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迁移研究进展对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迁移研究强调客观的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认知物征尤其是元认知特征以及 个性特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迁移中的作用,这对于语言学习与教学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2.
谈职中物理教材处理吴建民一、对教材处理的原则1.对教材的处理必须把握本专业教学,本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在认真学习本专业教学计划,吃透本学科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了解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立“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主导”的思想,才能做到对教材增删有...  相似文献   
113.
董仲舒作为汉代今经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重要的论家,有着十分丰富的艺思想。他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艺理论命题,如“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诗无达诂”、“美刺”等,都对后世的艺理论、美学及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4.
一、教育教学目标上要把握一个“度”字 “度”是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某一教学阶段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一政治教材中的教学目的是珍惜初中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围绕这一目的及初中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为教学前提,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懂得关爱、自尊、自立、自强从而使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只有控制好度,才能使教学有落脚点,有归宿地,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5.
古代作家论     
古代作家论包括作家精神修养论,艺术修养论和生理条件论三个理论层面,生理条件是创作的基础,精神,艺术修养是创作的关键。古代作家论具有理论深刻、系统全面、民族特色鲜明特点,对于现代作家理论的完善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6.
“文势”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理论范畴,“文势”理论源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定势》篇。从刘勰所论看,“文势”属于作品形式范畴,它的形成与作品的语音、文字、语句等形式因素相关。“文势”具有运动性、包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对读者有巨大的审美功效。刘勰的“文势”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我就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去了联合国工作。那时到美国的超市去看。真是羡慕的不得了.当时我想中国人哪一天才能发展到这种程度.我这辈子怕是看不着了。那年我32岁。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后工作了十年.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7年.那时在美国根本看不到中国货。第二次是1985年到1989年,那个时候在美国的地摊上开始有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东西了.但中国大陆的产品仍旧非常少。  相似文献   
118.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搞清楚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千变万化,但总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9.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给出了实数的连续性、完备性及其七个等价性命题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