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15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278篇
综合类   98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道家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其隐忍退让、清静无为的生活信条对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拟从道家这个角度来观照宋词中的桃花意象,试图挖掘出蕴含在桃花意象中的道家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隐逸思想。桃花花期早,它的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正契合道家的自然意识。桃花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落与人事衰变的不可逆转形成鲜明的对照,引发了词人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42.
论中国古琴艺术之“禁”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琴艺术中"禁"的观念作为历代琴论中的重要议题,受到了当代琴学、美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却并未得到详细的阐释。而通过对琴禁观念进行释义和思想溯源,可知古琴之"禁"分别对琴音和琴人进行规定,它一方面受到了儒家尽善尽美的审美观和艺术功能论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源自道家"返其天真"和技与道关系问题的探讨。通过这样的辨析,可知琴禁观念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却凸显了中国古琴艺术的精神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道家认为人的发展结果分为纯朴的人、迷惑的人、得道的人三种类型,他们在认知、情绪、意志、动机和行为方面表现各异。"道"是人格发展的原动力,认知水平和环境也会影响人格的发展。道家理论在人格发展问题上存在理论矛盾,不过其理论前景光明,将其应用于我国心理治疗的本土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打的虽是“道”的旗帜,行的却是儒家之道。尽管《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很密切,“替天行道”也很容易和道家、道教之道搅和在一起,但宋江实际上行的自始自终都是儒家的“道”。  相似文献   
45.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46.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7.
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贾平凹,在其散文创作中,将儒、道、禅的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民族情感融汇起来,凸现了汉唐文风中的“单纯朴实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合金”。其间,既有儒家的谐和、敦厚与质朴,又有道家的虚静、无为与淡泊,还有禅宗的顿悟与空灵也时常隐于其中。  相似文献   
48.
杨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战国时期杨朱学说“盈天下”的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探讨,将散见于古代典籍中的战国杨朱学说观点与伪书《列子.杨朱》的异同对比分析,总结杨朱学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认为杨朱学说是隐逸遁世思想早期的理论总结,为道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同时指出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9.
道家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与马尔库塞的生态美学思想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由哲学、伦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一剂良药,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