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的低效性与社会、家庭高要求等矛盾的日益严重使高校课堂教学陷入困境。认识这些矛盾以及加剧矛盾冲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我们解决矛盾,走出困境,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是世界第一,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走出学校,但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却面临人才危机;我们的专业学分之高、学生听课时间之长亦堪称世界之最,但大量毕业生却因"有知识,没手艺"而难以找到工作。对照培养目标看,学生既缺"创新精神",又少"实践能力"。高等教育给人一种游离于社会和人之外的感觉。应以改革课堂教学、强化实践环节作为突破口对其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13.
论启发式教学中的适时与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启发名言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了适时启发,“举一偶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了适度启发。适时适度启发的主张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唯物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探讨孔子启发主张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于克服注入式等教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制图》大类课程是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通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形体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各种专业图的绘制与阅读,包括投影基本理论、各种形体分析能力。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要改革和创新。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大学《建筑制图》大类课程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大学是注入式教学的最后堡垒(一)现状:“填鸭式”充斥课堂。关于教学方法,尽管我们一直在竭力反对注入式,尽管有学校也在实行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等,但从整体上看,真正“对教学方法‘动手术’的还不多见,大部分还是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到:“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没有改变。”在2003年举行的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班上,专家学者再一次指出,当前的教学过程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灌输式”、“填鸭式”充斥课堂。可见注入式…  相似文献   
16.
甘民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0):75-78
古典启发式强调引导学生先学至"愤悱",然后由教师进行适度的启发帮助,能以学生为主体,符合"二主律"要求;强调用"举一隅"的方式锲入学生经验系统,以直接经验支持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可体现"简捷律"要求;同时还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主张,强调不包办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思想的提高必须通过他自主学习思考、体验探索而得到,能体现"发展律"与"育人律"要求。按规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贯彻启发式方针则是全面落实教学规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启发性原则是在继承孔子启发式教学精神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二者有着较多的一致之处,但在具体运用时又存在着启发的着眼点不同等区别。因区别的存在导致了启发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前者。为了使启发式教学能更好地服务当前,我们应本着回归孔子的宗旨去修正启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实现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在辩证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获得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系列具体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教育出现了课程门数增长快、专业总课时反弹快的趋势。它与当代大学崇尚自由的精神严重相背离,有碍高教目标实现。必须通过整合课程的等措施去扼止这一趋势的发展。否则,势必导致学生因负担过重而趋于肤浅、因缺少创新而流于平庸。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欧美教学目标、方法、主体等已几经转换,就在这种转换中,他们最先迎来了知识经济的曙光,社会经济文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可是注目我国现实教学,这一切似乎均未发生根本改变。我们应从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正视国外教改的成功经验。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要尽快建立以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社会创新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体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