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5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91.
目的:探讨采用饮食与运动方式同步对糖尿病前期(IGR)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无运动习惯的63名糖尿病前期确诊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人)与实验组(32人),实验组饮食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并进行每周5次的中等强度有氧健步走或羽毛球运动和每周2次的重复15~20次/组×4组/项的多部位哑铃抗阻力量练习,对照组不干预,让其自主生活;分别在实验前和12周末晨采集受试者血样测试IFG、IGT、HbAlc、TG、HDL-C、LDL-C,并测量BMI、WHR、VFA以及和ABI、PWV。结果:与实验前比较,12周末实验组IFG、IGT、HbAlc、TG、LDL-C和BMI、WHR 、VFA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HDL-C则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ABI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除VFA出现显著性增大外(P<0.05),其他指标却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1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除PWV没有差异(P>0.05),而ABI出现显著性增大外(P<0.05),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饮食和运动同步干预能有效逆转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代谢的紊乱,且有效改善体型,减少内脏脂肪。  相似文献   
592.
目的:研究健身登山对中老年肥胖患者体质水平、血脂、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肥胖中老年患者128名,进行健身登山训练,并于登山前后各测定一次体质水平、血脂、胰岛素、C反应蛋白。结果:健身登山后研究对象的体质水平、血脂、HDL-C水平、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均较健身登山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健身登山能够作为中老年肥胖患者的运动疗法方案,对预防和减少中老年肥胖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3.
在桂东南极有影响的南少林十八路庄,自乾隆末年起传承了200多年。对田野调查获得的大量生动材料的分析揭示了该民间武术起源与存续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环境、“基因”、人才、兼容并蓄、文化共生、社会适应等6个方面,这些因素也是许多民间武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4.
目的:探讨身体活动水平(PAL)与体成分、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为提高女性骨质健康及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2名女性青少年(总体年龄均值+标准差)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IPAQ评估量表将受试者分为运动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人。其中运动组纳入标准为持续运动时间达三年以上,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大于6h,而对照组标准为无运动队经历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低于1. 5h。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身体成分(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肌肉质量)及骨密度(全身及脊柱、盆骨、大腿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1)运动组与对照组的体脂肪及全身肌肉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而全身、脊柱、盆骨、大腿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2)体重、身高与全身、脊柱、盆骨及大腿BMD呈显著正相关(p <0. 05);(3)肌肉质量与盆骨、大腿BMD有中等正相关(p <0. 05);(4)脂肪含量与全身、脊柱、大腿、盆骨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有规律的增加运动量能提升女性青少年的骨密度;增加自身肌肉含量对骨密度有利。  相似文献   
595.
目的:研究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计步器(手腕、腰部和鞋中底)在步行、慢跑和上下楼梯时记录步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20名受试者按照实验要求以自我选择的速度依次在400m塑胶跑道上进行步行和慢跑以及上下总共17层的楼梯共10次。所有的步数通过计步器和摄像机记录。一周后所有受试者人员重复上述测试,只记录计步器数据。结果:在步行时,腰部和鞋中底的计步器的精确性显著性的高于腕部(p < .05)。在慢跑和上下楼梯时,鞋中底的计步器的精确性显著性的高于腕部(p < .05)。计步器放置于腰部和鞋中底都表现为较小的相对误差值(<3%)。在慢跑和步行时,放置于所有位置的计步器都表现为较高的可靠性(alpha>0.80)。结论:在慢跑和上下楼梯时,计步器的精确性并不受到放置位置的影响,但是上下楼梯时无论放置在任何身体位置都未达到高度可靠性。综合所有情况,在鞋中底嵌入计步器可能是用以记录人体日常活动情况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96.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和隐性知识主体在隐性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中决策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理性选择的隐性知识转移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隐性知识主体共享决策时的博弈纳什均衡.模型揭示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价值增值的来源,同时也指出在没有第三方干扰的情况下,虽然隐性知识主体扩大共享能够进一步提高双方知识创新的结果,但经过权衡,双方都会选择较为理性的知识价值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