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教育   3809篇
科学研究   1428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14篇
综合类   28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6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research question is: How 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 influence trust, attitudes, commitment,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on in inter-organisational project teams?The four strategically selected team cases include eight global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al oil service companies in Norway. The methodology included 24 in-depth interviews done in 2016.The study finds that form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key to building up and keeping trust in the team and also for building up the right attitudes within the team. The IPRs increased the innovativeness in the team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s. The IPRs fostered a unique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se four teams enabling them to work towards innovative solutions and delivering in time. Formal IPŔs foster informal trust and expertise sharing and by that also the inter-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The confidence and knowledge sharing strengthen the possibility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s both on an individual level and on a corporate level.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our findings is that IPRs increase the trust, commitment, and attitudes within the team provid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novativeness for improved solutions and results. IPRs are positive for collaboration, and they are complementary governance mechanisms.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 is that IPRs must be defined and accepted before the corporations start up the inter-organizational teamwork. The contract typology should in the start up be sensitizing giving directions and security and in the end definitive.  相似文献   
992.
屠兴勇  张琪  王泽英  赵紫薇  何欣 《科研管理》2017,38(10):111-118
本文围绕“寻求推动知识型员工提升创造力的有效路径”这一基本研究问题,以41家银行的197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一个包括中介环节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了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丰富了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理论,同时有助于企业深入理解知识型员工内生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员工创造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在政府投入约束条件下构建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科技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从而刻画有限理性的农业科研主体进行异质性科技资源共享的动态策略性行为。研究表明,在政府投入约束条件下,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共享行为与协同效应正相关,与共享性风险负相关。与此同时,存在最优的投资、异质性共享资源、吸收能力和产出弹性的配置,使得农业科研主体进行科技资源共享意愿最大。  相似文献   
994.
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现状,分析我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体系的构建特征,进而提出加强预算与购置查重评议、提高市场化配置、完善管理服务标准与激励机制、建立统一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创新英国的运行与管理,构建国家创新组织的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分别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3个维度对创新英国的组织管理结构、运行模式和运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创新英国作为国家型创新组织在创新体系中的协同作用,并结合创新英国运行管理的经验,从管理制度、创新工具和创新平台等角度,为我国创新组织的建设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96.
姜道奎 《软科学》2017,(2):66-70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变革型领导、信任倾向、团队知识共享绩效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样本包括791份有效问卷以及所对应的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通过信任倾向作为中介变量对团队知识共享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信任倾向在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知识共享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信任倾向和团队知识共享绩效的不同维度产生影响作用的路径是不同的,任务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共享意愿、共享行为、共享绩效有显著影响,关系导向的变革型领导对信任倾向、员工满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第一类代理问题,对家族企业CEO性质对环境不确定性下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环境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此效应仅发生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时;当家族成员担任CEO时,环境不确定性对资本配置效率的负向影响会得到一定抑制。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中国A股家族上市公司2009~2014年面板数据,从制度环境、政治关联角度对影响家族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用市场化指数、法律环境指数和金融发展水平衡量的制度环境与家族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而建立政治关联不利于家族企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环境越好,政治关联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意义] 运用共享经济理论为国内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提供优化思路。[方法/过程] 总结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从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在移动环境中的演进规律,基于移动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从共享经济视角剖析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结果/结论] 提出双向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供需碎片、建立开放知识共享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评估机制的共享模式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对社交媒体的应用情况,以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为例,论述如何利用多种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空间、日志、微博、动态、好友圈、群组、图片、视频等功能模块对图书馆信息知识资源进行推广展示、存储记录、广泛交流和共同分享,通过交互信息阅读、挖掘有价值的网络性知识,使读者利用学科社交网络平台得到即时、方便、高效、快捷的受助、自助及互助式信息服务和知识获取,从而实现基于社交媒体的学科信息交互阅读和知识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