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教育   2090篇
科学研究   718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225篇
综合类   206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6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从美学的角度看,宗教仪式的审美拯救功能在于"以意逆志"、神圣体验,在于能激起人心灵的提升与超越.本文以中国道教界为5·12地震举办的追荐超度大法会个案为例,从"与道相通的审美拯救"、"崇高的审美意象"、"神圣的复调叙事"三方面,分析宗教仪式与灾难修复之间意义上的联系.认为道教法会等宗教仪式一方面记录了大地震这一民族的历史事件,另一方面也蕴含着"灾难性"状态下呈现出来的苦难叙事、"人民性"、审美超越等诸多价值内涵.它以对精神深处奥秘的揭示,对超验物的象征作用,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和向死而生的生命价值,提振人心,从而能与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versity on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and to apply the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 for computer-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was limite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verbal/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distance and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context people (HCP) had bette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comprehending nonverbal clues than low context people (LCP), while LCP had better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high power distance people (HPDP) could not communicate as effectively as low power distance people (LPDP) during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actio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PDP and LPDP in dealing with communication without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13.
哗啦啦的小桥流水弥漫着浓郁的江南风,一扇挂着古老铜锁的大门在悠远的音乐声中缓缓开启。在强烈的聚光灯照射下,一排又一排相继呈现的红妆家具,各式各样的箱笼、红桶及其他红妆之物辉煌耀眼,一一闪亮登场。其中最醒目的,要数那张美轮美奂的千工床了,只见它慢慢前移、到舞台最前端,坐在床上的越儿正等待着远方的阿甬归来…一。  相似文献   
114.
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态势十分严峻。切实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建议尽快制定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规划;加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科技基础平台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重大水问题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水利工程的科学论证;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开展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施黄淮海区域节水试验示范区建设计划,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5.
利用TiAlN涂层刀具对718模具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获得铣削速度v、背吃刀量αp、进给速度vf和径向铣削深度αe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为合理选择铣削参数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铣削力的回归数学模型,并用R检验和F检验法验证模型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6.
以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两大锐利思想武器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法论基础、所揭示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发展规律)与其科学的分析框架之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科学性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7.
摘要:本文在认证行业领域,研究了认证机构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在认证机构服务质量4维度结构(即过程服务能力、过程交互质量、潜在服务能力和结果质量)及关系质量3维度结构(即合作性、适应性和关系氛围)的基础上,构建了认证机构服务质量对关系质量的影响模型。对721家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过程服务能力、结果质量两个维度对认证机构和顾客之间的关系质量有显著影响,而过程交互质量、潜在服务能力两个维度对两者关系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认证机构如何提高其服务质量,维持良好的顾客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8.
现有的创业过程模型是基于西方背景的,无法同时实现多悖论、多维度、多层级间的协同。面对中国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迫切需要从哲学高度重新思考创业过程并进行本土化研究。该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从"天、地、人"思维框架入手,基于"阴阳平衡"理论整合现有创业理论的对立逻辑,探索出创新生态环境下创业过程模型。结论:创新供给与创新需求的动态不平衡是创业机会的源泉,柔性知识资源和伦理型领导对发现创业机会有重要意义;随着企业刚性知识资源的沉淀,创业企业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并继续深化伦理型领导;企业创业过程是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相互依存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9.
苏敬勤  刘静 《科研管理》2013,34(10):75-83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对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动态能力理论和复杂产品系统研究现状及其不足,解构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动态能力的三个要素维度:市场感知能力、多组织协同控制能力、组织学习吸收能力,并构建了其与创新战略和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及其相应假设;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统计验证分析,证明动态能力三要素通过创新战略对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文章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以及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0.
移动应用程序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渠道。尽管APP市场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也出现了不少绩效较低的现象:互联网创业夭折、成交转化率低下、APP卸载率较高等等。研究APP的绩效问题有助于发现影响APP绩效的关键因素,帮助企业找到提高APP绩效的新方法。本文从服务主导逻辑出发,识别出了影响APP绩效的两大关键策略--用户赋能和服务创新,论述了这两大策略对APP收入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使用自然观察法跟踪和分析中国(N=200)和美国(N=206)两个样本中的APP个体,发现两个样本产生出来的结果较为一致:APP若选择赋予用户更多的权力,让用户主导平台的价值创造活动,那么它的收入绩效往往比较好;企业如果较为注重服务创新,持续地为APP开发出新特征或新服务,APP的收入绩效一般较好。本研究也可以给APP企业带来实践上的启示:首先,企业应分析APP的定位和作用;其次,企业应重视用户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意识到用户不仅仅是APP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还是生产者和价值创造者;再次,企业应按照APP的定位,再决定是否将价值创造的主导权赋予广大用户;最后,企业应当重视APP的服务创新,持续地推出新功能和新特征,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易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