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 ,对小学语文修订教材的准确把握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 ,就如何准确把握教科书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一、要准确把握教科书所体现的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修订版大纲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最为科学的概括。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大修订教科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1 人文性的体现一是体现在课文的内容中 ,如教材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文章 …  相似文献   
82.
“看图读拼音识字”,是义务教育小学第一册语文的一种重要类型的课文。它安排在“汉语拼音”教学之后,在“看图学词学句”之前,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通过诵读大量音节,巩固汉语拼音。启后;①开始识字,打好识字的基础;②开始阅读,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③图文结合,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相似文献   
83.
今年秋季起,一册、三册使用大修订的教材,五、七、九、十一册使用小修订的教材。所谓大修订,是指为了贯彻落实新“大纲”的精神,从课文到编排体例都作大的变动;所谓小修订,是指在课文不变、编排体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教材所作的较小的调整。小修订是为了体现新“大纲”精神而又来不及作大的修订的一种权宜之计。虽然小修订教材的不足是明显的,但新特点还是鲜明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它的新特点,落实新“大纲”精神。 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调整读写重点训练项目 原有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构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对扎…  相似文献   
84.
义务教育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以语文基本功训练为主线,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启蒙教育.一、要重视培养识字能力.义教大纲虽然不提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明确规定了识字任务,“前三年要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之所以不提是重点,是为了防止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强调要把识字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识字.防止在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还应把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同高年级区别开来,充分重视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85.
课标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到六年级都采用专题编排形式,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王尚荣认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采用过这种方式,效果并未见得好,他还引用叶圣陶老先生1938年的话佐证:“时下颇有好几种国文课本是以内容分类的。把内容相类似的古今现成文章几篇合成一组,题材关于家庭的合在一处,题材关于爱国的合在一处。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科的立场,我们未敢赞同”。窦桂梅则认为,“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相似文献   
86.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体现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未见明显提高。这是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
一、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教学 ,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 ,经历精读与略读 ,朗读与默读 ,自悟与交流 ,思考与想像 ,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 ,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 ,理解语言与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二、教学流程(一 )竞赛引入 ,揭示课题1 .教师 :从电视上、报刊上 ,同学们已或多或少对北京申办、筹办 2 0 0 8奥运会有所了解。这堂课 ,就从竞赛开始 ,看谁对北京申办、筹办奥运的知识了解的多。 (应把竞赛时间控制在 3 - 5分钟以内。)2 .学生如果知道不多 ,教师应适当介绍北京申办奥运的有关情况。(这一教学环节 ,体现激活或补充有关知识 ,…  相似文献   
88.
深文浅教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的大修订教材和课标实验教材,有不少课文文质兼美,但对某个学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深了。如何来教好这些课文,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备课要深入(一)深入钻研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教学前,老师能否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否把握文章的特点,是深文浅教的前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失  相似文献   
89.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辩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内涵,过分强调个性化阅读的人文性倾向和个性化阅读的体验策略,过分演绎“独立选择学习内容”、“独立选择学习方法”、“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因而忽略了学段目标和文体特点而一味地引导学生体验,失去了思维的激发与引导,由此引来对新课程阅读教学的一些偏差。三维的课程目标是贯穿新课标的红线,“个性化阅读”也是三维的,它包括下面的内涵:(1)个性化阅读价值观指向人文性,即人文精神的领悟;(2)个性化阅读必须凭借文本,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3)个性化阅读要体…  相似文献   
90.
一、着眼语文素养,把握三维目标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