答题”与勾画研究路径的“解题”构成,分别回答“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与“如何研究”三个问题。其操作要义是在界定核心概念过程中“明题”,回答研究什么;在对话已有成果过程中“答题”,构想研究假设;在贯通范式、问题与方法过程中“解题”,勾画研究路径。把握了开题报告的“三题模型”及其操作要义,撰写开题报告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7.
认为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蕴涵着依次递进的三重意涵:一是独立思考,二是对某(些)问题的创见,三是对某(些)问题创见的系统论证。分析了当下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呈现出的思想贫困现象,阐述了研究生论文写作中的路径,即坚守为己之学,习得论文结构;学会学术提问,孕育新颖观点;增强自省意识,倾心论文修改。  相似文献   
28.
说明了研究生思辨写作的概念,即思辨写作是指借助概念、判断与推理展示思与想的过程及其成果。认为思辨写作虽然千姿百态,但因其共享着相同的研究范式而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这种特定的内在逻辑至少有三:一是澄清核心概念,夯实思辨写作的根基;二是践行辩证思维,展示思辨写作的深刻;三是证成价值命题,实现思辨写作的旨趣。  相似文献   
29.
人的创造性和教师拥有的丰富的研究机会是“教师即研究者”的现实根据,成就人的教育本质是“教师即研究者”的实践依据,而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则是“教师即研究者”的方法论根据。明于此,“教师即研究者”始是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30.
教育理论不是"一",而是"多".因此,谈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要说明是在何种教育理论的意义上来说的.否则,谈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仅会造成歧见纷纭、相互攻讦,而且会带来认识上的困惑、迷惘,使本已迷惘的教育理论更加扑朔迷离.教育理论的建构应该"是其所是",使教育理论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