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运用,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境界。对教学模式的择定、模仿,是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基础境界。从单一模式到变式,意味着对教学模式的调适。有模向无模的回归,意味着对教学模式的超越,是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教学价值问题是教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的教学轻视科学,教学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本位、伦理本位的特点。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价值取向要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实现满足社会需要和促进个人发展的统一,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利用便于三线推广的心理量表和心理仪器,对三线运动员进行心理指标测试,研究发现:三线运动员智商中等以上比例高于普通人群,神经类型4种强型比例远远高于中小学生比例,注意力集中测试仪和据抢持弓稳定性测试仪在测试运动员动作稳定性时,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同项目对运动员的人格因素要求不同,注意力稳定性、持久性和动作稳定性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运动应激对HSP70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生物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随着研究深入,发现HSP有增加机体应激的耐受性、分子伴侣作用、调节免疫机能等生物学作用。运动对HSP70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Y市形成的几种中小学教学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这几种教学模式深刻把握了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在模式的命名上充分彰显了模式构成的核心要素,在模式的推行上合理延续了教学改革的发展脉络。但也存在诸如过于追求整齐划一、运用缺乏变通、教师素养欠缺带来的对新型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不足等实际问题。因此,在构建和运用教学模式时,要立足地方现实,加强模式创生的系统性;深入钻研学科,追求模式提出的针对性;充分利用资源,活化模式建构的创造性;加强培训引领,提升模式运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对赛前少年游泳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追踪研究,发现心电图ⅡT/R值随训练负荷的增加和累积而下降,随训练负荷减少、调整而上升。赛前心电图分析,有利于教练员根据实际情况,整体安排训练和调整计划。对每个运动员心电图分析有利于对训练期内出现运动疲劳的运动员重新制定个体训练计划。ⅡT/R指标不仅灵敏而且较及时地反映机能状态,可作为赛前调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二三线射击项目心理选材指标的筛选择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迅速发展脱离不了运动员科学选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射击项目选材指标初筛,在征询优秀教练员选材认识的基础上,目标是修订原有的选材指标体系,重新建立新型的评价标准,使之与时俱进。原有测试指标和文献总共有的46个指标中,其中14个指标被教练员认同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重要的评价指标中就有心理指标:九孔仪、握枪稳定测试、估计用力、肘动作方位、神经类型、被动反应、光反应、时空判断、智商、人格因素、注意力集中、场依存性,占了12个,说明了广大射击教练员对于心理指标的认可以及心理选材对于射击项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产生指向公众的道德教化,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课程的过程走向德性之知,这三点确证了课程与道德的本然一体关系。然而,伴随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生活取向课程的发展,课程与道德不断走向疏离。宗教主义课程在极度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隐含着对道德理解的异化危机,知识中心课程潜藏着道德探询的弱化风险,生活取向课程因过于注重生活效用而遮蔽了道德。课程向道德的复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回归课程的道德旨趣,实践运作中彰显道德的多层意蕴,学理支持上把握课程研究的道德路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科书研究以静态文本分析为主,倾向于以教科书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核心研究内容为文本实体呈现,主流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静态文本分析缩小了教科书研究范围,忽视了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教科书的动态过程研究着重以"过程—关系"的观点来体认教科书,从实践的、活动的视角来把握教科书的本性.这种研究有助于完善教科书的研究格局,彰显教科书的根本属性,实现教科书的生成性和互动性.其实现路径为:聚焦生产者、文本与使用者的互动过程以建构内容框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形成对教科书的完整认知,运用数字技术以推动教科书动态过程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