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在职中学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职后培训。我院作为安徽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 ,结合继续教育实践 ,开展了多项继续教育课题研究。其中 ,丁放教授主持的《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中文专业知识更新课程研究》课题 ,系省级教研项目。该课题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果 ,下面的一组文章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 ,这组文章能够对促进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2.
花样滑冰是一项动作复杂的冰上技巧运动.由于艺术表演的影响,人们常常认为花样滑冰仅是一项单纯的表演项目,似乎无强度可谈,因而在训练中很少关注专项强度和基本素质的训练.事实上,作为专项竞技运动,花样滑冰的专项强度特别是心血管强度决不亚于中长跑、自行车和速度滑冰等项周期性运动.花样运动员如果不具备坚实的素质基础和承受高强度的运动能力,在花样滑冰运动的艰苦生涯中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一、德育工作要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有理想、讲道德、守法纪的高素质公民.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既要坚持德育内容的统一性、整体性,又要按学段和年级把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分出不同层次.小学、初中阶段,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  相似文献   
14.
《刻意》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概括,比较集中地阐发了道家的“无”和“朴”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道之本,人之本的地位,强调遵循自然之道,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根本追求,体现了道家独特而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章提出的道家至德、至道、至治、至养、至美之理想境界,对提升当代人的人生境界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明珠 《山东教育》2002,(15):30-30
友邻乡镇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常邀我们观摩、听课,明察暗访中得知,大多数幼儿园都增设了汉语拼音课程,那么,这种现象因何而生、利弊何在呢?我想就我所熟悉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专业幼儿教师极少)、教学设备缺少、幼儿素质相对较差的现实,且教师大都身兼保育、教育的双重职责,分散了搞教研的精力;小学一年级招收不足龄儿童入学,造成了幼儿园幼儿争上中班、大班的现象,各班幼儿年龄参差不齐,平均年龄较小,增加了教学难度。这些在农村幼儿园或多或少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书刊引文注释的混乱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回归是陶诗创作的重要主题.向本真、淳朴、自然的人性回归,是陶诗回归主题的本质内涵.陶诗从多方面表现了对人性回归问题的思考,其中渗透了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理想的探讨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真"是和庄子人生自由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真"就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美的产生和存在.庄子"真"的美学观,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延续,是对礼乐文化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批判,其实质是追求人生与"道"和谐的大美境界,对后代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启迪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永保及其《乌鲁木齐事宜》李明珠《乌鲁木齐事宜》,清永保修。该书是清代乌鲁木齐地区的第二部方志,是一部重要的清代新疆文献,但长期以来只存有抄本和油印本。1995年夏,王希隆教授整理新疆文献,将此书与《乌鲁木齐政略》、《乌鲁木齐杂诗》、和《阅微草堂笔记中...  相似文献   
20.
“初始课”后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在教学中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进入更优化、更完美的教学状态。“初始课”后反思强调的是一个包含着重建环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对初始课情境的回顾,更强调在回顾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找出困惑和不解,并进行修正和完善,继而将设想重新付诸下一个课堂。初始课后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及时、理性的教学反思,可以让“再教设计”更趋精彩;同时它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也特别地强调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