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5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高考,很多孩子在这个决定命运的考场上描绘着人生…… 天气很热,闷得让人窒息,很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高考这么重要的考试定在这样炎热的季节里,可能是真的在考验孩子们的意志吧,真正的人才的确需要学会在任何环境都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22.
爨龙颜碑位于云南省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村斗阁寺内,碑立于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距今已有t560多年的历史。碑在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由云贵总督阮元到陆良薛官堡村访得,并在碑的右下角题跋“此碑文体书法皆汉晋正传,求之北地亦不可多得,乃云南第一古石,其永护之。”1961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额呈半圆形,额高0.88m,额上浮雕青龙、白虎、朱雀,  相似文献   
23.
当前,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教育本身就是人的创造物,集中地表现了人作为世间万物最高、最伟大的存在者所独具的创造性。因而,教育承担着创造的使命,而且只有创造,教育才能得以发展,才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4.
朱永新教授的文章《中国教育缺什么》,尖锐地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呼唤教育要有服务意识、人文精神、教育特色和教育理想。读罢,心中感慨万千。本文试从同一个层面不同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看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25.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体现,两者相互影响。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做到有效的交流,进行跨文化领域的交际。所以,英语课堂中应该渗透文化教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主要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人情、文学艺术、传统民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本文将围绕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一些教学手法。  相似文献   
26.
杨丽芳 《广西教育》2012,(35):63-64
提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改革的构想,认为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应以岗位需求作为导向,从观念、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突出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社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7.
龙睿  杨丽芳 《青少年日记》2012,(9):F0002-F0002
本刊讯7月9日至13日,晋城银行太原分行和山西日报《青少年日记》杂志社联合举办小记者赴皇城相府采风主题活动。来自太原市的50余名小记者在晋城银行工作人员和编辑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十佳小康村--皇城村,小记者们兴致勃勃地走入农家,与农家主人亲密互动,了解山西新农村发展建设文化。  相似文献   
28.
严复(1854-1921),福建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翻译家,在经过对西学的广泛接触和了解之后,他向国内民众翻译和介绍了许多先进的近代西学著作,并且通过校审教育读本向国人传播西学知识,贡献卓越,成就斐然. 一、接触了解西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疯狂魔爪试图将中华民族推向万劫不复的殖民深渊.在此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以严复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加入挽救民族危机的滚滚大潮之中,接触了解西学,秉持变革思想.少年时,严复考入洋务派人士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的科目包括英语、数学、化学、天文、物理和航海等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毕业之后又利用在军舰上实习的机会曾经游历过日本、新加坡等地.  相似文献   
29.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精通12国语言。在语言学、佛教学、印度学、文化学、历史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有很深厚的造诣,研究翻译了大量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2006年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一、季羡林的成就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10岁时开始正式学习英文,高中开始学习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时在省立济南高中求学,其国学老师,  相似文献   
30.
6月6日,人民网报道称,2014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录取率达到74.3%。这是自1977年以来录取率第三高,录取人数最多的年份。入学率如此高,又让人想起了老话题——扩招。对于扩招的动机,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扩招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出炉。最初起于一位经济学家在此背景下提出"教育拉动内需"的建议。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许多分院、分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民办高校也逐年增加,许多综合类大学也增设了热门专业。如此扩招,真的能保证教学质量吗?让我们来看一则教师日记,希望从一线教师的感受中能引起我们中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