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新课程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人人都应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数学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与技能,还在于培养情感态度、建立数学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引领下很多教师对数学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反思,并积极地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变革中的教师们的确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正在探索一种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工作方式。这种探索是创新的,需要智慧与头脑;这种探索也是需要勇气的,要面对不同视角的评说。当然教师对课程意义的理解是个性化的,教师就是带着这种个性化的、全新的理解去解释课程内容,去建构新的课堂教学的。作…  相似文献   
222.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教育实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为使教育实验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展,阐明有关教育实验方法的理论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对教育实验过程中的控制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3.
自舒尔曼(Shulman)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后,PCK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研究重心的变迁可以将PCK研究划分为探索、发展和深入三个阶段。加强学科教学知识(PCK)研究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方向,选择恰当研究方法从事本土化研究,利用PCK理论框架更好地完善教师教育研究以及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24.
马云鹏 《辽宁教育》2013,(4X):79-79
<正>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于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增加。以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活动,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校本教研、名师工作室等为代表的正规的组织形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然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组织的以基础教育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和首都经贸大学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午餐会"正是在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以民间的、非正式的方式形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虽然他们面向的对象不同,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具体的形式不同,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有其共同特征,值得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和学者思考、借鉴。教师学习共同体探讨的主题应具备现实性和操作性,使共同体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和不断发展的活力。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不能简单地在书本上找到答案。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实践性知识起着重要作用。能否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操作性,是吸引教师持续参加共同体活动的内在动  相似文献   
225.
比较台湾、内地和香港三地2000年前后进行的建构主义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期望课程和实施课程,发现有很多因素限制建构主义课程的实施,如政治因素、考试文化、社会参与、教科书编写和教师培训等,而系统的课程评价模式的引入、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鼓励更广泛的社会参与等是促进课程改革成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26.
本研究主要采用单组前后测的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小学的两个数学课堂进行了前实验研究。研究者将课堂环境量表以及课堂观察的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师,并与实验教师一起讨论每个班级数学课堂环境的干预方案。经过将近一年的干预实验,研究者对比了课堂环境的改变前后,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的变化。结果发现,数学课堂环境的改变能够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观、数学学习取向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227.
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意味着什么?课程改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每一位小学教师,每一位小学青年教师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无论人们对新课程了解多少,无论对新课程持什么态度,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必须面对新课程,认识  相似文献   
228.
了解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和数学教育领域专家对于小学生通过数学课程学习应获得的核心素养的现实期盼与需求,为建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通过对五类群体21位专家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工具,探讨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要素与内涵.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表达交流、问题解决和数学态度,据此提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评量建议.  相似文献   
229.
作为九年一贯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台湾地区中小学数学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目标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一定的弹性,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课程内容注重扩展学习领域,强调与生活联系,重视学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人对好课的认识及评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建构好课标准时,教学设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目标的落实、数学思考等受到普遍关注;评课时,学生的表现是评价者的主要关注点;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极端倾向正在被关注和反思.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交流、协商、理解的过程,课程实施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数学课程改革面临的许多问题需要在两种极端之间平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